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909987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3 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班别: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xu ru png pi jng t yo xi min tin tu sng jio rng( 削弱 ) ( 澎湃 ) ( 警惕 ) ( 要挟 ) ( 腼腆 ) ( 颓丧 ) ( 叫嚷 )2、比一比,再组词。僵(冻僵 ) 胳(胳膊 ) 掘(挖掘 ) 辩( 争辩 ) 锤( 铁锤 ) 蜿( 蜿蜒 )疆(新疆 ) 骼(骨骼) 崛(崛起 ) 辨( 分辨 ) 捶( 捶打 ) 婉( 婉转 )3、补充成语,并用“ ”和“ ”分别画出表示一个寓言故事和一个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面面( 相) ( 觑 ) ( 鱼) (

2、贯 )而出 ( 暴)怒无( 常 )自相( 矛) ( 盾 ) 宁( 死 ) 不( 屈 ) 惊( 涛 ) ( 骇) 浪4、按要求写句子。(1)我们取得好成绩。我们平时努力学习。 (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我们之所以取得好成绩,是因为平时努力学习。 (2)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呢?(改为陈述句)这个故事使我感动。 (3)他凑到我耳边轻轻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改为转述句)他凑到我耳边轻轻问我有没有见过电灯。 (4)今晚,我非要写完作业不可。 (改为肯定句)今晚,我一定要写完作业。 (5)他金子般的心感动了所有的人。 (用加点字写一句话)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6)秋天到了,田野里

3、的稻谷笑弯了腰。 (仿写句子)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5、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1)美术对我很感兴趣。 (2)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3)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4)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6、按要求填空。(1)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 , 国有殇 !(2)为人子,方少时 。尊长辈, 习礼仪 。(3)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4)李清照夏日绝句中以“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的诗句表达了豪迈的理想和爱国精神。(5)不论清早、夜晚,不论往东往西,我在这条长长的胡同里走着的时候,总听见寓所斜对面高楼窗户里,传出一阵

4、阵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这弹琴的人真是“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6)汶川地震发生后,很多地方顷刻间夷为平地,面对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灾民,我想2说: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只要我们像竹子一样顽强,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7)劝戒朋友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可用诗句“_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8)在书房里可以贴上这样一句名人名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口语交际。小明吃完早餐,拿出餐巾纸擦完嘴巴,随手把纸扔在了地上。小军看见了,笑着说:“你还真讲究个人卫生的呢。 ”小明听了,红着脸捡起纸团扔进了垃圾厢。小军的言外之意是:_你虽讲究个人卫生,但

5、也不能乱丢垃圾。 小军还可以这样对小明说:“小明,重视个人卫生虽然好,但是你不能乱丢垃圾!。 ”听了小军的话,小明应该这样来回答:“不好意思,是我没有注意,今后我一定会爱护环境的。 ”二、阅读平台。(一)课内阅读。将相和节选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chn chng)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 型) ,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

6、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是一切都好商量(ling ling) ,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 充)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1、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和读音。2、我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称赞( 表扬 ) 诚意( 诚心 ) 隆重( 盛大 )3、蔺相如怎么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并写在下面。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4、分别用“ ”和“ ”画出蔺相如要撞璧的动作和语言的

7、句子。5、我根据理解选择正确的答案。(1)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B )A、展示和氏璧是无价之宝。B、赢得送璧回国的时间。C、使赵国完全占据主动,秦国理屈被动。D、祝贺秦国取得宝璧。 (2)下面对“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秦王喜欢和氏璧。B、秦王不怕失信于天下。C、蔺相如又机智又勇敢,秦王很怕他。 6、蔺相如为什么要说:“这块璧有点毛病,让我指给你看, ”其目的是什么? 答:因为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壁,故意说璧上有瑕,将和氏璧要回手中,又不失礼。 37、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答: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勇敢

8、机智、不畏强暴的人。 (二)课外阅读。庄重的乞讨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那天,我乘 20 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 nn zhn(凝重 ) 。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 ” 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

9、前 nu dn ( 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 qn cu( 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 杜鹃圆舞曲 、 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 。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 。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

10、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 q fn (气氛之中。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作为一个健康人,我有什么比不上他?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1.读短文中的拼音,在( )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入迷( 入神 ) 知晓( 知道 ) 振奋 ( 兴奋 )3. 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反问句 作为一个健康人,我有什么比不

11、上他? 陈述句 作为一个健康人,我比得上他。4. 缩句: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 旋律打动心。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盲人为乘客演奏了的曲子有:喀秋莎 、 北国之春 、 杜鹃圆舞曲 、 溜冰圆舞曲 、 采茶调 、 在希望的田野上和一路平安 。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 竟然 ,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盲人应该是看不见的,可他却知道孩子4的举动, “这一切”是指孩子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5. 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_在 20 路电车上, 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为乘客们用口琴吹奏,博得乘客们的赞扬,引起了“我

12、”的遐想。 6. 回答问题。 “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乞讨者的举动让“我”振奋,让“我”心情舒畅,更让“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位正视挫折,敢于、乐于庄重地行使自己劳动权利的人。三、妙笔生花。 (任选一题)1、纪实作文:我和 的故事生活中有许多乐趣,如养小兔子、集邮票、学画画、读课外书、踢足球、钓鱼、下象棋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选一种生活乐趣来写,通过一二个具体事列来反映生活中的乐趣是什么。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写错别字,不少于 400字以上。2、读了秋天的怀念之后,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书写工整,不少于 400 字。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