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古琴研究解读.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4260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世纪古琴研究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1世纪古琴研究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世纪古琴研究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世纪古琴研究解读.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世纪古琴研究解读代古琴音乐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经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但它为大众所熟知,并逐渐吸引各界学者加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当代中国音乐史研究的走向,则是在2003年11月之后。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古琴入选。如果比较2003年前后两个阶段的古琴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2003年之后,不仅古琴研究的领域更为扩大、参与的人数更多、研究成果更丰富,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一方面,依赖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在世界各地的推进,古琴研究从一个单纯的学术“消费领域”成长为一个“生产领域”;另一方面,传统的古琴研究路径,随着跨学科研究方法的介

2、入,已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古琴作为“非遗”的意义、价值,及与之相关的认同等,逐渐成为当前古琴研究的主流视角,同时也被应用到地方传统文化的建构中。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琴派历史源流。这既有古琴流派历史多以地域区别的原因,也包含了今天各地在申请“非遗”的刺激下对振兴传统的强烈愿望。这类研究大多都具有直接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凸显地方传统的特点。尤其是2004年常熟被授予古琴之乡后,虞山派古琴随之成为形塑地方文化的重要标识,古琴流派的传承研究再度被提及并深入。1现代性为目前的古琴研究带来了思维与体验的可能性,并在古琴的传承上表现得很明显。如21世纪以来出现的各层级的传承人、各种名目的大

3、型琴会演出及交流活动;斫琴技艺的科学技术化;古琴的系统专业教学;古琴考级、培训与教材;琴谱的计算机编码;当代琴乐的数字化保存等等。这些新的可能性无疑丰富了古琴当代研究的范围和视域,但是我们也从这一系列举措中看到,古琴的传承已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而是被嵌入了现代专业训练领取文凭证书的轨道。专业化的教育体系、繁复的知识话语创造与传播影响到了当代古琴发展,而消费主义、商品化也给古琴的训练和传承带来巨大冲击。在众多研究中,我们发现自21世纪以来,单纯性的琴曲音乐技术分析已经渐少,代之以归纳总结琴曲音乐特点的综合性研究增多。这种变化既有可能与目前打谱出来的琴曲数量有关,也有可能因为单纯性的音乐技术分析研

4、究已经不再能适应当前的学术要求有关。在此笔者关注的是这种研究的细微变化所引出的问题,即古琴打谱研究。打谱、创编是古琴延续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一定意义上打谱就是复活古曲,在这一过程中势必会有创造,或者说是再创作。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组织了五次全国规模的打谱活动,成果显著。在这一过程中琴家个人的打谱经历和经验也逐渐被学界关注,如姚丙炎的“古琴打谱”,管平湖的“古琴打谱艺术探窥”,成功亮的“琴曲文王操打谱后记”以及“打谱是什么?”“传统琴曲打谱”“古琴打谱之谱本选择及源流辨析”等等。在国家组织的历次打谱会议和相关成果中,传承千年的古谱逐渐被现代音乐话语所取代,这样的认识今天看来或许有些

5、偏执,但是,现代性的影响终是无法逃避的。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我们发现古琴能够传承发展的重要机理主要得益于不断的创新,这种创新从某种角度看,正如荣鸿曾所言“打谱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必须进行学术研究,具备文学和音乐知识和修养,精通古琴弹奏艺术,还有具有创造力,换句话说,打谱者必须是一个学者,一个演奏家,一个作曲家合三者于一身。”由此可见,创作是传承恢复传统的重要手段。今天看来,古琴的发展虽得益于今人打谱的努力,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现代教育对其传承发展的影响。1950年后,从个别高校开设古琴教学,到今天专业音乐院校普遍设置的本科、硕士之古琴专业,古琴教学已然专业化。系统的教材设计、完备的学制规划

6、,都大大改变了历史上古琴通过传谱、口传心授等方式得以延续的承传模式。这种源于西方的教育理念与模式虽被诟病,但是它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深远,古琴研究中的“学院派”“民间派”恐怕就源出于此,而它们都是目前“普及”古琴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担当。同时,笔者在梳理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非主流”话语。如采用书法艺术的研究视角和相关理论,对古代琴谱进行分析研究,这样的“非主流”研究视角未必是古琴主流研究的取向和旨趣,但却为还原古琴的原生样态提供了重要信息。而如何恢复古琴的原生样态,仅凭爬梳文献显然是不够的,一定的实证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如何研究“非遗”后出现的各琴派、各地域传承人;如何正视活跃在民间

7、的琴人及其社团,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实践、调查作为基础。目前,类似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针对各地民间琴社、琴人的调查和访谈方面。在众多的琴史研究中,我们看到某种类史学研究的局限,如果在相关研究中能够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研究结果。诸如,琴谱研究,借鉴社会科学中的“文本”研究理论,对琴谱文本进行意义阐释或分析。另外,古琴研究的史学化,也引发我们想到如何叙述历史重现本真的问题,这也是今天从事古琴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1 这类研究主要有:记北京古琴研究会川派古琴艺术研究岭南琴音与黄胄南古琴家族天津近现代古琴艺术发展述略蜀派古琴源流及艺术特色虞山琴派研究浙派古琴的兴起、发展与嬗变江浙琴派溯源探流绍兴琴派的历史寻踪常熟虞山古琴保护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山东诸城派古琴的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简述当代东北古琴音乐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探寻历史上的金陵琴派诸城琴派考略梅庵琴谱与诸城派等。南鸿雁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副教授(责任编辑 刘晓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