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二历史期中考试.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8419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高二历史期中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津高二历史期中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天津高二历史期中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高二历史期中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高二历史期中考试.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渤海石油第一中学2011-2012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l00分,时间90分钟。2请将第l卷各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卷写在答题纸上。第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逐渐形成三对主要矛盾即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了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其标志是 ( )A法俄缔结协定 B德奥意三国同盟C英俄签订协约 D英法缔结协约2若为右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A克里米亚

2、B凡尔登C列克星敦 D萨拉热窝3一战中率先使用右图中的新式武器的国家是,此武器在哪一场战役中首先使用( ) A德国 凡尔登战役 B德国 索姆河战役 C英国 索姆河战役 D英国 凡尔登战役4.促使一战迅速结束的主要原因是 ()A俄国发生“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C协约国阵营扩大,加强了对德国的打击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局面5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 ) A消除了协约国帝国主义的矛盾 B使不同社会制度问的矛盾得以缓和 C暂时协调了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6“一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有 ( ) 帝国主义战

3、胜国与战败国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宗主国间的矛盾 A B C D7对英国推行的“势力均衡”政策的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英国与欧洲各国力量保持均衡 B英国与欧洲大陆强国保持均势 C欧洲大陆强国之间力量保持均衡 D欧洲大陆各国力量保持均势8国联的原则中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 ) “维护和平”原则 “集体安全”原则 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A B C D9下列二战中的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中途岛战役莫斯科战役不列颠之战阿拉曼战役:A B C D10.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大西洋宪章发表B

4、.美国改中立法C.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D.美英宣布支持苏联11毛泽东说:“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的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灭亡的决定点。”这句话的最主要含义是:A希特勒与拿破仑一样,进攻俄国是注定要失败的 B希特勒与拿破仑一样,进攻俄国是侵略战争,侵略者必败C希特勒与拿破仑一样,灭亡在进攻俄国的过程中D希特勒在斯大林的失败同拿破仑在莫斯科的失败一样,是走向失败的转折点。12希特勒说:“只有我们在西线腾出手来的时候,才能反对俄国。”这主要是因为 A.西线的英法是德国的主要威胁 B.德国制定了切实有效的侵略计划C.苏联强大,需要认真对付 D.希特勒极力避免东西两线作战131940年12月罗斯

5、福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的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14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考虑的是 ( )A、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B、波兰的灭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C、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大量消耗英国实力 D、波兰保持独立会影响欧洲大陆均势15.慕尼黑阴谋的实质是A.英法联合制止德国侵略 B.英法牺牲小国利益以满足德国扩张要求C.德意联合侵略捷克斯洛伐克 D.德、意、英、法联合对付苏联16.1936年,德国和日本

6、签订产国际协定的根本企图是A. B.欺骗英法等国,准备新的战争C.镇压无产阶级革命 D.号召资本主义国家对抗苏联17.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竭力避免战争,维护既得利益 B.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的欲望C.打击进步势力,维护资本主义 D.赢得备战有利时机,准备与法西斯斗争1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 A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体系建立时就埋下了新的矛盾隐患 D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19.下列哪一战役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的企图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徐州会战 D.太原会战20.

7、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C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21.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和英美共同发表宣言或公告,这说明()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相同的国际地位 B英美对日侵华态度较之战前发生了根本改变C. 三国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需要相互支持 D英美为了中国的领土而对日作战22.1944年6月美国等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决定在1944年内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国际会议是,此前欧洲最重要的战场是A. 开罗会议 苏德战场 B. 德黑兰会议 苏德战场 C. 开罗会议 中国战场 D. 德黑兰会议 意大利战场23

8、.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激化的产物 B“柏林墙”倒塌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C“柏林墙”的倒塌预示着德国的统一 D“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标志24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几次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长期以来的国际矛盾造成 B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 C在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中进行 D是广大爱好和平的人们推动的结果25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初期,苏联在战略是弱于美国,表现在:A.出兵阿富汗 B.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C.古巴导弹危机 D.修筑 “柏林墙”26.美国之所以决定同中国建交是出于( )A.调整对外战略政策的需要 B.美本结束对越战争,从越南撤军C.帮助中国解决台湾问

9、题 D.消除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分歧27.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提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28.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是A.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夺取霸权 B.美国极力遏制苏联,苏联与美国相抗衡C.美、苏在处置法西斯态度上都一致 D.苏联要争当霸主,但战后重建依靠美援29.两伊战争之后,中东地区的形势( )趋向稳定 形成三大阵营,局势更加紧张 有些中东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国家内部分裂活动加剧A B C D30.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的战争是 A.伊拉克战争 B海湾战争 C.科索沃战争

10、 D.阿富汗战争31.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第二次中东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A B C D 32.进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开始了缓慢的和平历史进程,其中有许多问题影响着和平的进程,这些问题中关键的是A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B.耶路撤冷问题 C.宗教信仰问题 D.领土间的争执33.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的是(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柏林危机 D古巴导弹危机34.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提拱援动并派兵直接参战 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A B C D35.彭德怀说:“(这场战争)雄辩地证

11、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说的是哪场战争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朝鲜战争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6.第一届世界和平保卫大会召开的地点是A.纽约、伦敦 B.巴黎、费城 C.莫斯科、布拉格 D.巴黎、布拉格37.“我作为人向人类呼吁:切忌你是,除此以外都把它忘了吧!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在你们面前,除了全体死亡以外别无它途。”这段材料出自A.人民能扭转局势 B.罗素给爱因斯坦的信C.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D.人类的危机38.“这一天应该作为全球停火及非暴力的日子加以纪

12、念”。“这一天”即国际和平日是指A.6月26日 B.6月29日 C.9月21日 D.9月26日39.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启示是A.战争是残酷的,是人类的大敌B.维护和平是各国的共同责任C.警惕大国的侵略扩张政策D.各国要均衡发展40.20世纪出现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有人口急剧增长环境污染艾滋病的蔓延自然资源枯竭恐怖主义走私贩毒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将答案) 注意: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41(16分)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 .所规定而危害集体安全者,则据此事实, 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