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化的科学课堂.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97064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生活化的科学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创设生活化的科学课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生活化的科学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生活化的科学课堂.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生活化的科学课堂摘要: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能使学生在具体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逐步体验科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 关键词:学课;生活化课程改革启用的新教材,编排科学合理,紧贴学生的生活。因此使用这些教材进行教学时,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构建科学教学的大课堂。首先,让教材贴近生活。例如在教学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一课时,我由学生熟悉的儿歌“人有两个宝:”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了解人的外部器官,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知道了内部消化器官的名称及位置,之后,我没有简单地提示出

2、食物在消化器官的旅途,而是让学生亲自品尝老师准备的点心,然后再让学生拿出听诊器互相听一听,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奥秘,最后让学生自己大胆猜测,观察食物消化流程图,了解了食物在体内发生的变化。这本是节枯燥乏味的课,我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变得轻松愉悦。观察、验证,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总结拓展,让学生主动去解说。让科学教材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也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其次,让学生参与生活。在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体验。以前,科学这个词眼在我们看来是高、精、尖的代名词,离普通

3、人的生活太遥远了。当真正接触科学课程,我自己才理解了什么是科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而儿童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是通过他们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和科学生活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人人可以做科学,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如在学习阳光下的影子一课,这课是以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为重点内容的课文,它改变了室内实验研究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到室外以太阳为光源进行实验研究,由室内转向室外研究,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身体的解放,贴近孩子的生活;但完全遵照课本安排去研究,孩子们的兴趣显然不大,摆弄一会儿就失控了,满操场地跑开了,我感到这时只解放了孩子们的身体,没有完全

4、溶入他们的生活,他们并没有完全投入这个学习状态中,望着孩子们欢快跑动的身形,忽然灵机一动:何不投其所好,让他们利用自身的跑去研究影子的秘密。于是,我把孩子招集过来,给他们布置了四个活动任务:快速找到自己的影子;很快把影子藏出来;变化你的影子,你有什么发现;想尽办法去踩到别人的影子。最后,跑累了,大家围坐在草坪上,进入了研讨:一找-藏两次活动,无形中的比较使孩子们毫不费力地发现了影子产生的条件,根本无需你多说半句,而这是本课的重点!更让你惊喜的是,他们对影子的描述是那样逼真、细腻、实在:我的影子有时比人大,有时比人小;影子在我的前面,是因为太阳在我的后面;要是太阳在东面,那影子就在西面;影子是黑

5、色的。科学课程改变以前靠老师讲解、演示,学生倾听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探究者,亲历科学的历程,使学生获得成长。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对科学过程的认知,这对于学生能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各科学习中,以及迁移到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们在课堂上采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有利于科学学习的活动方式都拿来。如教学研究纸一课,纸是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对于研究各种纸的特点,学生们都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但学生们真正感兴趣的是“纸是怎样造出来的”。故当我在他们研究完纸的性质时提议“让我来造一张纸”时,同学们兴奋了,但也犹豫了:“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我能行吗?”我用期待、鼓励的眼光看着他们,先

6、请他们根据已有经验大胆猜测纸的生产过程,激活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激励了学生的胆气,然后组织学生制定计划,进行实地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给他们留下经历。当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创造”出一张纸时,激动地大叫起来。这次小小的拓展活动,却激励学生自觉向前人那样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积极动脑,勇于动手,开拓创新。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动手实践,可以给学生撑起一片想象的空间。当然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方法还很多,如尝一尝、画一画、赛一赛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爱做的形式。疑问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原始动力。只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我们在日常生

7、活中不难听到孩子们这样的提问:“人为什么要吃东西?”“小猫为什么总是白天睡觉?”“为什么冰棍也会冒出热气?”这些“为什么”有的显得那样的幼稚可笑,然而它们却是孩子们求知的不竭动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对各种生活现象的演示,引发学生重发“旧问”。有了这些他们很早就想了解,但又一直未能如愿的问题,学生必然会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迫不及待的探索热情。扩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时空传统教育是以“书”为中心的,脱离生活实际,轻视“做”,所以扩展生活化的活动时空其目的在于“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活知识,用活知识。首先,作业生活化的扩展。以前,我们上完课就结束了,可现在我们让孩子把科学带回家去,使他们将所学到

8、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通过孩子们的这些举动去改变家长不正确的生活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会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另外,还有探究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其次,努力开发生活化的活动空间。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很丰富的。如?c社区联谊;参加雏鹰假日小队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工厂等等,让教材、课堂作为窗口,多渠道地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由此让学生展开视野,去窥视科学学习的宽阔时空,了解人文世界的博大情怀。当科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科学对儿童来说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脱离生活的科学是“不完整的科学”。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科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实际,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能使学生在具体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逐步体验科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