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州元阳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中.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99372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红河州元阳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红河州元阳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红河州元阳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红河州元阳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红河州元阳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中.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在雅斯贝尔斯所谓的 “轴心时代”,古代中西方思想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这句中国古话,在西方最为相似的观点是()A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B “人是万物的尺度”C “认识你自己”D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B2.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

2、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C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A 加强国际贸易B 改革旧的生产关系C 注重精神文明建设D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答案】D4.下图甲骨刻辞,学者释读如下:“商王帝辛(纣)祭祀大甲,以西伯之事上告,用黍稷之类奉献,因而得到福佑。”从中可以得出()A “西伯之事”应指牧野之战B 商代的黍稷种植已相当发达C 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D 早期政治制度走向完备与成熟【答案】C5.“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

3、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A 孟子“仁政”学说B 荀子“礼法并施”主张C 韩非子法家思想D 董仲舒新儒学【答案】D6.有学者指出,“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其意在说明宗教改革()A 破除了罗马教皇的权威B 缓和了各国内部的矛盾C 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到来D 建立了平民自己的宗教【答案】A7.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

4、驱逐农民。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 伏尔泰B 杰斐逊C 圣西门D 卢梭【答案】A8.论语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 维护周礼B 实行仁政C 强调教化D 为政以德【答案】A9.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 强调“春秋大一统”B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 趋向“三教合一”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答案】B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课题是( )A 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 中国走怎样的革命道路问题C 中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问题D 如何建

5、设中国共产党的问题【答案】D11.汉书元帝纪中记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 )A 仁政爱民B 无为而治C 严刑峻法D 儒表法里【答案】D12.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A 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B 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C 只有依靠雄辩的言

6、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D 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答案】A13.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但毛泽东也曾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C 林则徐、孙中山都是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领袖D 他们都是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先进代表【答案】B14.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 )A 指南针和印刷术B 火

7、药和指南针C 造纸术和火药D 印刷术和造纸术【答案】D15.“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16.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 重实用B 重理论C 重民众

8、D 重实验【答案】A17.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 “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 “遗其体而求其用”C “然欲自强,必先理财”D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答案】B18.“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 )A 儒家B 墨家C 道家D 法家【答案】D19.他的学说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虽终日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

9、“四民异业而同道”。“他”指的是( )A 董仲舒B 程颢C 朱熹D 王阳明【答案】D20.有学者认为顾炎武的思想“不超出儒家政治的陈词滥调”,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顾炎武提出了以制度保障民主的宝贵近代思想。以下顾炎武的言论中能用于论证后一种观点的是()A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B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 “必使治天下之法具出于学校,天子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D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答案】C2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C22.

10、孙中山主张的“民权主义”与康有为主张的“兴民权”区别在于()A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B 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C 反对君主专制统治D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答案】D23.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诗句,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 雄奇壮观,英武豪放B 张扬个性,蓬勃向上C 凝重沉郁,忧国忧民D 柔美清婉,愁苦悲凉【答案】B24.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制天命而用之C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答案】D25.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

11、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A 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B 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C 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D 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答案】B26.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者喜欢将上帝比喻成一个钟表匠,无需不断干涉被造物的世界,因为这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与自然法则自行运转。这表明( )启蒙运动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被揭示理性受到人们的尊崇 启蒙思想已摆脱宗教的影响A B C D 【答案】C27

12、.“法律乃是自然中固有的最高理性,它允许做应该做的事情、禁止相反的行为。当这种理性确立于人的心智并得到实现,便是法律。”材料强调了( )A 法的精神内涵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理性就是法律D 司法实践的重要性【答案】A28.史记记载:“古者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编撰诗经的目的在于()A 弘扬传统诗歌艺术B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 维护分封制的存在D 加强社会的礼乐教化【答案】D29.“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伏尔泰这段话主要表达了( )A 生而平等是

13、天赋人权B 反对专制制度的强烈愿望C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愿望D 主权在民的思想【答案】A30.“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体系,主要是因为( )A 表达了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理解B 阐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C 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D 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答案】D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