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第2课时学案 2.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08882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连云港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第2课时学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连云港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第2课时学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连云港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第2课时学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连云港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第2课时学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连云港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第2课时学案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西气东输为例【学习目标】 1根据图文材料,能够分析西气东输的原因,线路和影响。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初步掌握研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利用近几年高考卷或模拟卷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策略】 1运用图文材料,掌握西气东输的原因,了解线路和理解其影响,把握复习重点。 2结合近年来有关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热点,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影响这一重点问题 。【课堂活动】活动建议1:以西气东输为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探究资源跨区域

2、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1为“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地分布图。图2是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示意图”。图1图2材料二 图3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矿物能源生产量和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的比例(2005年)”。图3能源消费原煤生产原油生产天然气生产材料三 图4为“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图(2007年)”。图4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2)有人说:西气东输是一项双赢工程,对东部和西部地区有着深远的意义。据此完成表1。表1影响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活动建议2:典型例题,学生

3、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典例剖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截至2012年8月17日,我国两条“西气东输”线路已经累计向东部地区输送天然气1 751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煤炭运输22 4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2亿吨,惠及人口超过4亿。图5材料二 2011年6月30日,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全线贯通正式投产。图5为“西气东输二线示意图”。(1)天然气按其来源和形成,应属于来自_的能量。(2)图中A所在省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试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3)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有何特征。(4)分析该工程建成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积极影响。(5)评价“西气东输”对中西部

4、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活动建议3: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典例剖析2】 阅读我国20092012年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图6)和“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图7),回答下列问题。 百万吨油当量图6图7(1)2009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 ,其造成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 (2)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和主要能源消费区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能源生产区集中分布在 ,缓解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主要措施有 。 (3)东部沿海核电开发带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4)新疆和西南地区是我国两大能源基地,填表比较其差异。 表主要能源类型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新疆基地 西南基地 活动建议4:典型例题分析,

5、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3。【典例剖析3】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图8为“我国“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8(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与火电相比,分析水电作为能源的优势。(2)概括C、D两地作为能源输出地共同的地理特征。(3) 三条输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分别是_工业基地,_工业基地, _工业基地。(4) 北路输送的是火电,它是将_、内蒙古等省区丰富的_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5)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红水河(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干流)。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十分丰富。(6) 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简要分析原因。【知识构建】图6【重点图像】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