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08211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1).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2019.5)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武王灭商以后,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此外,还封纣子武庚禄父。从材料看,西周分封这些人主要目的是A. 开发国家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B. 安抚旧贵族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C. 勾连旧贵族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D. 构成对殷人的合围之势提高王权【答案】B【解析】西周分封这些人是旧贵族,分封旧贵族是安抚他们然后到达巩固西周的统治的目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选项A是次要目的而非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旧贵族与周天子不存在血缘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对殷人的合围而是安抚他们,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妻妾一般称谓妻妾一般称谓妻一子(2岁)二子(1岁)妾一妾二一子(20岁)一子(18岁)2.请仔细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称谓妻妾一般称谓妻一子(2岁)二子(1岁)妾一妾二一子(20岁)一子(18岁)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嫡长子继承制的概念,所谓嫡长子,顾名思义即正妻所生的长子。本题中正妻所生的长子,即为,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A。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点睛】西

3、周宗法制的核心即为“嫡长子继承制”。而嫡长子继承制的两大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和“立子以贵不以长”。3.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注: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 他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C.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D. 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答案】B【解析】郡县制下地方官员不再拥有封地,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全部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A、C项正确;任嚣任南

4、海郡郡尉,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项正确; 4.秦始皇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唐太宗则评论说“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 司马迁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B. 两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均无可取之处C. 对秦始皇的评价受评价者的地位身份和出发点的影响D. 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评论更为准确【答案】C【解析】材料“秦王怀贪鄙之心以暴虐为天下始”表明司马迁认为秦始皇是个暴君;材料“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表明唐太宗认为秦始皇在维护国家

5、统一方面,做出贡献;两者因为所处的地位及出发点不同,从而得出不同结论,故C项正确;对于秦始皇的历史评价,要把握住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的辩证理论方法,故AD项错误;C项错误,错在“均无可取之处”。点睛:材料“秦王怀贪鄙之心以暴虐为天下始” 表明司马迁的观点;材料“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表明唐太宗的观点。5.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A. 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B. 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C. 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D.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

6、认识。要抓住核心信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可知:A项“废除了丞相”,本身错误;D项,是针对地方关系,属于无关项;B项与题意不相符合。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的“三省六部制”6.北宋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B. 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C. 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D. 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北宋设转运使是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非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也就是说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并不属于北宋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考

7、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7.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有力措施是A. 颁布“推恩令”B. 平定“七国之乱”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废分封,行县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材料的主要信息:主父偃劝说武帝,古代的诸侯容易节制,如今地方王国诸侯,已经形成割据态势,已然尾大不掉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颁布“推恩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平定“七国之乱”的是汉景帝,选项B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

8、帝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举措,与本题无关。同时,汉武帝并没有彻底废除分封制,因此选项C和D亦错误。8.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A. 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B. 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 导致了地方割据D.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

9、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行省制度在元代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D正确。据史实,元代行省制没有导致地方割据,故A错误。元代行省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不是分封制的复辟,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元代行省制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C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9.明朝废除丞相并设立内阁,清朝设置了军机处,二者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 皇权不可僭越B.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 相权逐渐削弱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帝权力,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内伺机构,事无大小,内阁都要

10、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故B正确;a表述错误;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不存在相权逐渐削弱的问题,排除C;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的是专制主义的问题,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0.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科目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说明科举制度越来越受重视B. 是社会底层乐于接受的选官制度C. 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D. 从历代科目变化可看出用人取向【答案

11、】D【解析】题干只提及科举的内容和科目,与科举制度受重视程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社会底层对该制度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科举选拔人才的范围,故C项错误;科举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科目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也就是其选拔标准的变化,反映了其用人取向,故D项正确。11.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自我调节系统,在防止皇帝决策失误方面有“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唐朝门下省宋代的谏院明朝时期设按察使司明清时期设都察院A. B. C. D. 【答案】A【解析】唐朝门下省、宋代的谏院均有“封驳”和“谏议

12、”的职能,按察使司和都察院均无“封驳”和“谏议”的职能,例如按察使司是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即本题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12.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主要原因是A. 商品经济走向衰退B. 工业革命的完成C. 外来势力入侵中国D. 专制制度的阻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8世纪的康乾盛世”,注意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因此“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所以选择D。AB史实错误,C是客观原因,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

13、加强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13.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 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B. 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C. 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答案】A【解析】【详解】雅典民主政治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其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是没有民主权利的。本题中,雅典民主面向本城邦自由民,当然也没有使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选项A正确,C错误。据图雅典超过半数的居民是奴隶和外邦人,他们是没有公民权的,因此选项B和D错误。14.论民主一

14、书中指出:“希腊人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其依据是A. 希腊民主面向全体居民B. 古希腊小国寡民基础上的民主制C. 财产等级制的推行D. 梭伦改革中分区管理民众的政策【答案】B【解析】 据材料中“乡镇会议式”分析可知,古希腊人数少、面积小,因此是一种小国寡民式的民主,故选B项。15.与其他官职以抽签方式产生不同,雅典城邦掌握兵权的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可以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体。伯利克里就是连续担任了15年首席将军。这种现象表明当时的雅典A. 注重完善统治手段B. 平民缺乏政治权利C. 民主政治深人人心D.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答案】A【解析】“雅典城邦掌握兵权的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

15、制,可以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体。伯利克里就是连续担任了15年首席将军”说明雅典注重完善统治手段,A正确;B、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16.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 精英政治已经受到雅典民众的强烈抵制B. 雅典政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C. 直接民主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 雅典民主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政权【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作战失利”体现了直接民主导致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