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比较分析.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91672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比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比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比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比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比较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比较分析导语: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是无产阶级旨在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道德观.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比较分析的关系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摘要】马克思哲学与康德的品德哲学的动身点不同。马克思立足于经历生活中的团体,把团体作爲活动的动身点和归宿。而康德只是从感性动身停止地道的感性思辨活动,只是具有普遍的形而上学性,并没有对理想生活停止改造。追求的也是人们的品德行爲“该当”怎样。马克思理论哲学是从人类的理想需求推出完成“每团体的自在而片面的开展”的。关于居于主体位置的“人”,马克思在“完成人的自在

2、而片面开展”中提到,人的理想形态是具有“自在特性”的人,很分明这与康德强调的具有普遍性、感性的人是不同的。【关键词】马克思;康德;品德哲学;中国品德评判规范一、从“人是目的”到“完成人的自在而片面的开展”“康德哲学是马克思研讨哲学、构成本人的哲学思想的来源之一表现了自康德以来,对主体认识和自在的崇扬,以及对人类该当承当品德责任的哲学信心对马克思发生的深入影响。”117康德哲学作爲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可以说影响了整个德国,海涅已经说“德国被康德引入哲学的路途,从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2307由此可以看出,康德品德哲学对马克思确实发生了深入的影响。我们在上文就曾经详细阐述了康德的“人是

3、目的”的思想,下文将会详细论述马克思的“完成人的自在而片面的开展”的外延。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目的:完成每团体的自在而片面的开展。这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的。首先,关于“人”的了解。马克思以为“人的实质不是单团体所固有的笼统物,实践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07显然,马克思所说的人是指理想生活中的详细的人,并且马克思也正是从理想中的团体动身去讨论束缚人类的路途。将来的社会相对是一个自在人的结合体,也将处理“集体和类”之间的妥协。在阶级社会常常会以牺牲团体或许某个小群体的代价来取得开展。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完成的是“每团体”都自在片面的开展。这似乎与康德的“人是目的”有着类似的成分,把

4、每一团体都当作目的,完成每一团体的开展。其次,关于“自在”的了解。自在是康德以为品德规律如何能够的最初依据了,在康德看来,自在是任何有感性的东西即人的因果性所固有的性质,它不受外来缘由的限制而独立的起作用。而在马克思看来,自在正是人与植物的区别,是对必定的看法。“为所欲为而不逾矩”,只要晓得并且恪守这个偶然性,才干取得真正的自在。需求特别强调的是,马克思以为,人的自在还使主体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根底上充沛发扬客观能动性来改造客观事物、客观世界。最初,关于“片面的开展”的了解。要完成人的片面开展,最根本的是要先满足人类的需求,很显然,每个经历生活中的人都有物质需求和肉体需求,而且物质需求常常表

5、现爲肉体需求的根底,所以共产主义社会必当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厚,才干保证人们的肉体需求失掉满足。人的片面开展还表现爲人的休息,马克思以为现如今的休息都属于“同化的休息”,休息成了我们营生的手腕而不是人本身的需求了。人其实自身也有着多方面的才干需求片面开展,在马克思看来,休息的消费理论爲每一团体提供了“片面开展和表现本人全部的即膂力的和脑力的才能”4333人的各方面才能和智力都需求有展示的平台。但在“同化休息下”,每团体不能够完成上午放牧,下午打猎,早晨写作的片面开展了。二、马克思对康德品德哲学的逾越第一、马克思哲学与康德的品德哲学的动身点不同。马克思立足于经历生活中的团体,把团体作爲活动的动身点和

