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李叔同的“器识”观.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09061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李叔同的“器识”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谈李叔同的“器识”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李叔同的“器识”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李叔同的“器识”观.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李叔同的“器识”观李叔同先生,即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影响最为深远的僧人,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很深,乃后世可表之“大器”。李叔同先生的一生被后人分为前后各半段,前半段他在中国文学与艺术教学的发展上作出贡献,常为后人乐道。后半段剃度出家,从此息心念佛,执于弘法,不为人表。 出家前的李叔同是一个诗词书画、印文碑帖、古玩戏曲样样精通的风雅才子。他从小接受严格的蒙学教育,读过的古书很多,如百孝图、孟子、古文观止、说文解字等,6岁就得到天津书印名家唐静岩的指点,凝心苦习张猛龙碑,及张迁碑、张黑女碑、龙门二十品等碑帖。李叔同在赴日留学期间留下文章“国画修得法”。首章论社会日益发达、思想趋于多样,美术的

2、社会作用,不限于娱乐一端,实为无声之语言,能补充文字语言之不足;同时又有实用价值。从智育着眼,“可以养成绵密之注意,敏锐之观察,确实之知识,强健之记忆,着实之想象,健全之判断,高尚之审美心”,从中可见他对“器识”的注重。1916年夏天,夏丐尊向李叔同推荐了“断食的修养方法”,说断食是身心“更新“的修养方法,可以改去恶浊,生出伟大的精神力量。于是李叔同对断食念念不忘,严格执行计划。他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写道:我于日本杂志中,看到有说关于断食的方法,谓断食可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因为我那个时候患有精神衰落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杭州虎跑位于于西

3、湖西南大慈山白鹤峰下,两边是自山上缓流而下的泉水,四处被绿树环抱,是个安静幽僻的地方。弘一法师纪念馆就坐落在杭州虎跑含晖亭的前方,石柱上刻着弘一法师的几幅对联,“以情恕人以理律己”“心在万物上身在万物中”“见事贵乎理明处事贵乎心公”“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句句是弘一法师严于律己,以身弘法的话语。所谓“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与一切万物平等无差别的大器大具,心在万物上不让古人识达天地正气赫然在目。心是人精神的主宰,人生修养就是心的修养。要修养心灵,先要习静。静则无欲,无欲则刚。静则无念,无念则定。做到返璞归真,心无挂碍。世间万物与我同体,达则心灵上的逍遥自在。在弘一法师他修炼心灵,习静的地方。所谓“

4、人杰地灵,地灵人杰”,站在这片土地上,今人安在!弘一法师在虎跑断食留下了“断食日志”,详细记录了他断食期间每天的生活细节,文字简朴至极,毫无润色,是中国详实记录日本式断食实践的唯一一部文献。日志全篇多短句,一杯一羹,每个念想与细微的生理变化,无不一一记录。四日,晴和。五十三度。断食前第四日。七时半起床。是晨气闷,心跳,口渴,但较昨晨则轻减多矣,饮冷水稍愈。起床后头微晕,四肢乏力。食小桔一枚,香蕉半个。八时半精神如常,上楼访弘声上人,借佛经三部。午后散步至山门,归来已觉微疲。是日打嗝儿甚多,口时作渴,共饮冷水四大杯。摹大明造像一页。写楷字八十四,篆字五十四。无大便。四时后头昏,精神稍减。细读“日

5、志”全文,一字一句好似身临其境,字面读不到笔者的情感,读完却又顿觉能够通达笔者的精神境界,一片海阔天空,纯净而富有大敛之美。是李先生“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的真实写照。新唐书裴行俭传:“士之志远,先器识,后文艺”。“器识”是度量与见识的意思。中国人所说的“器”与“道”是相背的两个概念,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文艺”有两层解释,字面意有关文章写作方面的学问,为名词,又有高超的技艺之意,为形容词。在新唐书裴行俭传中的“文艺”应该是后一层意思。弘一法师的艺术观“先器识而后文艺”中,器识也包括一个人对于自己人格、学识、与教养的修炼,即人生成长与学习的过程。“文艺”则更接近文学与艺术的意思,

6、即注重精神生活,专心学术文艺的人,所谓的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弘一法师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为青年佛徒讲课时,谈到惜福、习劳、持戒,和自尊。惜福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习劳习是练习,劳是劳动,劳动是人类本分上的事,若不将手脚运用习劳,有负两手两脚;持戒简言之就是守法,世出世间一切事物,无论大小都有它的法则,一定要循其法则,才能够做得圆满,即万物自然有秩序,绝对不能颠倒;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弘一法师在皈依佛门后虽曾有过“诸艺皆废”的想法,但是他最重要的艺术作品恰恰都是在出世之后完成的。护生画集是弘一法师与其弟子丰子恺几乎耗尽半生精力的呕心之作。其中慈悲

7、喜舍的理念,结合环境与人道来读,仍可见其先行者的睿智。在中国印刷业尚未发达,更何况书籍装订设计的年代,弘一从纸张到版面、图文,面面俱到,谨慎细致,因为他深知视觉感受的重要性,处处皆见大师对世人观爱之情。1932年初夏,弘一法师与学生刘质平常住于伏龙寺,并写下了平生最重要的一些书法作品。刘质平曾著书日:“先师曾对余言:每次写对都是被动,应酬作品,似少兴趣。此次写佛说阿弥陀经功德圆满以后,还有余兴,愿自动计划写一批字对送给你于弥陀经一起保存。写毕又言:为写对而写对,对字常难写好;有兴时而写对,那作者的精神、艺术、品格,自会流露在字里行间。此次写对,不知为何,愈写愈有兴趣,想是与这批对联有缘,故有如

8、此情景。从来艺术家有名的作品,每于兴趣横溢时,在无意中作成。凡文词、诗歌、字画、乐曲、剧本,都是如此。弘一法师在厦门南普陀寺作关于书法演讲时也提出类似的观点“是字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也就是说,要离开思量分别,才可以鉴赏艺术,才能达到艺术的上乘境界。但是纵观弘一法师的书法从早期到中期,再到如火纯青的晚期,实则经历了一个踏实而漫长的临写到自成一派的过程。正如他在闽南谈写字的讲演上,提及学写字必先从学篆书,研说文开始,弘一十三读说文,十四临石鼓,留世的临书有张猛龙碑、王羲之十七帖、黄庭坚松风阁等(在第一章中有所谈到)。他在演讲中谈到写字必先研究说文,从篆字入手,对写字的桌子、笔、纸一一细谈,可见他

9、在对待写字上,绝不是随性随意,不思量不分别的态度,倒是沿袭他自己的说法“先器识而后文艺”。弘老的字以上宽下窄的瘦长体居多,字与字之间空隙大,单字的结构也相对松散,使得整张纸的留白与字之间的空气好似相通,自由舒畅。他落笔和收笔都很轻,不强调蚕头,线条以头尾圆形居多,但是下笔又很慢,在横竖间仍能体会抑扬顿挫。品读弘一法师写的字,是一丝不苟的安宁放松,是非思量之思量。这先“入”再“出”,这由“大大的在乎”到“不在乎”才是弘一修炼的关键,也即是“器识”的过程,不可疏略的。中国艺术史经历几千年的辉煌历程走到现代,从弘一法师身上体悟到的精神拿到今天来看,仍有深刻的鉴学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物质与身体束缚,思想存在于人的精神文化维度中。但愿每一个年轻一辈都能保持冷静的头脑;时时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我们的未来才可能充满美好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