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必修1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87699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必修1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必修1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必修1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必修1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必修1 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感悟:内容标准学习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实际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认知背景 近代中国外交主要特征与国际地位变化时 期外交主要特征国际地位晚清70年屈辱外交、被迫开放,, 独立自主大堤的破损沦为弱国中华民国外交屈辱与抗争,独立自主大堤的修补地位回升,跻身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外交、从且闭且开到全方位自主开放威望不断提高,渐成强国举例说明中华民国时期外交

2、屈辱与抗争的态势。认知核心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基本成因(联系经典材料一)(1)教训:过去处于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没有独立性,依附于帝国主义。(2)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拥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3)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 、 、 、互利等原则上。 (4)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 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 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主要内容(1)基本政策:奉行 方针,与承认 ,遵守 及互相尊重领上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2)具体方针: “ ”。不

3、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 “ ”。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 ”。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探究点1:结合历史纵横和拓展知识相关材料想一想,建国初期实施“一边倒”方针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建国第一年的外交成就(1)建国第一年与17国建交。(2)中苏结盟:1950年与最早建交的苏联订立 ,规定中苏军事互助,苏联贷款援华。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

4、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过程: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 代表团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 和 ,分别发表联合声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3)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主权和 完整”)、互不 、互不 、平等互惠(后改“惠” 为“利”)、和平共处”。 (4)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探究:点2: 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出席世界大国日内瓦会议(1)成因:朝鲜战争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为和平解决

5、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在日内瓦举行会议。(2)过程: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使会议陷入僵局。周恩来提出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 和平的日内瓦公约。(3)意义:新中国首次以 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2参加亚非国家万隆会议(1)成因:在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讨论 、争取 、发展 等共同关心的问题。(2)过程: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

6、国的误解和疑惧,鲜明地提出“ ”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3)意义: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产生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更多的亚非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探究点3: 结合历史纵横和认知扩展,认识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因及内涵,理解万隆精神及其现实意义。探究点4: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表时间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毛泽东宣布独立自主外交原则和“ ” 政策。 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50年 签订。中国开始抗美援朝。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1954年周恩来访问 ,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关系;新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 .达成。1955年参加 ,周恩来提出“ ” 方针,推动“ ” 形成。认知拓展一、促成“一边倒” 的因素国际环境、中国社会性质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革命经验: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社会性质: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至于孤立,有利于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和主权,也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二、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内涵共同的遭遇:大多数与

8、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不同,特别是意识形态和和社会制度不同,大多数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三、印度支那(英语Indochina,法语Indochine)指中南半岛,因为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对于印度和中国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四、经典史料材料一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

9、政策,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落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

10、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即时反馈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A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B求同存异 C独立自主地进行和平外交D睦邻友好2中国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 B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中C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 D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3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是A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B 1955年的万隆会议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联合国第26届大会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主要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参加日内瓦会议出席万隆会议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B C D 5. 阅读下列材料:弱国无外交;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而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联系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和旧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不同地位与作用,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 课后反思:学法提炼学成提举学困提醒续学提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