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当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月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43142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当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当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当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当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当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月考 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总分:100 时限: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分16=48分)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化技术田间焚烧秸秆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A B C D2、对反应4A+5B = 4C+6D,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所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 (A)=0.40molL-1s-1 B. v (B)=0.48molL-1s-1C. v (C)=0.36molL-1s-1 D. v (D

2、)=0.55molL-1s-13、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A.Cu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不与浓盐酸反应B.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C.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D.Cu与浓硫酸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 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D. 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5、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

3、热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 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6、100 mL 6 molL-1的硫酸溶液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Na2CO3固体 B.3 molL-1的H2SO4溶液 C.CH3COOK溶液 D.KNO3溶液7、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正确的是()N2(g)H2 (g)=NH3(g)

4、H46.19 kJmol1H2(g)Cl2(g)HCl(g)H92.36 kJmol1I2(g)H2(g)=HI(g)H25.96 kJmol1AHIHClNH3 BHClNH3HI CHClHINH3 DNH3HIHCl 8、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2CH3CH2OH(l)6O2(g)=4CO2(g)6H2O(l)H1 367 kJ/mol,可见乙醇燃烧热H1 367 kJ/mol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相同9、在气体反应中,

5、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压强移去生成物加入催化剂A. B. C. D.10、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SO4(s)+5H2O(l) H=+Q2 kJmol-1则Q1、Q2的关系为 ( )A. Q1Q2 C. Q1=Q2 D. 无法确定11、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2CH4(g) + 4O2(g) = 2CO2

6、(g) + 4H2O(l) H= +890 kJmol-1B. CH4(g) + 2O2(g) = CO2(g) +2H2O(l) H= +890 kJmol-1C. CH4(g) + 2O2(g) = CO2(g) +2H2O(l) H= 890 kJmol-1D. 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 H= 890 kJmol-112、如下图所示,H1=393.5 kJmol-1,H2=395.4 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A. C(s、石墨)= C(s、金刚石) H= +1.9 kJmol-1B. 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

7、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 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13、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1) H=57.3kJmol。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稀醋酸 浓硫酸 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H1H2H3 BH1H3H2 CH1H2H3H214、已知:4NH3(g)5O2(g)4NO(g)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 v(NH3 )、v(O2 )、v(NO)、v(H2O)mol/(Lmin)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4v(NH3)5v(O2

8、) B5v(O2)6v(H2O) C2v(NH3)3v(H2O) D4v(O2)5v(NO)1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 kJ/mol;(2)C(s)O2(g)=CO2(g)H2393.5 kJ/mol;(3)H2(g)O2(g)=H2O(l)H3285.8 kJ/mol。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H为()A488.3 kJ/mol B244.15 kJ/mol C488.3 kJ/mol D244.15 kJ/mol 16、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g) + O2(g)

9、 = 2H2O(l) H=-571.6kJmol-1C3H8(g) +5O2(g) = 3CO2(g) + 4H2O(l) H =-2 220.0kJmol-1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和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和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 ) A. 1:3 B. 3:1 C. 1:4 D. 1:1二、填空题(共52分)17、实验室利用如右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中有一处未画出,它是_。(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的关键是_ _。(3)如果用0.50 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所测出的“中和热”将_(填“偏

10、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18、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H2O(l)=H2O(g);H=+44kJmol-1,则16 g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kJ。(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4)已知N2(g)+2O2(g)=2 NO2(g);H=+67.7 kJmol-1, N2H4(

11、g)+O2(g)= N2(g)+2H2O (g);H=-53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写出肼与NO2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19、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2)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两种);(3)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容器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实验混合溶液ABCDEF4 molL-1 H2S

12、O4溶液/mL30V1V2V3V4V5饱和CuSO4溶液/mL00.52.55V620H2O/mLV7V8V9V10100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V6=,V9=;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色;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0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1)从反应开始到10 s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Y的转化率为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10 s后的某一时刻(t1)改变了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_。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Ct1时刻,缩小了容器体积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