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与课文勾连的练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914624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模与课文勾连的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模与课文勾连的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模与课文勾连的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模与课文勾连的练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区一模中与课文相关的题目一、内容上设题1、闵行一/6、结合本文,谈谈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时代,我们如何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来面对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5 分)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精髓是:“要运用脑髓” ,根据我们的需要, “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拿来是有辨别,有选择的,对于好的东西,诸如西方的先进技术,我们要拿来;对于又好又坏的我们可以取他好的一面,对于无用的东西我们要舍。 (2 分)这和“和而不同”的态度是一致的。 (1 分)在今天这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时代,必须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国家、地域的文化,抛弃那些糟粕有害的东西,充分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

2、,更新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创造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新文化。 (2 分)2、闵行六/27 试比较本文中“ 钱生伯庸”与师说中“李氏子蟠”两人在求学背景与学习表现上的异同。(4 分)同:钱伯庸和李蟠两人求学的背景都是人们不愿拜师学习,表现上两人都不以从师为耻,向前辈学习异:求学背景上, 师说中的背景是人们思想上以学为耻,本文中的背景是当时文风不正;表现不同的是,李蟠六艺经传广泛地学习,而钱伯庸是深入学习写作讲究内容思想。3、黄浦五/21 第 4 段提到“光于物澹然无所好 ”,请联系教材训俭示康中的内容,加以印证。 (2 分)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多次提及“吾性不喜华靡” ,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

3、素为美” , (2 分)并反复教导自己的儿子要勤俭持家,把俭素作为传家的美德。 (2 分)4、徐汇二/12 本文与胡同文化 的作者对叙写对象在城市发展中的变化都表达了复杂的感情,结合文章内容平析两者的异同。 (5 分)相同:两位作者都表达了怀旧、感伤、留恋之情。不同:胡同文化作者认识到封闭的胡同及胡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走向没落是必然的,态度达观而理性,无奈中有怀念,批判中有失落。本文作者认识到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多伦路的改造是必须的,担忧中有认同,失落中更多的是期望。 (相同点 1 分, 胡同文化2 分,本文2 分)5、普陀一/6 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篇,简要分析其中具有的“平民文学”的特征。 (4

4、分)最后的常春藤叶 、 老王 、 胡同文化 、 窦娥冤 、 促织胡同文化:在作者的眼中,胡同文化是北京平民文化的写真。作者着力叙述的是聚居于胡同和四合院的北京市民琐碎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表现他们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作者将这样的生活态度结合北京市民的生活细节叙话家常般地娓娓道出,语言平易自然,流露出对这种平民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中这种文化终将衰败消散而感到的怅惘失落。最后的常春藤叶:小说的主人公贝尔曼是位生活在纽约贫民窟的不得志的平民画家。但在他平凡的外表下却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

5、者借这篇小说赞扬了贫穷的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平穷人的心灵美。整部小说体现了作者对平民情感的深切关注。老王:讲述了一个平民人物的故事。老王是旧社会的一个普通人力车夫。从老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我”送香油、鸡蛋一事刻画了一个善良、质朴的普通劳动者形象,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无依无靠的车夫的怜惜及对下层劳动阶层的愧怍。这一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平民生活的思考及对他们生活情感的关注。促织:这是一个戏剧化的故事。作者以当时宫廷以斗促织为嬉戏的社会现实作为故事背景。通过普通百姓成名身上发生的一系列捉促织、失促织、献促织等曲折情节,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

6、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这种为民间疾苦呐喊的心声也是作者关注平民生活的真实反映。窦娥冤:通过普通女子窦娥冤蒙受的千古奇冤,刻画了饱受封建压迫摧残、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她身上的这种敢于斗争反抗的精神,也正是作者对平民疾苦呐喊的心声,表现了作者对平民生活的关注及思考。6、金山二/13 请联系毛泽东 沁圆春长沙的内容与主题,仿写第 5 段的划线句。 (4 分)于是在秋天的橘子洲头,毛泽东面对湘江一番感慨,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诗人豪言壮语中,渗透着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念。形式

