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自测题.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92538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自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自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自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自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自测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自测题第四单元自测题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陈玉剑一、 基础练兵场(25分)1. 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1) 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2) 安得广厦千万间,_。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 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4) 惩山北之塞,_。(愚公移山)(5) _,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6) 观沧海中通过大海吞吐宇宙的气象,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抱负的句子是: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7)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句子是:兴,百姓苦;_,_。2. 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

2、史故事的是( )。(3分)A. 温故知新 杞人忧天 毛遂自荐B. 门庭若市 舍生取义 刻舟求剑C. 守株待兔 完璧归赵 豁然开朗D. 闻鸡起舞 破釜沉舟 三顾茅庐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李克强在南京看望青奥会志愿者时,称赞他们在服务工作中展现了社会道德的精神力量。B. 最新研究认为:在学习中,如果你无计可施时,适当地分心无疑是很好的选择。C. 我们要让中国文化的精髓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电视读书节目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姿态和风范,代表着电视台的人文气质。4.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肉食者鄙(这里指目光短浅) 又何间焉

3、(参与) 惧有伏焉(埋伏)B. 孰视之(同熟,仔细) 王之蔽(受蒙蔽)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C. 举于士(狱官) 人恒过(过失) 而后喻(明白,了解)D. 存亡之秋(季节) 陟罚臧否(评论人物好坏) 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5. 回忆名著朝花夕拾,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1) 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了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就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2)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的重要经历。(3)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

4、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4分)_二、 阅读精品屋(35分)(一)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67题。(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6. “亲射虎”“遣冯唐”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_7. 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2分)_(二)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811题。(10分)【甲】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5、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论四端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

6、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选自孟子)8.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 苟:_ (2) 辟:_ (3) 由是:_ (4) 丧:_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_(2)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_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人皆有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B. 舍身而取义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C. 故不为苟得也 既克,公问其故D. 贤者能勿丧耳 陈胜者,阳城人也11. 孟子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乙文中哪句话的观点与之相近?(2分)_(三) 阅读

7、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8分)马,人类无言的朋友佚 名“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杜甫为我们描写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传神地展现了马的强劲豪迈,让人有一种马鸣风萧萧之感。马是大型哺乳动物,四肢强健,力大善跑,加上它的感觉器官发达,眼大位高,视野开阔,记忆力、判断力都很强,方向感也极准确,因而居六畜之首。它给人的印象是憨厚、诚实、纯朴,又和人有方方面面的亲密关系,于是,就有了许多佳名美誉:乌骓、赤兔、八骏、九逸、天马、宝马、汗血马、白龙马、千里马等,这些佳称,无不流露出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马以速度见长,是古代交通工具的最佳之选。汗血马,传说中的良马,产于大宛,汗水从

8、肩部流出,呈血色,一日之内可以跑千里路。马在古代也是建功立业的功臣,“马到成功”由此而来。秦始皇统一六国,马之功居其半,兵马俑可为一证。唐太宗连年征战,六骏战功显赫。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欧亚两大洲时,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任何动物能像马这样深入地影响着人类的历史。可以说,人与马所组成的骑兵部队是最具威慑力的军事力量,几千年的刀光剑影中,马和人一起创造了历史。正因为如此,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成语、俗语记载了这一切:“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做事更有把握,“老骥伏枥”比喻人虽老而壮志犹在,“千里驹”却是褒奖年青才俊的好词。文学艺术中也有它的身影,如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历史故事中有王亥驯马

9、、九方皋相马,唐代的韦偃、近代的徐悲鸿等为之倾倒而作画,二胡曲赛马也是为它谱写的赞歌。时至今日,人们还要高声呼唤龙马精神这一切无不说明,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它已成为我们人类无言的朋友、忠诚的伙伴!12. 文章引用杜甫的诗句做开头有何好处?(2分)_13. 本文介绍了关于马的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_14. 第节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_15. 文章第节提到了徐悲鸿为马倾倒而作画。右面是徐悲鸿笔下的一幅奔马图,请用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向大家介绍这幅画的特点(能用上绘画方面的术语更好)。(2分)_(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10、。(13分)逃跑的马刘亮程跟马没有长久贴身的接触,甚至没有骑马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这样简单的经历。顶多是牵一头驴穿过浩浩荡荡的马群,或者坐在牛背上,看骑马人从身边飞驰而过,扬起一片尘土。我没有太要紧的事,不需要快马加鞭去办理,牛和驴的性情刚好适合我慢悠悠的。但马的身影一直浮游在我身旁,马蹄声常年在村里村外的土路上踏响,我不能回避它们。甚至天真地想,马跑得那么快,一定先我到达了一些地方,骑马人一定把我今后的去处早早游荡了一遍。因为不骑马,我一生的路上必定印满先行的马蹄印儿。直到后来,我徒步追上并超过许多匹马之后,才打消了这种想法曾经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扬起一片尘土的那些马,最终都没有比我走得更远。

11、在远离村庄的路上,我时常会遇到一堆一堆的马骨。马到底碰到了怎样沉重的事情,使它如此强健的躯体承受不了,如此快捷有力的四蹄逃脱不了?这些高大健壮的生命在我们身边倒下,留下堆堆白骨。我们这些矮小的生命还活着,我们能走多远?我相信累死一匹马的,不是骑手,不是常年的奔波和劳累,对马的一生来说,这些东西微不足道。 马老得走不动时,或许才会明白世上的许多事情,才会知道世上许多路该如何去走。马无法把一生的经验传授给另一匹马。马老了之后也许跟人一样。它一辈子没干成什么大事,只犯了许多错误,于是,它把自己的错误看得珍贵无比,总希望别的马能从它身上吸取点教训。可是,那些年轻的活蹦乱跳的儿马,从来不懂得恭恭敬敬地向

12、一匹老马请教。它们有的是精力和时间去走错路,老马不也是这样走到老的吗?在这漫长的一生中,人和马付出了一样沉重的劳动。人使唤马拉车、赶路,马也使唤人给自己饮水、喂草加料、清理圈里的马粪。有时,人还带着马找畜医去看病,像照管自己的父亲一样热心。堆在人一生中的事情,一样堆在马的一生中。人只知道马帮自己干了一辈子活,却不知道人也帮马操劳了一辈子。只是活到最后,人可以把一匹老马的肉吃掉,皮子卖掉。马却不能对人这样。有一个冬天的夜晚,我和村里的几个人,在远离村庄的野地,围坐在一群马身旁,煮一匹老马的骨头。我们喝着酒,不断地添着柴火。我们想:马越老,骨头里就越能熬出东西。更多的马静静站立在四周,用眼睛看着我们。火光映红了一大片夜空。马站在暗处,眼睛闪着蓝光。马一定看清了我们,看清了人。而我们一点都不知道马,不明白马在想些什么。马从不对人说一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