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速效提能演练 北师大必修2.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15916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速效提能演练 北师大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速效提能演练 北师大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速效提能演练 北师大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速效提能演练 北师大必修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老报人张默在概括申报的内容时曾说:“一为谕旨宫门抄等,以备官场之浏览;一为大小考试文章题目,以备学子之揣摩;一为诗词歌曲,以备名流文士之推敲;一为各地盗命火警及一切狐怪异闻,以备一般人茶余酒后之谈助。”说明申报()以奇技淫巧取胜有稳定的读者群功能趋于多样化背后有政府支持ABC D解析:选C。材料主要反映了申报形成了覆盖官绅、士人、商、工、艺诸阶层的稳定的读者群体;同时,这一读者群体的形成,也说明了申报本身的服务功能在向多样化发展。2目前,电视上出现“电视商场”这类专题节目,它所体现的电视的功能是() A政治引导 B休闲娱乐 C文化教育 D引导消费解析:选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电视商

2、场”这类专题节目,主要是通过引导人们消费,从而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31905年,中国自行拍摄了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它的出现直接说明() A中国境内首次出现了电影艺术 B国产电影出现了快速发展态势 C中华民国时期产生了著名导演 D电影技术能表现京剧艺术形式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电影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功能。A项以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为标志。B项属于中华民国时期电影事业的发展状况。C项与题干中“1905年”的时间限制条件不符。4有人说:“网络一半是红颜,一半是祸水!沉迷网络,可能会改写人生!”之所以说网络是“红颜”,是因为网络() 信息量很大,开阔

3、了人们的视野 可以购物,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可以学习,开拓了新的学习渠道 可能造成社会问题、人们的心理问题 A B C D解析:选A。材料中的“红颜”是比喻网络的积极作用,、都是正确的。是沉迷网络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属于“祸水”的范畴。5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图片。读图并回答问题:(1)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出上述图片反映的传媒形式的名称。(2)请选择其中一种传媒形式,就其发展历程写一段解说词,要求不超过180字。(3)请你为这次展览拟订一个标题。(4)为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

4、相关资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并分析概括的能力。第(1)问由图片可以直接作答;第(2)问可以任选一种较为熟悉的传媒形式,重点考虑其发展历程,还要注意解说词的写法;第(3)问言之有理即可,但要突出图片展览的特点;第(4)问依据平时查阅资料的方式概括出来即可。答案:(1)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2)例:互联网被称做“第四媒介”,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中国于1994年接入互联网,到2008年2月,已有2.21亿网民。互联网信息文字、图像、声音兼备,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它使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但是互联网的虚拟性和

5、一些有害信息,也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消极影响。(3)例: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变迁图片展;图说中国大众传媒史等。(4)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参观博物馆、走访调查等。一、选择题11872年,有人做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是()A传单 B信件C报纸 D书籍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以判断出材料讲的是报纸的功能。2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视 B电影C报纸 D广播解析:

6、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结合时间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可知是电影。3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开阔视野关注国事减少文盲传播新知A BC D解析:选C。报纸是读书人了解时事的信息载体,不识字的人很少问津,难以起到扫盲的作用,所以并非主要影响。4下列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思想启蒙作用的是()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时务报民报新青年A BC D解析:选C。、是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只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务报、民报及新青年等报刊,着力宣传资产阶级改良

7、、革命和新文化,因而起着唤醒民众、制造舆论的思想启蒙作用。5观察以下两幅图片,对此表述不恰当的是()A读报和看电影成为人们生活的内容 B电影广告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C妇女地位空前提高 D女子穿旗袍成为一种时尚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由题中图片可知,报纸刊登电影广告,两大媒介互相利用,A、B两项正确,从阮玲玉照片中可知旗袍成为当时的时尚时装,但不能说明妇女地位提高,C项表述错误,D项正确。6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这一年()A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B中国电影事业起步C中国结束了无声电影的历史D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解析:选B。本

8、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问世,故选B项。7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当今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上述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在传媒手段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传媒手段不会存在替代的过程。8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

9、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A数字化 B多元化C网络化 D日常化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材料内容,几种媒介相互具有彼此的特点,使文字、声音和图像通过多种媒介传播,即通讯手段具有多元化。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

10、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2: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在澳门创办的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1)根据材料1,指出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者及其基本内容。并说明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2)材料2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

11、(3)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该题通过对近代报刊创办的原因、历程、特点及意义的考查,体现出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而推动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第(1)问从材料中整理出创办者、内容和原因的答案。第(2)问阅读材料,把握关键词“变法图存”。关于特点,应紧扣关键词“120种”“北京”“上海”等地点和“促进了变法的实现”,综合分析得出答案。第(3)问应综合两则材料分析得出。答案:(1)创办者: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使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播以及整个文化事业迅猛发展。附:课内答疑站探究与思考(教材P61)1在现代社会,各种传媒各具特色,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共同促进大众传媒事业的发展;电视、互联网时效性强、直观生动,而报纸杂志则更方便携带,随时阅读。可见各种传媒是互相依存。2略- 4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