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第二中学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088532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亳州第二中学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亳州第二中学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亳州第二中学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亳州第二中学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亳州第二中学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亳州二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 分)下图甲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 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B. 风沙C. 气温D. 降水2. 近年来,线逐渐靠近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B. 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C.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D. 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3. 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 土地荒漠B. 次生盐渍化C. 沙尘暴D. 水土流失【答案】1. C 2. B 3. D【解析】该题以内陆湖为背景湖泊的水文特征

2、及影响因素,湖泊萎缩的原因和区域的环境问题,掌握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结合区域地理的特征分析是解题的关键。河流的特征分析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湖泊的相关知识.【1题详解】影响湖泊水位变化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气温,结合图文材料,获得信息:该湖泊位于北半球内陆沙漠地区,降水比较少;图乙中显示湖泊的面积在7月最大,1月最小,可以推知湖泊面积的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关,夏季,冰雪融化,湖泊面积大。故选C。【2题详解】这种变化说明湖泊面积变小,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湖泊面积减小主要是入湖水量减少所引起。对于干旱地区,水源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中上游取水灌溉可引起湖泊萎缩。故选B。【3题详解】该地位于中亚地区,地

3、处内陆,降水稀少,不会发生水土流失,D符合题意;干旱区不合理灌溉容易导致次生盐渍化,干旱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及沙尘暴,ABC会发生。故选D。4.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 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B. 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C. 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低D. 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一般。【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渭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其南侧的秦岭,由于秦岭植被逐渐破

4、坏,植被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减弱,水源枯竭,故选D。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5. 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低,气温较高B. 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 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D.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6. 乙地森林多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区域,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 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 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 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 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答案】5. C 6.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

5、意在考查学生对气候对植被分布影响分析情况,总体难度不大。【5题详解】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热量相对丰富,带来丰沛的降水,水热条件好,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不会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故选C。【6题详解】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涝渍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的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地下水顺地势向下流,不易出现渍涝现象,所以乙的森林多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区域,河谷平地却少有分布,故选C。【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

6、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读“山西省“六五”期间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各小题。7. 山西省“六五”期间围绕能源开采,构成的产业链是( )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煤电钢 煤气液A. B. C. D. 8. 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 煤炭的露天开采B.

7、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C. 井矿巷道的建设D.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9. 下列概念与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多年努力变害为宝做法不符合的是( )A. 循环经济B. 开发新能源C. 科学发展观D. 节约型社会【答案】7. A 8. D 9. B【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能源开发,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难度一般。【7题详解】根据图示山西省从“六五”期间围绕能源开采,构造的产业链是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故选A。【8题详解】山西省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以煤炭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大量排放废弃物,产生严重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故选D。【9题详解】从材料中可知,晋煤集团对资源进行了综合利用,

8、化害为利,属于循环经济,节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范畴,但不是开发新能源,故选B。读下表和图。完成下列各题。10. 19782010年R河流域( )A. 径流季节变化增大B. 土壤层变薄C. 生物多样性增加D. 下游泥沙沉积增多11. 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 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B. 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C. 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D. 矿产冶炼导致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强;使用石灰中和12. 图示区域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A. 温度高,降水多B. 成土母质含氮低C. 植被稀疏D. 地势起伏大【答案】10

9、. C 11. B 12.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10题详解】从R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可以看出,林地面积比重增加很多,该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生态坏境改善,径流季节变化变小,水土流失减弱,土壤层变厚,生物多样性增加,下游泥沙沉积变少,故选C。【11题详解】露天开采不会引发地面沉降,会导致表土裸露及植被破坏,A错。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B对。矿产开采不会造成水资源枯竭,C错。矿产冶炼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对土壤影响不大,D错。故选B。【12题详解】图示区域自然土壤为红壤,有机质含量低

10、的主要原因是气温高,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故选A。下图为我国呼伦贝尔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呼伦贝尔市煤炭能源基地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煤炭资源丰富 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国家政策支持A. B. C. D. 14. 呼伦贝尔煤炭产量下降的原因包括( )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清洁能源的使用 改变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环保要求不断提高A. B. C. D. 15. 下列关于呼伦贝尔市煤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积极实施“洁净煤”战略,促进煤炭生产和消费的高效化、清洁化B. 推进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建设C. 加大煤炭开采量,提高市场占有率D. 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

11、加值【答案】13. A 14. D 15.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13题详解】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丰富,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需求量大,加之国家政策支持,因此建设了煤炭能源基地;呼伦贝尔位于内陆,距海较远,区域内的河流通航能力有限,因而水路运输不便利。故选A。【14题详解】煤炭燃烧效率低,污染严重,我国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关停高耗能企业,使煤炭的市场需求量下降;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使清洁能源得以使用,也使煤炭的需求量减小;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故选D。【15题详解】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加大开采会导致煤炭资

12、源的枯竭,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故选C。下图是我国青海湖流域1960年以来降水、气温和水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6. 1960年以来,青海湖的变化是( )A. 面积增大、水位升高B. 面积增大、水位降低C. 面积减小、水位升高D. 面积减小、水位降低17. 引起青海湖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年蒸发总量B. 年降水总量C. 年地表径流总量D. 年地下径流总量18. 青海湖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A. 加剧洪涝灾害B. 生物物种增加C. 加剧土壤盐渍化D. 湖泊环境容量减小【答案】16. D 17. A 18. 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及湿地保护的有关知

13、识,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的分析阅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16题详解】图中信息显示,青海湖的水位变化量大多年份处于负值,则可知青海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由此推知,青海湖的面积减小,故选D。【17题详解】读图可知,气温曲线总体呈升高趋势,年蒸发量变大,河湖水位下降,A对。读图中的年降水量曲线,该地的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减少,B错误。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应变大,年地表径流总量随之增大,C错。地下水对青海湖的补给量很少,对青海湖水位的变化影响不大,D错。故选A。【18题详解】青海湖水位下降,面积减少,水生生物生存空间减少,湖泊环境容量减少,故选D【点睛】湿地的保护措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

14、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湿地的形成原因: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其类型多样.因而成因也多样.一般来说.是因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且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除此之外.热带地区还因降水丰富.排水不畅形成湿地.(如印尼)高原地区还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且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于易积水的低洼处易形成湿地.(如青藏高原)高纬度地区还因气温较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并且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地平排水不畅,也易形成湿地。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了清洁、方便的能源。瓦斯实际上是甲烷,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9. 图示省区煤炭产量和使用量都很大,但酸雨危害轻于江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A. 法制健全B. 风力弱C. 降水少D. 水土流失严重20. 我国政府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原因是()A. 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B. 资源利用效率高,但浪费严重C. 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全面枯竭D.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