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疫点处置规范》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2905798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疫点处置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疟疾疫点处置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疟疾疫点处置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疟疾疫点处置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疟疾疫点处置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疾疫点处置规范》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疾疫点处置规范》编制说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疟疾疫点处置规范编 制 说 明一、背景疟疾是一种通过蚊媒传播的寄生虫病,曾在上海严重流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两次流行,年发病率高达3000/10万多,上海流行的疟原虫虫种主要为间日疟原虫,传播媒介有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但后者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再未监测发现。经过大力防治,上海市的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到1986年全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年发病率降至1/10万以下。2010年在全国消除疟疾的部署下,上海市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落实各项消除疟疾技术措施,到2015年各区县达到消除疟疾标准(连续3年以上没有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17年通过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评估,成为我国第一个达到消除疟疾的

2、省级地区。 自2010年以来,上海未发生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每年仍有50多例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其感染疟原虫虫种主要为恶性疟,同时还有间日疟、卵形疟和三日疟。本市一直存在疟疾传播媒介(中华按蚊),一般情况下,中华按蚊虽然不是良好的传播媒介,但在种群数量大、人蚊接触机会增加时,往往会导致疟疾的传播暴发和流行。因此,疟疾病例被发现后,疫点的调查处置是控制输入性病例在本地发生传播的关键。二、制订目的在以往的疟疾疫点调查处置过程中,特别是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启动后,已经有相关的技术方案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要求,但对于疫点范围比较模糊,具体的处置流程和内容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和约束,致使在实际工作中对疟疾疫点的调

3、查和处置过程尚不能完全一致,甚至存在一些关键处置措施未能落实到位,增加了疟疾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为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来规范每个疟疾疫点的调查和处置流程和内容,以达到及时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输入性病例在本地发生传播,降低疟疾传播风险的目的,确保本市维持消除疟疾状态。三、标准制定原则本标准的制定依据以下原则:1基本原则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一方面保留有关规范、标准、指南、方案中经时间证明行之有效的技术要求,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另一方面结合本市在消除疟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创新,使制定的标准既符合国内技术要求和现阶段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又能与WHO的相关技术要求相吻合。2满足标准适用性的原则

4、根据本市自2011年消除疟疾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在标准制定时注重标准条款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效果的可行性,使得本标准能够充分发挥指导和规范疫点调查和处置的作用。四、主要制定过程本标准由原上海市卫生局提出,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编写小组共同完成。为确保课题编写组按照计划进度完成标准预研制工作,且标准内容兼具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标准编写小组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 分析资料供依据接受课题研究和标准制定任务后,起草工作组一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疫点调查和处置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调查和分析本市各类疫点和相应的范围,总结归纳各类疫点的技术特点和要求,为制定本标准提供依据和支持。2拟定方案定方向在广泛查阅

5、文献资料和整理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本起草组首先拟定了标准制定方案,包括标准框架、主要技术内容等,并向疟疾防控的新老专家和管理者等征求意见,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制定方案作了相应的修改。3集思广益奠基础为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充分分析和研究国内外疫点处置过程中的参考文献以及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特别是本市疫点处置的特殊性,起草工作组确立了本标准的编制原则和工作实施计划。本标准起草工作于2014年1月启动,主要回顾本市2010年以来疫点调查和处置的过程和相应的经验,同时结合本市疟疾监测方案的制定,前后召开了4次研讨会,邀请大学的老师、中疾控的专家、邻省的同仁、已退休的老专家、区县分管主任和在第一

6、线工作的主任共同出谋划策,做了5次的修改。在2014年7月8日还进行了预研制项目的中期,对已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对表现形式提出了建议。2015年起草组的主要成员参加了市卫生计生委举办的标准撰写的培训。这些为本标准的制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4扎实实施验指标2010-2018年间共对398例疟疾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结果显示:本市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病例中除1例为输血感染(占0.25%),1例感染来源不明(占0.25%)外,其余396例(占99.50%)均为输入性病例,包括境外感染输入377例(占94.72%)、我国其他省份感染输入19例(占4.78%)。期间本市共有疟疾疫点 292

