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胶州2020高三历史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7618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青岛胶州2020高三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青岛胶州2020高三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青岛胶州2020高三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青岛胶州2020高三历史期末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青岛胶州2020高三历史期末考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

2、无效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天论指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背)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据此可知,荀子强调的是A唯心主义思想 B发展的持续性C节约自然资源 D自然服务于人2. 唐玄宗时规定:县令、州刺史有业绩者可调任京官,且“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官”。此诏令出台的背景是A. 科举日益成为高级官员重要来源 B. 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C. 传统世家大族集团开始走

3、向没落 D. 地方藩镇势力进一步发展3. 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D印刷业的发展促进了程朱理学的宣传4. 元代行省辖区包括今天的两到三个省的范围,远超过了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异曲同工之效。元代这种

4、情况A. 总结吸收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教训 B. 行省扮演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C. 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中央集权的困扰 D. 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5巡抚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宣宗时,由于地方叛乱,开始常设巡抚,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军政事务。关于明代巡抚的设置说法正确的是A. 明代巡抚已正式演变为地方长官B. 明初地方“三司”制不利于中央集权C. 设置的最初目的是镇压地方叛乱D. 利于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6都统多尔济奏称:“今准夷荡平,回部向化,请令内地商人各随所愿,裹带茶叶、布匹等项,前往青海贸

5、易,使柴达木等远处贫困蒙古得以牲只售换,于边疆生计,大有裨益。”经军机处议复,乾隆同意实行。这则材料体现出清朝前期A. 西北地区商业获得较大发展B. 边疆地区力图通过发展商品经济扩大地方势力C. 新疆开始归属中央行政管理D. 通过加强经济交流稳定边疆7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C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 D

6、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8. 郑观应在评述某种企业组织形式时说:“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赀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各有责成。商招股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京不得分外诛求,则上下相继,二弊俱去。”郑观应实际上A. 肯定了官办洋务企业的优势 B. 主张国家政权与私人资本相结合C. 主张国家加大力度扶植私人资本 D. 意在强调朝廷吏治腐败9列强认为征收厘金(厘金是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时,由地方政府征收的值百抽一的商业税)不利于洋货竞争,提高关税必须以取缔厘金为条件。在此情况下,从1900年开始,清政府取缔内地厘金以换取列强对中国提高关税的支持。可见,清

7、政府取缔厘金的内在动机是 A. 营造民族工业良好的市场环境 B. 屈从列强以获得西方国家支持C. 扭转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D. 增加中央收入和削弱地方力量10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使群众普遍认同了民主共和制度 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C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11. 下表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下表推断1926.121930.111932.5

8、1934.5申报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30294317占总商品广告比例()2721.853.822.4商务日报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15151720占总商品广告比例()41.746.841.538.5A. 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 B. 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C. 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 D. 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12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中说:“立刻和苏联订立军事政治同盟,紧密地联合这个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够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的援助。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

9、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这表明他A. 科学预见到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 阐述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路径C. 主张由中国主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 认为外来援助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13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道:“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对这两段诗歌理解正确的是A.“酷热的夏日”指的是荷兰的侵略 B. 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C. 两次分离都是由外来侵略造成的 D. 闻一多所指的“分离”曾长达三十八年14第一个五年计划

10、,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共历时4 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吸收中央各部和各省(市)的意见并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该现象主要表明A. 新中国注重把握经济规划的客观全面性B.“一五”计划重点借鉴了苏联建设模式C. 中共注意防止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倾向D.“一五”计划的制定立足于全国各地实情15下表为1949200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家数示意图(单位:个)。其中与80年代以来建交国家数量增加相关的是,当时中国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奉行对外开放与不结盟C逐渐实现

11、了中美和中苏关系正常化 D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16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西部经济对比调查统计表年代工农业总产值差距农业人均收入差距1981年2561.6亿元72.07元1985年4359.9亿元170.67元1986年5390.7亿元259.07元1987年6785.9亿元331.62元产生上述情况的时代因素是A. 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同 B. 商品观念和市场意识的差异C. 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 D. 地理位置和资源开发程度17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巨大空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这主要是基于南方谈话A.

12、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C. 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 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182018年11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二十国集团要坚持开放合作、伙伴精神、创新引领、普惠共赢,以负责任态度把握世界经济大方向。这表明中国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C. 积极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D. 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外交19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立了外事裁判官法。它是外事裁判官在外事司法活动中,不依据市民法的固有规范

13、,而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专门调节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据此可知该法A. 推动了罗马法不断丰富发展 B. 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C. 否定了市民法的固有规范 D. 利于消除罗马自由民的矛盾20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追求真理B. 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世界C. 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D. 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21在人类

14、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A制度创新 B科技创新 C和平崛起 D民主强国22“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部分,最恰当的应是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实行粮食税C. 建立集体农庄 D. 实行义务交售制23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恩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