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6815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上饶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上饶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上饶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 封建经济逐步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是这一时期共同的社会背景,故选A。百家争鸣趋于合流发生在秦朝以后,故B错误;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发生于春秋时期,故C错误;封建

2、经济制度逐步确立发生在战国时期,故D错误。2.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思想3. 下图为三教图。此图绘佛、

3、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 隋唐时期初露端倪B. 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 “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D.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三教并立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故应排除A项;题干中所示“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故应排除C项;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但是当时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

4、故应排除D项;在佛道的冲击下,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在宋代发展为理学,故B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复兴和理学背景4.“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掺杂人欲,并不是因他无所不知。所以,只是从知识与才能上学圣人,只知道钻研书本,考索名物,比拟形迹,结果是知识愈广,人欲愈滋,才能愈多,天理愈蔽。”下列持此观点的学者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的观点是心就是理,这是陆王学派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排除;D

5、项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符合题意。【点睛】“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是解题的关键。5.“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A. 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黄宗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可以看出,此思想家注重农业、手工业、商业,即工商皆重,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是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始的,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并没有农商皆重的主张,故A项错误;董仲舒重新改造儒学,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

6、正统思想,主张重农抑商,故B项错误;朱熹是南宋时期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大儒,为巩固封建统治,把儒学发展到理学,依然主张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工商皆本”,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黄宗羲6.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A. 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否定B. 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 对传统儒家思想补充完善【答案】C【解析】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属于明清之际思想,在批判传统思想基础上,对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C正确;A中否定不符合题意;B中一脉相承和D中补充完善

7、都不符合史实,排除。7.普罗塔哥拉说:“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突出体现了A. 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B. 人要探索自然奥秘,否定基督教的影响C. 否定神对于人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D. 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不再信奉传统的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观点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肯定人的地位作用,故C项正确。A项是中国古代理学,与题干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故B项排除。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排除。8.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

8、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A. 借助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B. 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 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D. 开始否定宗教神学地位【答案】A【解析】“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说明宗教这个神圣的东西依然是宣传思想的主要载体,故选A;BCD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9.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A. 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B.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

9、了精神动力C. 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D. 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是指两者推动了欧洲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由此可以得出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也推动欧洲的近代化,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所以答案选B;宗教改革时候没有创新教派,故A错误;新的宗教观点在改革中没有提出,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使改变信仰方式,不是破除宗教,故D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名师

10、点睛】宗教改革的实质和意义:其实质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改变传统依靠教主信教的模式,提倡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打击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始终贯穿着人文主义思想。10.卢梭说:“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可见,卢梭主张A. 天赋人权B. 主权在民C. 人非工具D. 社会契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11、:依据材料“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可以得出卢梭主张人的自由是上天赐予的,即天赋自由,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卢梭的思想11.在世界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意大利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在意大利确立B马丁路德提出“信徒皆为祭司”思想否定了教皇、教士的特权地位C莎士比亚热情讴歌人是“万物的灵长”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在世界范围扩展D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卢梭反对资本

12、主义私有制度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英国确立,故A不正确;文艺复兴运动主要是在欧洲,所以C说法不正确;卢梭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故其不可能主张废除私有制,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宗教改革12.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A. 生产遍布全国各地B.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C. 降低了生产成本D. 提高了纸张质量【答案】C【解析】试题

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说明还魂纸是将废纸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扩大了原料来源,“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降低了生产成本,C正确。“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工序更为简单,B错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还魂纸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纸张质量,排除D;答案为C。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造纸术13.由古代中国传到欧洲,使得反天主教会、反封建的书籍大大流传,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基础的发明是A. 造纸术和印刷术B. 印刷术和指南针C. 火药与造纸术D. 火药与指南针【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

14、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后,使得反天主教会、反封建的书籍大大流传,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基础,故A项正确;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火药传入欧洲,使欧洲在武器制造方面逐渐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因此BCD项排除。14.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这段文字的创作文体属于A. 楚辞B. 唐诗C. 宋词D. 元曲【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是战国时期屈原的著名作品中哪个词语。屈原创作了楚国方言的离

15、骚体,故A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楚辞15.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A. 长安、东京、大都的繁荣B.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C.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 固有的文化传统【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戏曲、宋词、风俗画以及明清小说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故B项正确;A项表述不准确,无法体现这几个朝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倾向于市民生活;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人民生活水平,故C项排除;材料中的文学体裁并非强调文学底蕴高,而是贴近民众生活,故D项错误。16.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的王骥德感叹:“(文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A. 元代城市经济繁荣B. 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C. 文人贫穷地位低下D. 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夷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