6、归宿。而康德只是从感性动身停止地道的感性思辨活动,只是具有普遍的形而上学性,并没有对理想生活停止改造。追求的也是人们的品德行爲“该当”怎样。而马克思却从理想动身,研讨理想生活和理论从而提出合适反动妥协的需求并在理论中得以检验。我们在上文也说到,康德哲学似乎是爲这个世界树立了一个恒定的、非历史的规范,无论这个社会处于什麼阶级统治,不思索任何的理想要素。马克思理论哲学却努力于束缚全人类,正如马克思所说,以往的哲学家都是在看法世界,而成绩在于改造世界。确实,马克思哲学最终也做到了这一点,经过指点理论活动鼎力开展消费力和革新不合理的消费关系,使人们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第二.与康德不同,马克思理论哲学是从

7、人类的理想需求推出完成“每团体的自在而片面的开展”的。马克思一方面看到受压榨的人民群众,而提出物质消费的重要性。经济根底决议下层修建,只要消费的不时开展,有了良好的物质根底才干使人们努力于品德的追求。另一方面,马克思又强调人应该解脱“物的依赖形态”,人应该成爲物的主人,而不应该舍本逐末。确实,随着经济的不时开展,物质条件的富余,也使得人们看待物质的心态发作变化。很多人沦爲“钱奴”、“房奴”、“卡奴”,特别是如今手机的普遍运用,曾经淡化了人际交往,而彼此之间更多的是虚拟空间的交流。更让人留意的是,对物质的占有欲曾经让很多人丧失了品德的底线,爲了利益可以不择手腕。针对当今社会呈现的品德成绩,马克思

8、提出的“同化”景象值得我们沉思。第三、关于居于主体位置的“人”,马克思在“完成人的自在而片面开展”中提到,人的理想形态是具有“自在特性”的人,很分明这与康德强调的具有普遍性、感性的人是不同的。一个具有自在、特性的人,一定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既表现出人区别与其他植物的特殊性,又能充沛发扬每团体本身的发明力和内在生命力。三、两者的品德观对当今品德建立的启示经过变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失掉飞速开展,人民的物质生死水平也失掉了极大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众多社会品德成绩也层出不穷。毒奶粉、网络诈骗等等事例的发作,一次次在应战着人们品德的底线。管仲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我们曾经到达

9、“仓禀实”、“衣食足”就更应该注重“知礼节”、“知荣辱”。不可否认,我国也不断不遗余力的在停止品德教育、品德宣传,确实,在理想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站在品德的制高点去评判他人,充任一个“键盘侠”的身份,来责备不品德的社会景象。但是,一旦我们是当事人呢,我们还能坚持那份批判他人的高度来要求本人吗?我们大多是去宣传那些舍弃团体利益而保全个人利益的行爲,我们去设立一个个品德典范给群众学习。中国传统品德的这种超功利性,这种重义轻利的倾向,与其说是形成了品德昌盛,还不如说是促进了品德虚假,由于在这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前面便是对势力的你死我活的抢夺。或许在人前,每个公民都会标榜本人的公正廉洁、满腔爱国之心。但,一

10、旦触及到本人的团体利益呢,大家的立场还有如此坚决吗?教育他人很复杂,难的是本人以身作则。也必需供认的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大家也逐步认可并尊重团体的合法利益。或许每团体只要在本身利益失掉满足的前提下,才干坚持有一颗仁爱之心。当然,这在康德看来相对不是品德的行爲,但,假如在经历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如此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回到当下,中国品德究竟是在走下坡路还是曾经到了品德的谷底?如今的国人心中能否有品德信仰、能否还有一致的品德评判规范?如今的品德建立该如何停止?在这我们仅从马克思主义品德观和康德品德观两方面停止考虑。(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的品德教育思想是以人爲本,但完成方式是经过学习、宣传和教育

11、以及阶级妥协的手腕。认知性德育片面强调认知或知性的纬度,注重品德知识和品德标准的教育。而兽性化德育坚持以人爲本,强调对人心灵的照顾,注重人的心灵化育。兽性化德育要教育先生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本人之间的调和与交融,要教会先生分享、了解、移情、共处,等等。尤其是要经过兽性化德育提升先生的品德素质,开启先生的品德智慧,涵养先生的品德情操。总之,马克思理论哲学作爲一种主体性人学思想,关于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的建立起着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物质力气只能用物质力气来摧毁,但是实际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气。实际只需压服人,就能掌握