7、个,其中无传播可能疫点229个(占78.42%),具备传播可能疫点63个(占21.58%),没有发生传播的疫点。各疫点均按照不同时期的疫点调查处置要求开展,调查处置率为100%,共对1319人次的疫点人群进行疟原虫血检筛查,未发现疟原虫感染者;蚊媒孳生地杀虫剂喷洒面积约800多万平方米;开展健康教育7万多人次。各疫点均得到有效控制,无继发病例发生。上述疫点调查处置实施,验证采取的疫点调查处置措施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五、主要内容制定依据以及相关内容实用说明1. 主要内容制定依据本标准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疟疾疫点的定义、疫点的范围、疫点调查和处置的内容、方法和相应的指标等相关技术要求。本标准的制

8、定是在目前现行可用的标准性和规范性文本的基础上完成的。其依据包括以下标准:WS 259 疟疾的诊断WS/T 485 抗疟药使用规范GB/T 23797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同时包括规范性技术文件: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版)上海市疟疾监测方案(2016版)2.关于疟疾疫点处置规范部分条款的说明1)疫点的定义:过去疟疾的流行主要是在农村地区,这一概念和观念至今尚未改变,在目前的专家(甚至包括世界级的专家)、行政领导、临床医生和普通市民都有这样的认识,所以在最新的中国疟疾监测方案(2015版)中,依然将疟疾的疫点定义为“病例的自然村(居民组)”。但是本市

9、的现实情况与理论有比较大的出入,由于本市是一个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区,如果以自然村为单位,可能自然村的人口就可能超过1000人;如果出现在城区的居民组,也许一个高层建筑中的一个门口就有几十户数百人。且随着社会化的进程,个人隐私越被重视,过去邻居间和谐沟通的方式不再。如果依然沿用过去的提法,已不再适合当今本市的现况。对此,在疫点的基础上,本标准引用了病媒生物控制领域中的两个概念(核心区和警戒区)和一个新概念(中心区)。随着不同的疫情出现,启动不同范围的处置措施。2)媒介的调查:在过去疟疾控制时期,都有媒介的监测,无任是常规的密度调查,还是种群调查,常常以人诱叮咬作为指标和采用依据。由于按蚊分布具有独

10、特性,往往在孳生地附近,且以半家栖的特点,监测点的设置与密度的上升和下降有很大的关系。且过去很少在发生疫点后,再进行媒介密度的调查,往往采取的是整体数据,不是精确到疫点的具体数据。本次标准的制定,引用了病媒生物调查和控制的相关理念和措施,并聚焦疫点,有利于消除疟疾阶段的“清点拔源”,降低疟疾传播风险。六、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说明目前国内外尚无有疟疾疫点处置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虽然疟疾的传播媒介是病媒生物中的一种,在国家和上海的地方标准中,对媒介的控制有一定的描述(如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子GB/T 23797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但与疟疾疫点处置要求有不同的侧重点,前者主要是针对其他的经

11、媒介传播疾病,如登革热、寨卡等,后者更关注疟疾传播媒介按蚊的生活特性,使疟疾疫点控制措施实施有很大的局限性。上海是全国第一个申请消除疟疾国家考核的省级单位,对疟疾疫点的规范处置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疟疾传播和再流行的发生,为上海赢得更安全的环境,而且可以引领全国进行疟疾疫点的规范处置。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吸收了相关法律、规范文件和地方标准中有关按蚊控制的杀虫剂使用过程中的选择、剂量和方法,并对效果指标给予了首次的提出。七、重大意见分歧处理结果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首先征求了有关专家对标准编制计划的意见,标准草稿又经过相关单位专家的评审,因此未出现重大意见分歧。八、 征求意见处理情况 本标准分别向5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有关专家发送了征求意见稿,其中7家返回了意见反馈表,共提出建议46条,采纳28条,部分采纳4条,不予采纳14条(详见附表)。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