7、相仿(1 分) ;容主题:蔑视反动统治,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 (1 分) ;与主题相应的名句(2)7、金山六/28 联系本文,结合 种树郭橐驼传谈谈柳宗元的政治理想。 (4 分)发现人才,识才的政治理想和顺乎自然的治民之道。8、青浦一/6 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他(或她)的制胜之道。 (4 分)居里夫人 霍金 蔡元培 鲁迅霍金被病魔缠身,仍然顽强生活,虽被禁锢在轮椅上,但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探索宇宙深层的奥秘,成为了当代最具创造力,最重要的现代物理学家之一。9、杨浦二/12 选择一篇鲁迅的作品,来印证第 11 节中“鲁迅在披荆斩棘中开辟自己的路”这句话。 (4 分)鲁

8、迅针对当时国民们普遍愚昧麻木的现状,在阿 Q 正传中塑造了一个集国民性弱点于一身的阿 Q 形象,以此来呼唤人们的觉醒。他用文学的力量开辟出一条唤醒麻木民众的救国之路。 二、手法上设题1、闵行二/12 细读本文与下面史铁生 合欢树中的文字,比较两者写树手法的不同并简述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本文对树进行了直接描写,写到了寨口的树,被砍到的树,做栋梁的树,封存地下几千年的树,通过直接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树的深情,赞美了树的高贵品质;在合欢树中,篇名虽是合欢树 ,但文章的

9、笔触并没有落到合欢树上,作者对树的描写是通过间接描写的方法来进行描写的,他写合欢树开花了,是通过别人的口来说的。邻人提及“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 ,引出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虽未直写刘母亲的深切怀念,甚至连物都未能目睹,但”心里一阵抖” ,却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万般思念。 (手法各 1 分,分析 3 分)2、卢湾一/6 第 4 段说“分行布白”地解读文字道出文字的奥秘给作者提示。这个奥秘宽容序言的作者深谙其道,试就此对宽容序言加以赏析。 (4 分)作者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虚构成一个故事以寓言的形式写序言,表达思想感情;作者巧妙暗示创作意图,没有事理的分析和道理的阐述,没有直接宣布真理

10、, (2 分)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各自去领会理解先驱者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 (2 分)3、黄浦二/12 结合选文内容,请对本文的象征手法作简要赏析,并在学过的高中课文中找出一篇同样运用象征手法的作品。 (5 分)合欢树 、 双桅船 、 宽容序言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老人与海 、 雨巷等4、杨浦六/26 古人常以某一植物入诗文,来喻托某种精神气质。由此,请举出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古诗文一例,并加以简要陈述。 (3 分)爱莲说中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体现出它“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的品格。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5、嘉定二/12 本文与合欢树都表现了父女母子的深情,但写法各

11、不相同,请加以辨析。(4 分)本文描写了六个场景,并以“目送”为线索串起六个日常生活场景,表现对远行儿子的牵挂,以及对父亲衰老离世的心疼;合欢树采用象征的手法,表现母亲对我的期待、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感恩。 (手法、情感各 2 分)三、综合设题1、静安五/22 比较本文与 项脊轩志的异同。 (4 分)相同:都是选取日常生活小事来反映亲情;都借屋子的兴衰、变迁反映家庭的变故、个人的经历,抒发自己的怀旧、思念之情;都通过对老屋及其环境的描写书法对它的喜爱之情。(从谋篇角度答,两点 2 分)不同:项文以“悲” “喜”的情感作为全文的脉络;将园记以将园的出质、收回的时间顺序为写作线索。项文“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 ,描写三代女性对自己的关爱;将文从自家园林命名为“将园”的缘由出发,叙述自己奉养父母的过程,又含有自己无力奉养父母的遗憾。(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2 分)四、题型1、比较异同2、结合课文内容阐释或分析选文的观点3、仿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