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报业抗击冰雪灾害报道解读.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05042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报业抗击冰雪灾害报道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川报业抗击冰雪灾害报道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报业抗击冰雪灾害报道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报业抗击冰雪灾害报道解读.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报业抗击冰雪灾害报道解读今年春节前后中国部分省份遭遇50年来罕见的冰雪灾害,四川也是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为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的有效推进,四川本地媒体充分整合资源,为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提升了政府为民服务的“勤政”形象。下面就对四川报业在本次抗击冰雪灾害报道中呈现出的特点做一解读分析。 以新闻积极参与救灾行动1.立足四川,覆盖全国,及时报道,稳定民心媒体在受众对社会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情况不明的背景下进行报道时,应尽量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消弭社会的恐慌不安情绪,使公众及时全面掌握周围社会环境变化的最新信息,以便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做出准确决策。四川各家报纸充分发挥媒体监视

2、环境的“?望”功能,系统完整展现“雪灾”全景:以“抗灾救灾”为核心,全国特别是四川本省遭遇冰雪灾害的灾情为第一报道圈层;冰雪灾害发生的原因、影响为第二报道圈层;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面对灾难的举措反应为第三报道圈层;对救灾工作的总结、灾难发生的反思为第四报道圈层,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展开详尽报道。四川省各级党报迅速行动,从抗灾救灾、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多个方面,对省政府积极应对雪灾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的决策部署、取得的成效进行全面报道。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的市场类报纸特派记者亲赴四川省外重灾地区,关注这些地方抢险救灾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为本地读者发回第一手现场报道

3、资料。2.上下贯通,引导舆论,增强信心面对形势严峻的灾情,需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和政府一起共渡难关。作为媒体,需要在社会上形成“和衷共济,共渡危难”的舆论氛围和普遍共识,通过传播具有特定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倾向的报道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在报道中,四川各省市级报纸纷纷将焦点放在追踪“救灾”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上,将党中央、政府、领导对灾区指导、援助、慰问的宏观层面信息;与受灾地区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属决策、积极抗灾的宏观层面报道和从微观角度记录普通官兵、工作人员以及民众抢险抗灾的感人故事相结合,提升人们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决心,在舆论上有力地支持、推动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4、其中,作为省委机关报的四川日报充分发挥舆论先导的积极作用,从1月24日开始,陆续开设“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夺取抗击雨雪灾害的全面胜利”、“紧急行动抗灾救灾 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灾后重建在行动”等专栏,集中优势版面大篇幅报道省委、省政府等部门对灾区采取的救助、重建措施,传递党和政府对灾区群众的关爱之情。3.人文关怀,温情故事,引发关心灾难发生后,人们除了对灾难事件本身产生本能的关注外,更对遭受灾难的人物个体命运、遭遇报以情感上的深切关心。关注民生,从人文角度报道雪灾雪情是本次灾难报道的主要亮点。人文关怀被誉为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在报道灾难新闻时,人文关怀、民生视角主要体现在将人作为报道主

5、角,关注人在灾难中的生存状态、彰显生命抗击灾难的勇气与智慧,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温情关怀。四川日报、成都商报通过讲述一个个感人的人物故事,一张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灾难中普通人之间互相扶持、共渡难关的温暖画面。通过挖掘灾难中的感人事迹,使读者看到生命面临危难时表现出的真实情状,体味人间真情,触发读者对灾区人民的关注、关心。4.媒体与社会联动,借助传播平台,呼唤爱心社会各界对受灾地区的关怀和爱心,最终落实在实际援助行动上,才能更有力地推动全国救灾抢险、灾后重建工作;更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媒体在号召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支援灾区的过程中,不仅是舆论的引导者、民众行为的

6、推动者,更扮演了公益活动发起者、组织者的角色。在春运交通紧张时刻,天府早报于1月31日联合四川省慈善总会、腾讯大成网、四川电视台4频道、四川广播电台新闻频道、成都火车站和一些四川知名企业,并发动热心市民作为志愿者,在成都火车站、五块石客运站共同举办了“送温暖 渡难关 回家乡”活动,为车站滞留旅客发送食物。媒体的行动让离蓉旅客暂时摆脱了饥寒,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政府部门的浓浓关怀。媒体借助自身的公信力和传播平台,发动社会公众、企业献出爱心,积极参与到救灾行动中来,用爱来融化冰雪,用情来构筑社会和谐。冰雪灾害报道存在的不足四川报业在雪灾报道中亮点频出,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为夺取抢险救灾

7、的胜利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但报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1.党报报道视角单一,民众声音弱化党报在报道雪灾时,多从政府角度选择信息、解读新闻;报道内容偏重于展示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成果方面;报道镜头对准领导干部和奋斗在抢险抗灾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普通民众的形象、声音被忽视、弱化;模式化的领导发言和慰问报道枯燥乏味,削弱了报道的可读性、接近性。如以四川日报和成都日报为代表的党报虽然纷纷专辟“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夺取抗击雨雪灾害的全面胜利”、“万众一心融冰众志成城化雪”等栏目,但对领导参与救灾、慰问行动的报道占去大量版面,报道范围不广;而对抗灾救灾现场的报道,则多从当地政府已取得的抗灾成绩、救灾工作

8、人员的英勇表现等方面展开报道;而以普通民众为主角、展现灾区群众的生活图景、市民对雪灾的感受反应、民间组织的救灾活动等内容则鲜见报端。2.都市报“厚度”不够都市报对雪灾进行报道时具有形式新、内容新、报道视角下移对准市民大众、可读性强等优势。在报道中灌注人文关怀,关注人类生命,关心人物命运。但所报道的内容多限于记录事态发展进程的浅层次信息,缺少相关事件(或人物)背景、意义、影响等综合立体信息的报道,新闻纵深度不够。如成都晚报在此次报道中,大篇幅采用其他媒体的稿件,简单地将动态性事实信息堆砌在一起,没有对新闻事实加以梳理、评论。在报社自采稿件方面,只是向读者播报事件发生的最新进展情况,告知“发生了什

9、么”,却没有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发生”、“将产生什么后果”、“如何应对”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单从新闻言论方面比较,都市报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落后于党报,在言论的高度、深度、广度、厚度等层面也显不足。3.信息传播渠道单一、与读者互动性不够在此次报道中,报纸媒体没有大规模地实行跨媒体联合报道行动,媒体间的合作止于同一报社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单向线性的传播方式使受众作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局外人”,削弱了全民抗灾的参与度与热情。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新媒体联合互动,采用多种方式、途径努力拓展与读者沟通的平台、渠道,实现读者、媒体、政府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将读者应知、欲知而未知的内容,以及读者的想法、问题、感言呈现在版面上,从而从读者易于、乐于接受的多样化角度积极引导舆论,发挥媒体的影响力,鼓励社会对灾区的善行、善举。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国内媒体应急能力明显增强,以更加成熟的姿态将舆论引向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方向。此外,媒体应拓展服务功能,加强编读互动,满足读者的诉求欲望和阅读期待;以权威、可亲的面孔,更加全面深入、立体多元、亲民生动地报道,弥补媒体报道中的短板,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