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二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93074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高二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吉林高二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吉林高二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高二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高二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 1.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边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高二历史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76分)和第卷(非选择题24分)两部分,试卷共7页,共二大题,39小题。第卷(选择题共7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内)1.论语先进中说:“德行:颜回、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该记载从一个侧面体现的孔子教育思想是A. 温故知新B. 有教无类C. 学思结合D. 因材施教【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德行:颜回、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

2、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可知,孔子对待不同的弟子教导的主要内容也不同,如颜回、子骞、冉伯牛、仲弓等接受德行教育;宰我、子贡接受言语教育等,这体现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故D正确;温故知新指的是复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体会,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错误;有教无类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学思结合指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主张,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特点施行具体的教育内容。2.基于人性本恶的观点,荀子提出A. 朴素唯物主义B. 制天命而用之C. 礼法并施D. 兼爱、非攻【答案】C【解析】【详解】本

3、题考查荀子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要运用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督促其改正,由此提出了礼法并施的观点,C项正确;A、B是说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同材料题意不符,排除;D项是墨子观点,排除。故选C。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赞颂商鞅,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

4、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可知,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故B项正确。AC 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点睛:材料“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是解题的关键。4.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 a处处于低潮受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B. b处处于高潮是受汉朝焚书坑儒的推动C. 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D. 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

5、力,结合儒学在中国发展的阶段特征可知d处表述错误,d处是儒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应是宋明理学的发展;A、B选项两者描述应该互换才正确,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要求,表述正确符合史实。点睛:解答本题的时候可以结合图表中下面的时间轴来分析判断。本体比较容易的一点就是给出了具体的时间段限,比如秦汉之间很明显就是焚书坑儒,宋明时期的就是宋明理学,由此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5.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十指中提出:“天下之大,事变之博大略之要,有十指。强干弱枝,大本小末,一指也。”这种思想被认为是有建设性的,这是因为它A. 契合统治阶级的意志B. 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 吸收了法家等学派思想D. 从根本上代表民众利益【答

6、案】B【解析】【详解】董仲舒思想形成于汉武帝时期,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强干弱枝,大本小末”的思想正符合这种趋势,故答案为B项。统治阶级的意志不一定能作为判断其是否具有建设性的依据,排除A项;判断董仲舒思想的建设性不能看是否吸收了其他思想,排除C项;从根本上讲,董仲舒的思想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排除D项。6.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A.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

7、 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答案】B【解析】朱熹认为日常行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都认为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成就圣人,说明二者的思想都注重人们的日常行为,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B正确;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排除A;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7.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 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B. “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C. 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D. 儒家重视史书

8、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材料解释了“春秋笔法”的含义,并举例说明,最后阐述了儒家对史书的看法,即史书的批判和教化功能。根据“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说明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批判和教化功能,故D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对君主的批判,没有体现维护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得知“春秋笔法”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反而不利于历史纪录的客观性,故B错误;奠定我国古代正史编撰体制的是史记,而非春秋,故C项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是解答本

9、题的关键。8.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A. 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B. 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D.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答案】C【解析】材料中“伦理道德规范”并非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君臣”“社会”关系也并一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故AB项排除;由材料中“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等信息可得出儒家思想是以血缘关系而根植于民众的生活之中,从而是儒学长盛不衰,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了伦理关系规范君臣关系,但无法说明要绝对服从君

10、主的要求,故D项排除。9.17世纪,欧洲贵族们形成了收藏古代雕像的嗜好,例如英国绅士到意大利旅游时逐渐带上了一种“发现”古代美术作品,并将它们运回国内以使自己的花园、居室四处生辉的期望。这一现象反映了A. 欧洲的社会生活风尚发生了变化B. 资产阶级新贵族经济地位有所提高C. 经济变革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D. 欧洲上流社会对古典文化重新审视【答案】D【解析】根据“17世纪,欧洲贵族们形成了收藏古代雕像的嗜好,例如英国绅士到意大利旅游时逐渐带上了一种发现古代美术作品”,通过“意大利”“古代美术作品”,结合所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17世纪启蒙运动开始,人文主义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

11、,故材料反映了欧洲上流社会对古典文化重新审视,D正确;AB反映的是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欧洲贵族们,不是民众,排除C。10.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天主教会的措施,如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规定每个教区必须修建一座神学院培训牧师,出版天主教徒禁止阅读的书籍的目录。这些措施A. 旨在应对宗教改革的冲击B. 是对路德新教的公开挑战C. 承认了新教徒的合法地位D. 认可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根据“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教

12、皇保罗三世正处于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会采取的措施旨在应对宗教改革的冲击,以缓解危机,故A项正确;天主教会采取的措施和马丁路德反对出售赎罪券等有一致的地方,材料无法体现对路德新教的公开挑战,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承认了新教徒的合法地位”,故C项错误;在新教的反对声中,天主教才逐渐禁止出售赎罪券和出版天主教徒禁止阅读的书籍的目录,并非认可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11.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在其论家庭一书中说:“人的欢乐不在于过闲散的无所事事的生活,而在于进行工作和活动。”他还宣称一个人应当有三样东西:房子、土地和商店。据此可知,阿尔贝蒂A. 大力宣扬了理性主义B. 改变了城市的消费观C.

13、 希望实现财富的均等D. 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答案】D【解析】根据“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他还宣称一个人应当有三样东西:房子、土地和商店”体现出阿尔贝蒂重视人以及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D正确;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理性思考,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改变了城市的消费观”,排除B;材料与“财富的均等”无关,排除C。12.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这反映了马丁路德A. 反对上帝的权威 B. 主张服从政府的权威C. 主张“吾心即宇宙” D. 尊重教皇的权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

14、“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可知,马丁路德的改革,反对教皇的权威,对于世俗事务方面,主张基督徒服从政府的权威,并没有反对统治者的统治,B项正确;马丁路德是肯定上帝的权威,反对教皇的权威,故AD项错误;心学思想主张“吾心即宇宙”,不符合马丁路德的思想,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对“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的分析,结合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内容解答即可。13.古希腊的伊壁鸠鲁提出:每个人在追求享受的时候,都应该不做破坏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事情;国家的目的是保障公民

15、过幸福的生活。其主张体现了A. 社会契约的思想B. 主权在民的观点C. 以法治国的理念D. 权力制约的观点【答案】A【解析】“每个人在追求享受的时候,都应该不做破坏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事情;国家的目的是保障公民过幸福的生活”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故A正确;B与题干意思相反,排除;C、D材料未体现,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社会契约概念的准确理解,社会契约论的思想主要是指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14.有一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他们可能是A.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B. 西方人文主义起源时期的先贤C.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D. 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答案】A【解析】根据“自由放任”“主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主张自由平等,反对专制主义,反对教权主义,提倡理性、科学,“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体现出顺应自然运行规律的理性思想,故A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