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每课一练 选修3.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14892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每课一练 选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地理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每课一练 选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每课一练 选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每课一练 选修3.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1黄山天下奇、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华山天下险。自然景观的美感是多方面的,但在自然景观构成中()A地貌是基础 B水文是基础C植物是基础 D动物是基础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体现的是自然景观的()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3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反映了自然景观的()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4下列属于旅游景观中人工美的是()A华山之险 B故宫之规模C名人之轶事 D民间之传说5下列不属于古典园林建筑基本要素的是()A宫殿 B山、水C花木 D桥、亭、廊6下列美感特征中,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明显的是()色彩美

2、形象美动态美朦胧美A B C D7阅读有关天柱山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天柱山是以花岗岩为主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柱山的峰林谷地和山间谷地内,林木苍翠,山泉淙淙,飞瀑倾泻;山上云团雾层时聚时散,飘忽变幻,山峰时隐时现,令人目不暇接。材料二下图中甲图为“天柱山对外交通示意图”,乙图为“天柱山景观图”。(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分类,天柱山主要属于自然景观中的_,其价值主要体现在_。(2)乙图所示景观多见于_季。(3)根据提供的材料,试评价天柱山的开发条件。8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为什么海滨的旅游建筑墙壁常用白色,而顶部常用红色

3、和绿色?(2)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哈尔滨冰雕艺术和五大连池为北国三大奇观。请分析上述奇观的美分别属于人工美还是自然美。它们作为旅游资源的时间不长,但现在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试分析原因。参考答案1A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自然景观以地貌景观为核心。2C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色彩美是指自然景观的色彩美感和色彩变化;动态美是指自然景观富有动感的美;朦胧美是指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使自然景观呈现出的一种若隐若现、烟雨迷雾之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为强调的是一种动感的美,属于动态美的范畴。3D“山色空蒙雨亦奇”反映了西湖自然景观

4、的雨中朦胧美。4B华山之险属于自然美;名人之轶事和民间之传说既不属于自然美也不属于人工美。故宫的庞大建筑规模属于人工美。5A古典园林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山、水、花木、桥、亭、廊等。6B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自然景观的色彩也变化万千;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等,往往随季节而变化,从而使景观的朦胧美也因季节而变化。7(1)地文景观美学价值(或科学价值)(2)夏(3)有利条件: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交通便利,通达性好;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市场距离小。不利条件: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差。解析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分类,可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

5、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天柱山主要属于自然景观中的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天柱山吸引人们旅游的主要是其美学价值。乙图中云雾缭绕,应为夏季。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应从旅游资源的价值、交通、市场距离、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价。8(1)海滨的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人工美,建筑顶部的颜色采用“红”、“绿”等鲜亮色彩可与碧海、蓝天、白云相映衬,建筑墙壁用白色又使顶部色彩有了根基,达到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和谐统一。(2)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和五大连池主要体现了自然美,冰城冰雕艺术主要体现人工美。自然环境中早已存在、具有很强吸引力的非凡的事物或现象,是否能够成为人们欣赏的旅游资源,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变化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再加上公休闲暇时间的增加,社会安定,于是高层次娱乐、享受的旅游活动便逐步发展起来,那些供人们游山玩水的旅游资源也逐渐被开发。2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