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7870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天津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天津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村三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选择题、非选择题共10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4分)一、单选题1.“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以广雍州之地,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以上西汉刘向的论述说明A. 秦孝公时已具备完成统一的条件B. 秦国吞并六国有着优越的条件C. 商鞅变法是吞并六国的重要因素D. 秦始皇对完成统一起的作用不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表

2、明秦国日益强大是由于“秦孝公”任用“商君”即商鞅进行变法,最终完成了国家统一。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强调的是商鞅变法对秦国强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强调秦孝公时秦国的优势,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秦孝公时秦国成为战国中强大的国家,时间约是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而秦始皇完成统一即秦朝的建立是在公元前221年,两者相差一个多世纪即上百年的时间,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

3、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2.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下图为“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 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将郡县制度向全国推广C. 秦律的颁行不能改变秦朝仍是人治社会的现实D.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形成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体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

4、制度,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官员监察,三者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共同对皇帝直接负责,地方上普遍推行郡县制,故A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是三省六部制的意义,符合题意。3. 历史课上,学生根据剑桥中国秦汉史中的一段话:“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对秦朝道路系统在当时的作用进行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B. 加强了秦朝对全国的统治,有利于中央集权C. 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交流D. 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朝政策的影响,

5、道路系统的修建可以加强联系,促进经济的发展巩固国家的统一,但也会形成人民负担加重,当时秦中央并没有控制到西藏地区,所以C错误。4.唐太宗在其六十大寿上劝告官员:“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对这段史料的认识不恰当的是A. 意思是为官者要做到无功不受禄,取本分之财,不贪不沾B. 提醒官员要谨言慎行、克己清廉C. 这是唐太宗告诫为官者修身克己的做人之道D. 反映了唐太宗希望官员认识到为官是富贵之源【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由材料中的“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体现了为官者要做到无功不受禄,取本分之财,官

6、员要谨言慎行、克己清廉,“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体现了为官者修身克己的做人之道,故排除ABC。封建社会的官员本质上是为皇权服务,为封建王朝服务。因此认识到为官者是人民的公仆,要为人民服务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故选D。 5.下图为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画中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B. 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C. 凭借先进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D. 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答案】C【解析】【详解】图片材料描述的是唐朝时“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

7、松赞干布是西藏地区的领袖,唐太宗是中原王朝的君主,材料中明显可以看出,藏族希望通过通婚的方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同时也反映出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使臣觐见求婚的场景,没有册封方式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反映互相派遣使臣的活动,排除;D项,唐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没有形成有效的管辖,唐政权与吐蕃政权之间,是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不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6.当年玄奘西游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唐太宗在洛阳亲自召见了玄奘。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唐太宗崇佛,因而排斥其他外来宗教的传入玄奘不仅带回了佛经,还带回印度的花果种子等,为中印文化

8、交流作出巨大贡献这表明唐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主张兼收并蓄玄奘取回经书经过活字印刷技术在民间广泛流传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当年玄奘西游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唐太宗在洛阳亲自召见了玄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不仅带回了佛经,还带回了印度的花果种子等,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表明唐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主张兼收并蓄”都符合史实,故正确;“唐太宗崇佛,因而排斥其他外来宗教的传入”本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故不符合题意;活字印刷出现在宋代,故“玄奘取回的经书使用了活字印刷技术,在民间广泛流传”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B项符合题意,AC

9、D项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D项都排除。【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7.1960年,毛泽东曾对老舍先生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

10、统一战线政策。”以下属于康熙帝“第二个伟大贡献”的是平定噶尔丹叛乱亲书“万世师表”恢复开科取士尊重喇嘛教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中央政权的政策,据此分析,亲书“万世师表”、恢复开科取士、尊重喇嘛教都属于“统一战线”政策,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BC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定噶尔丹叛乱”应属于“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这方面的贡献,不符合题意,所有带的选项都错误,都排除。8.下列对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第一个统一的多

11、民族国家B. 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各民族比较团结C. 康熙帝收回台湾之后,设置台湾行省,巩固了祖国东南的海疆D.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位帝王所做的都是为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决定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刘铭传为台湾省第一任巡抚,因此在台湾建立行省不是康熙帝而是光绪帝,所以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BD项,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太宗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不论是秦始皇、唐太宗、还是康熙帝都是地主阶级,他们的所作

12、所为都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综上分析可知,三项表述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务必要注意的两点:a.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而平时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b.此类题目较多地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结果、意义、影响等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9.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康熙的根本用意是要求他A.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 恪尽职守,以民为本C. 墨守成规,拒绝改革D. 维护皇权,稳定统治【

1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给大臣下达旨意的本质用意应该就是维护自己的统治,故选D项。A选项是老子的思想,不符合康熙的特点;B选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民本思想;C选项是消极的思想,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专制皇权的本质【名师点睛】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

14、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总督官衔略高于巡抚,前期督权远过于抚,如两江总督按例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而末期安徽、江西两抚即不再听命于总督。北周与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抚之事,系临时差遣,巡抚亦未成为官名。10.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该是孔子A. 编订“六经”B. 创立儒家学说C. 提倡“仁”的思想D. 开创私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孔子生平的背景知识,再根据材料的“孔子以前”、“已有”、“集其大成”等信息可知,

15、是孔子编写“六经”,即对古代文化典籍的收集整理体现了题干的要求。故答案选择A项。考点:本题考查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所做的贡献。点评:孔子(春秋晚期,被尊为“至圣”)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1)政治思想:“仁”:即“爱人”,相互爱护,融洽相处,要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已欲立而立人”。“礼”:即周礼,“克己复礼”,人的行为要符合“礼”的要求,实现“礼”就要“正名”。“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滥杀;“节用而爱人”。(2)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3)教育思想: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方法举例)(4)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5)评价:“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11.下列反映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是“过犹不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非礼勿言,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