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广丰一中高二历史期初测试.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93572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广丰一中高二历史期初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广丰一中高二历史期初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广丰一中高二历史期初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广丰一中高二历史期初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广丰一中高二历史期初测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丰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范围: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22550)1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人口2万多人;而到1891年,有城镇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谢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C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D责任内阁制开始出现2 1871年宪法规定,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缔结为一个永久的联邦”,由普鲁士国王担任联邦主席。由于巴伐利亚等邦反对,普鲁士国王仅享有“德意志皇帝”而非“德国皇帝”的尊称。在联邦议会的58

2、个议席中,普鲁士拥有17席,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法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这些规定反映德意志帝国是( )A具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国家 B各种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C不彻底的民主改革的结果 D三权分立原则的典型代表3鸦片战争之后产生的三部著述道光洋舰征抚记夷氛闻记中西纪事,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于是北犯定海。“他们把后来广东战事的失败,归结于林则徐的去职;他们将各地战事的受挫,归结于当地没有林则徐。”对材料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人们已经开始接受平等的外交理念 B林则徐能够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负C当时人没能正确认清战争失败的根源 D是基于中英两国实力对比的认识

3、4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的中间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面临敌人的强大攻势 B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政治危机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势力大举入侵苏联5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6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4、,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为此,苏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市场经济体制7 “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材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 A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B引入市场经济因素C注重维护农民利益 D服务于工业化建设8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是( ) A“不劳动者不得食” B“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9赫鲁晓夫上台

5、后,首先对农村做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A农业生产管理体制松散 B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不高C农产品收购价格过高 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求10 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据此,戈尔巴乔夫( ) A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加速发展战略”C加强执政党地位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 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税法案,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

6、,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兔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破产 B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C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 D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12下图为漫画新政疗法。漫画新政疗法(克利福德贝里曼)小注:新政医生罗斯福总统正试图拯救病重的“山姆大叔”,且不忘告诉护士(国会)“当然,如果我们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可能要改变治疗方法。”据材料可以推断( ) A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制衡 B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C作者对新政成效略带悲观 D新政对经济进行局部干预13有观点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

7、因为政府在帮倒忙。”材料认为( )A新政延长了经济危机 B新政应利用好市场和政府的力量C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 D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14 19291933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大量美国人生活困苦,如何解决大量的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就成为霍普金斯思考的头等大事。但他认为“只给救济,不给活干,会使人们丧失自尊心”。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与霍普金斯的理念一致的( )A发放救济金 B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C通过社会保险法D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15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上表为英国19831984

8、年度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据材料推断,英国的福利政策利于( ) A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B减轻政府财政负担C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D激发国民工作热情16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B一届人大的的召开 C共同纲领的颁布 D1954年宪法的颁布17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因国民经济调整而被迫推迟的经济计划是( )A第二个五年计划 B第三个五年计划C第四个五年计划 D第五个五年计划18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的援建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

9、化建设,许多新兴项目先后投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偏重沿海地区、內地稀少的状况。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建设( ) A完全由苏联援建 B调整了工业布局C形成了合理的工业结构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9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 A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迅速实现经济稳定20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由此可知,这个报告( )A有效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市场C提

10、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211986年理论月刊第10期载文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党委书记工作的三个转变。实行“厂长负责制”的直接目的是( )A实行市场经济 B增强企业活力 C建立现代企业 D加快中外接轨22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据此可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 B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C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

11、革全面展开 D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3 1991年1月,邓小平同志说有一个大失误,就是在搞经济特区时没有把某一城市加上,必须加快这一城市的开发。不久后党中央就做出了相应的重大决策。这个城市应该是( ) A珠海 B天津 C厦门 D上海24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此协定达成直接相关的是( )A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中国实施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25下面是两幅反映中美关系的漫画,图中的山姆大叔即代表美国,龙代表中国。

12、那么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变化( ) A推动了中美两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B是由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C受益于日内瓦会议上达成了共识 D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二、材料阅读26 (24分)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

13、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材料三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小说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谈谈小说与历史之间的关联。(8分)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9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慨括40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