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意义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896659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意义【摘 要】 【关 键 词】过去我国对资源再生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是不到位的,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这个产业发展慢、规模小, 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 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文化水平低, 一般是农民和社会无业人员。产业内容以简单的回收变卖为主, 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发展无序, 管理混乱。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逐步落实,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 资源再生产业的战略地位开始显现。一、资源再生产业在循环经济体系中的地位1.资源再生产业是以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和形成新的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链。从行业上看, 包括废旧电子产品、旧五金产品、废纸及纸制品、废塑料制品、二

2、手机电设备等回收业; 从产业组织上看, 包括废旧物资回收、分类、加工处理、再利用四个主要环节。资源再生产业是循环经济体系的末端环节, 也是决定循环经济能否完成闭环周转的关键环节。如果资源再生产业没有完善起来, 那么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就不能得到完全的回收和有效的利用, 高排放不可避免, 物质生产活动成为一个开放的直线式模式, 循环经济生产方式无法构建起来。从资源再生观点看,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一切物质资源均具有循环利用的价值。2.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过程开始之前尽量减少原材料的投放、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化生产、一个生产过程完成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循

3、环经济是遵循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 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主观经济活动, 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过程。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既可以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资源枯竭难题, 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 是一箭双雕之举, 能有效地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解决新千年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头号课题经济增长受到资源的约束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循环经济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循环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潮流, 循环经济的提出一是立足于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性, 二是立足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

4、生态系统的模式, 组织成: “资源产品消费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经济发展观念、经济增长方式、工业化道路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受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 又受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观念影响。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念、经济增长方式能够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生产与国民生活等各方面的关系, 能够从社会经济系统角度考虑经济增长方式、安排经济发展速度、比例结构。循环经济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当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时, 满足生存需要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生产活动和非生产活

5、动很难兼顾生态和环境平衡问题,发展观念是片面的, 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环境污染加剧。东西方国家几乎都走了一条程度不同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念、经济增长方式能够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关系, 能够从社会经济系统角度考虑经济增长方式、安排经济发展速度。循环经济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二、资源再生产业对促进社会劳动就业的积极作用1.我国是人口大国, 2005 年末拥有 130 756 万人口,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基础教育薄弱、职业技术

6、教育萎缩、高等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是教育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对接不好, 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适合我国劳动力数量大、素质较低这一特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低, 这样就使我国巨大的人口优势尚未完全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2.就业压力逐年增大。(1) 由于人口基数大, 每年新增人口800 多万, 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已达 2 000 多万人, 每年毕业生规模达 500 多万。 (2) 就业问题既关系到国计民生, 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 资源再生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部门,对简单劳动力需求量大。三、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经济

7、增长方式的积极作用1.资源再生产业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 对支持物质生产活动的各种稀缺资源进行循环利用, 意味着实现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物质资源大幅度降低, 或者说单位物质资源消耗所创造的产值增多。尽管近年来社会各界日益重视环境和生态问题, 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但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已经在我国集中出现, 并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环境污染严重。流经城市的 90%河段受到严重污染, 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 近 3 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水; 1/3

8、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酸雨影响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二是生态破坏问题突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56 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 37%, 且以每年流失 1.5 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加剧了有限的耕地资源危机, 使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沙化土地 174 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面积的 18%, 且每年以 3 436 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 每年增加退化草地 200 万公顷; 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国际生态警戒线, 流域生态功能严重失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但造成当期的巨大经济损失, 而且对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命健康遗害无穷。资源再生产业发

9、展自身会促进经济发展, 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 由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低排放转变。这种转变与循环经济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 节约资源是基本国策。3.资源再生产业是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发展和完善资源再生产业是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只有实现上一个生产过程和社会消费环节所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才能从宏观层面实现资源节约和再利用, 为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奠定基础。从技术方面

10、看, 循环经济是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体系的融合, 强调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 不断提高设备的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 实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 从而减轻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四、资源再生产业对促进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1.减少生产、生活带来的废旧物资排放, 控制污染源, 减轻经济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资源再生产业可以使废旧物质、工业有污染性副产品( “三废”) 、生活垃圾等工业社会和工业文明不可避免的负效应, 运用回收、加工处理、高科技手段转化成新的有用材料, 重新回到社会再生产过程, 实现变废为宝。2.减轻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一次能源( 煤炭、石油) 、二次能源( 电力) 、森林资源和其它矿产资源的依赖, 实现同等程度的经济增长目标所消耗的上述资源降低, 缓解有限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以及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和生态所造成的破坏。利用煤矸石发电、利用煤渣和粉煤灰制作新型建筑材料、利用废塑料作为添加剂炼钢等等, 这些资源再生行业通过再生产品替代传统能源、原材料, 减轻传统能源、原材料开采对环境的破坏, 有利于对有限耕地资源的保护。长期以来, 煤炭开采产生的煤矸石堆放形成矸石山, 不但占用大量的耕地资源, 而且产生空气污染。土制砖建材以黄土为原料, 侵蚀了大量的耕地。从这层意义上可以说, 资源再生产业是一个大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