12、群众;而实际只需彻底,就能压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基本。但是,人的基本就是人自身。”509这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实际不约而同。我们党如今所服从的主旨“一心一意爲人民效劳”,正式对这一实际的表现。任何时分都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马克思以为品德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所谓的不变的、超阶级的品德是不能够存在的。我们不能只靠品德来制约人,必需采用法制。但是品德作爲一种社会认识形状,在调整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还是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的。当然,与康德不同,马克思主义并不以为以为,品德是人天生的、自然的实质所固有的“仁慈意志”,而

13、以为它是树立在一定社会经济根底上的思想关系,品德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社认识形状或许称爲下层修建的存在。品德作爲思想关系,就其普通实质而言,是对社会物质关系的反映,所以不同的社会物质就会发生不同的社会品德,也表现了品德的阶级性;而作爲一种特殊的社会认识形状,品德又具有区别于其它认识方式的特殊实质和规则性,从而使品德成爲凭仗善与恶、下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老实与虚假等观念来掌握理想世界的“理论肉体”。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品德实质观,爲我们看法当今社会的扑朔迷离的品德景象提供了根本的实际根据和办法指点。“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和人的利益并不是彼此统一的,而是分歧的,因此竞争就消逝了”6605社会品德既是人们

14、肉体层面的存在,也是社会调理的一种机制,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社会品德调理人本身内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触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2)、康德康德在理论感性批判中写道:“(人)既然是一个被造物,而且总是有待于里面的条件才干完全称心于自已的处境,所以他永远解脱不了愿望和喜好。”723人作爲一个理性的存在者,他必需要满足本身的自然属性,总要遭到各种愿望、喜好的影响。但人又同时作爲一个感性存在者,作爲一个无意识、能思想区别于其他植物所不同的初级植物,必需要对本人的行爲担任,考究德性。康德以为:“人作爲人不在于他有经历的自我认识,在于他有先验的自我认识,使人成爲一种感性的

15、存在,发生一种初级愿望官能,在一切伦理行爲中构成相对命令的根据,使品德成爲能够”。805-08这也就是,我们可以要求人类要有品德、要遵照一个大家共同恪守的规律的前提。感性的品德规律,是完全扫除了各种经历的杂质的影响,可以抵抗我们内心无私自利的愿望和贪图吃苦的天性喜好,因而感性是品德准绳的根底。康德以为,仁慈意志是一种自由的善,正好像宝石一样,本身就分发着光辉,自身就具足尊严、是无价的。仁慈意志自身不会由于某个目的或许某个所希冀的事物而善,就好像父母养育子女,并没有抱着养儿防老的期许,也没有因世俗的压力而强迫本人去对子女的教育。父母对子女的心疼,一切都出于本意,出于责任,出于自由的善。行爲后果的

16、好坏也往往会使人作出错误的品德评价,人们总是以事情的后果来评判做事的初衷。一个商人由于惧怕事情的败露或许思索到生意的持久性,而迟迟不敢卖冒充假劣的产品。这与一个从心底就历来没想过要去做违犯品德违犯法律的事的商人相比,虽然两者的后果是一样的,但价值却不是同等的。由于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假小人,经常是打着品德的旗帜,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有的时分也会不可防止的呈现好意办好事的状况,但这毕竟是多数。一个心胸好意的人,总是会促进一个好的后果,正好像一个心胸不轨的人总是会预示着好事的来临。但,最可怕的还是身边的坏人披着坏人的面具来掩盖他们的罪恶。在上文我们也说到,康德主张人是目的。每团体都是目的王国的首脑,每团体都只用遵照本人所立下的规律。当然,与此同时,还要强调普遍立法。如此,人们只是自动的去遵照本人的品德准绳,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