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三地理期末考试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14664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高三地理期末考试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高三地理期末考试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高三地理期末考试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高三地理期末考试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高三地理期末考试 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

2、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作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卷(选择题 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章丘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1000左右的高温锤炼,经历36000次捶打,直到锅如明镜。一道清水炒鸡蛋不放一滴油,就能做到丝毫不粘。2018年2月,随着一档美食节目的播出,章丘铁锅受到关注,出现“一锅难求”现象,现在的订单一年也干不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 章丘铁锅出现“一锅难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质量优良 B. 价格低廉 C. 宣传作用 D.

3、 实用性2. 面对章丘铁锅“一锅难求”局面最合理的做法A. 研发机械代替手工,提高生产效率 B. 培养工艺传承人,提高产品产量C. 实行手工和机械合作,提高产量 D. 扩大生产规划,鼓励手工作坊改行【答案】1. C 2.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意在考查学生仔细阅读材料,获取解题信息及整合能力,难度一般,综合性强。【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章丘铁锅受到关注,是由于一档美食节目的播出,所以是宣传起到的作用,故选C。【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章丘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1000左右的高温锤炼,经历36000次捶打,属于传统手工技艺生产,而机械生产虽然

4、产量会提高,但是会导致质量下降,所以应对局面应培育工艺传承人,提高产品产量,故选B。2018年1月网文“中国人口形势雪崩”成为网上热搜,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国家卫计委(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初最低预测少整整200万,比日本的出生率还低,部分专家甚至推测2100年,中国人口消失一半。下图为2014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图中有两处明显人口年龄结构高峰,推测历史上中国人口出生最高峰可能是A. 19501960年 B. 19601970年C. 19701980年 D. 19801990年4. “中国人口形势雪崩”,主要指A. 出生人口数量太少

5、B. 全面两孩政策失效C. 整体人口极度老化 D. 整体人口的急剧萎缩【答案】3. B 4. 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问题,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20-24,25-29和40-44,45-49为两处明显的高峰,结合常识如女生育年龄主要是20左右开始20-24,2529可能40-44,45-49的后代,从而推测,最高峰应是40-44,45-49出生的时间,1971年中国开始全面计划生育,特别是70年代后期,是中国人口发展出现根本性转变的时期,故选B。【4题详解】入口形勢雪崩,关键在于末来形式发展、A出生数量比预期的少不是现有数量

6、少,全面二孩受生育成本高,生育观改变等,效果没有达到,但不能定论失效。长期低出生率结合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出人口老龄化,未来会加速发展:民众整体生育意愿走低,如低生育率不能逆转,人口可能消失一半,人口雪崩主要指数量变化,故选D。【点睛】(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2

7、)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3)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4)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慕尼黑郊区农业被认为是创意农业的经典,其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被称为“绿腰带”。绿腰带项目实施的目的是保持农业用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8、,种植与当地生态环境相符的农作物,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适宜的休闲场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5. 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A. 高度发达的交通网 B. 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C. 充足的剩余劳动力 D. 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6. 与一般郊区农业相比,绿腰带农产品的突出优势在于A. 种类多 B. 形式新颖 C. 新鲜度高 D. 品质佳【答案】5. B 6. 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突出优势,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5题详解】绿腰带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B对。发达便利的

9、交通线、充足的剩余劳动力、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不是主要因素,A、C、D错。故选B。【6题详解】与一般郊区相比,绿腰带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农产品的突出优势在于品质,D对。种类、成本、新鲜度不是突出优势,A、B、C错。故选D。【点睛】绿腰带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发展前提是当地拥有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农产品质量好。绿腰带项目保持农业用地,土地利用类型没有改变。“绿色出行”的新理念已被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 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7. 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A

10、. 2000年 B. 2005年C. 2007年 D. 2011年8. 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 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 扩大城市地域范围【答案】7. D 8.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7题详解】“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是指提倡骑自行车出现,减少石化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读图可知,自行车出行方式从1986到2011年是逐步下降,2011后开始回升,所以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2011年。故选D。【8题详解

11、】市民出行方式变化,骑自行车比重上升,减少汽车和公共交通比例,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故选B。人民日报2017年3月3日报道,湖北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取得良好效益。下图为“蕲春县清水河村秸秆不同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 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该秸秆利用方式的有藏 蒙 湘 皖A. B. C. D. 10. 推广新型秸秆利用方式的意义主要有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解决农业污染问题提高农田土壤肥力 增加农村就业岗位A. B. C. D. 【答案】9. D 10.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难度一般,基础性强。【9题详解】适宜推广

12、图示秸秆利用方式的地区要有丰富的生物秸秆,即种植业发达地区,我国新疆和西藏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作物秸秆少,不适宜推广图示秸秆利用方式,而湖南和安徽为水稻种植业分布区,生物秸秆丰富,可以推广,故选D。【10题详解】推广新型秸秆利用方式,与传统利用方式相比,修建了生物质电厂,增加了第二产业比重,优化了产业结构,对。减少了大气及水体污染,但是不能彻底解决农业污染,错。新的利用方式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电力,而没有提高农田肥力,错。电厂的修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就业,增加了就业岗位,对。故选C。11.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的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下题。该山地A

13、. 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B. 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C.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D. 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山脉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详解】图可知,海拔3000米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为14,积雪可能融化;气温年较差随着海拔升高减小;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的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而这四个站点海拔低于4000米,所以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故选C。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

14、,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2.阅读图文材料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高,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分布于河床与沙滩中。贝齐布卡河口是水冲玛瑙的知名产地(如下图),当地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5月-10月,某地理考察队为了探究水冲玛瑙的形成过程,按照图示路线从马哈赞加徒步经甲城到达图阿马西纳。在考察途中,考察队发现途径甲城前后所见植被景观差异明显。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贝齐布卡河口水冲玛瑙的形成过程。(2)分析贝齐布卡河口水冲玛瑙原石采集有明显季节性的原因。(3)指出考察队从甲地到图阿马西纳所见典型植被类型,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玛

15、瑙原岩经火山喷发到达地表;经流水冲刷磨圆,并搬运至河口;因河口处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沉积而成。(2)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明显干湿季。湿季(丰水期)河流水位高,采集玛瑙原石难度大;干季(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河床、沙滩裸露面积大,利于玛瑙原石采集。(3)植被类型:以热带雨林为主。成因:地处低纬,热量丰富;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多地形雨;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形成雨林景观。【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形成过程,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气候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综合性强。【详解】(1)根据材料提示“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好,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于河床与沙滩中”,可知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玛瑙原岩,岩体经过重力崩解、风化、侵蚀后,再经流水冲刷磨圆并最终搬运至河口地势平缓的马哈赞加地区沉积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