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993842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高考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高考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考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09年全国卷二)13. 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 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答案】.B 【解析】隋唐时期城市中,实行严格的坊市制阻碍了商业的发展。(09年上海卷)15.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试卷总体评价】考查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难度较大。【答案】D【解析】题中所给四个选项均是出自晚清时期的言论,细观图

2、片可以看到一大群清朝文武将士手持驱巫盾牌,面对轮车等西方工业文明满脸的惊讶状.A.选项是有识之士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抗西方国家侵略,说明提出者已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进步性有了一定的认识。B选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进一步发展,C选项是面对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考点定位】清王朝由盛而衰:闭关锁国的政策与工业革命。(09年上海卷)1212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年代福建莆田直隶宝坻湖北川汗康熙十五年(1676)192丁0丁康熙二十五年(1686)88丁22丁24丁康熙三十年(1691)58丁10丁14丁A三藩之乱 B准噶尔叛

3、乱C郑氏割据 D大兴文字狱A三藩之乱 B. 准噶尔叛乱 C郑氏割据 D. 大兴文字狱【试卷总体评价】考查辨认空间中历史发生的位置,难度较大【答案】A【解析】三藩之乱是指中国历史上清朝康熙年间,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当时福建是在反叛清廷的靖南王耿精忠的统治之下,所以无法统计。B发生在西北地区,C是在台湾,D是文化思想领域【考点定位】康乾盛世的成就:国家的统一;人口的增长;(09年天津卷)2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答案】.D(09年江苏卷)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

4、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答案】C(09年重庆卷)15.隋唐时期,淮水以北新增的有利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芍陂 C.通济渠 D.邗沟【答案】C(09年浙江卷)15.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760:40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厢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农业税的消

5、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符合题意。(09年重庆卷)16.读图6,除北京外,在A、B、C、D四个城市中,当时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有( )【答案】A(09年广东卷B)3.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

6、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答案】B【解析】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之一就是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是为皇家生产奢侈消费品。不投放市场。【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特点的理解。(09年广东文基卷)2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答案】C(09年海南卷)7、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

7、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的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答案】D(09年全国卷一)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

8、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材料二:材料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一一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

9、点及变化的原因。(l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l0分)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8分)【参考答案】特点:两税法实施以前,以自耕小农、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以征收实物为主;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原因:土地兼并趋势难以遏止,小农破产,租佃关系成为普遍现象;生产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变化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中间略有反复。主要原因: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加上抗美援朝等需要

10、,农业税比例较高。随后,国家采取重点发展工业的政策,需要农业的支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受高指标和浮夸风等因素影响,农业税比例略有上升。此后,国民经济进入大调整阶段,农业生产以恢复和稳定为主,农业税比例明显降低。认识:取消农业税是党和政府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改善、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长达2600年的农业税的取消,意味着中华文明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标志着国家政策的重大转变;由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由重视积累,优先发展到关注民生、工享改革成果,由重视城市建设到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解析】本题围

11、绕中国古今农业税的变革为线索组题设问,时间跨度大,涉及主干知识点有春秋时期的“初税亩”、唐代的两税法、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建国后50年代到60年中期我国农业税征收情况以及2006年我国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等相关史实。材料都为大家熟悉的内容,既体现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也和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社会热点相关联。体现现实问题历史考查,历史问题联系社会现实的命题思想。从设问难度看,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只要学生平时基础知识扎实、认真审题,回答好本题难度并不大。另外,本题要求学生综合能力比较高,能较好的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能最大

12、限度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知识迁移等方面的能力。 第(1)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特点从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原因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和材料自己做出概括,设问有一定难度,因此今后备考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2)问考查学生根据表格提取信息的能力,变化趋势根据表中数据容易作答;主要原因要注意根据表格提供的时间以及教材知识作答,难度一般。第(3)问时代感很强,和现实生活和时政热点密切相关,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同时平时要注意对社会热点、国家时政方针、政策的关注,因此本问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考生作答

13、时要注意思维发散,多觉度回答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09年江苏卷)21(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徐光启文

14、集卷十一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答案】(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09年安徽卷)36、(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