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高校建立《模拟企业》实训基地的探讨与分析.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6030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关于高校建立《模拟企业》实训基地的探讨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关于高校建立《模拟企业》实训基地的探讨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关于高校建立《模拟企业》实训基地的探讨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关于高校建立《模拟企业》实训基地的探讨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关于高校建立《模拟企业》实训基地的探讨与分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关于高校建立模拟企业实训基地的探讨与分析【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建立实训基地出现的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其高校关于建立实训基地的进行分析、设计。文章结合战略市场营销学和管理学等的前沿理论及通过企业案例例证的研究方法,认为高校关于模拟企业的设计应有侧重点地从学生就业后的发展方向为重点,并最终实现高校关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达到与企业共同的发展。 /1/view-13011648.htm【关键词】 模拟企业 实训 管理Abstract : The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stabli

2、shment of the analog enterprise training bases.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各高等院校纷纷开始“以技能培训、实践培训为主体的应用型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同时,伴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国内大中小企业及事业单位对于管理信息化人才以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需求大增。模拟企业它需要秉承“从企业实践中来,到教育实践中去”的现代教育理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将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思想、管理技术、业务流程和管理经验融为一体,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形成为目标,用于高

3、等学校实训课程教学。该课程体系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核心,共包括:实训环境、实训软件、实训课程、实训资源四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解决了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应用”的冲突,促进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课程目的是提高在校生的职业化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掌握工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缩短毕业生的就业距离,增加就业竞争力。正是为了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所以各院校特别是高职类院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模拟企业实训课程来针对不同的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模

4、拟企业实训课程体系,是一个跨专业的综合实训体系,主要针对于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目前涵盖的专业有: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多数院校实训课程流于表面,学生无法真正体会企业管理虽然大部分高校的实训体系已经建立,但是却达不到应有的实训效果。其根源在于缺少企业的真实环境以及现实企业的管理机制,实训对象无法体会到真实的企业运作,并且实训课程基本上以演示为主,缺乏开放性、实际操作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学生们不能达到动手实训的目的,从而无法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高校培育出来的人才不能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相匹配,造成了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5、高校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各院校在单专业的实训课程开展中缺乏专业间的沟通,致使实训对象只能熟悉单专业的知识,而缺少立体化、多元化、体系化的多专业理论知识构建,与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求相悖,无法与企业形成真正的有效对接。相关专业的实训停留在表面,无法达到应有的实训效果,尤其是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事实上,大多数学校里面的理论教学架构很好,但普遍存在实践应用环节与企业管理实务脱离的现象,培养结果跟企业实际上所需要的人才相差很远。而企业则是需要实践能力强,能充分衔接内部各部门的员工,需要复合型的管理人才,以期让企业迅速得到发展。2.课程改革方向现阶段各高校开展的模拟企业课程是一个跨学科、综合

6、性实训体系,以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为思想,基于工作过程与任务,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拟企业的运营过程,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实训对象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使实训对象在学校期间就能到“真实的企业”中工作,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训对象的学习兴趣,培养实训对象职业能力,提高实训对象职业素质,引导实训对象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缩短实训对象从毕业到进入工作岗位的心理转换期,更好地为社会、企业培养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模拟企业管理综合实训体系区别于以往单专业实训体系,它可以科学完善的将众多专业的实训融合在一起。企业中涉及到的各部

7、门、各专业。模拟企业要区别于以往的传统的灌输授课方式,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借助仿真的企业环境,使学生们置身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去,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完成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在体验与其他部门协作的过程中,做到边学边练,学用结合,学生们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的活动中,领悟科学管理规律,全面提高其管理能力,学生们在运用其在大学所学到的知识管理经营企业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这样的实训课程“它是一种在犯错误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提高企业管理综合能力,而又不使公司蒙受任何实际损失

8、”的课程 。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实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覆盖面来进行讲解,例如:会计专业学生,主要涉及到计算成本、核算工资、抵押贷款、报税等等内容;管理类专业学生主要涉及到员工的考核、公司的制度、部门制度等等内容;计算机类专业主要涉及到运用软件将手工作业的所有的内容予以实现;其他专业涉及到仓储部的库存的管理、质检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在本课程中最终能实现运用工资的高低对学生来进行考核的话将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因为工资的考核是一个量化的指标,我们要求学生在做实习时工资收入要与岗位、绩效等进行挂钩,它的基础部分根据岗位等级来确定,结合考勤来发放,个人部分则根据个人绩效公司的KP

9、I完成情况来决定,奖金部分根据公司的绩效来决定。该考核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考核的目的:建立学生的激励机制,促进模拟公司的计划顺利完成。考核的原则:业绩评价与行为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形式:根据个人对本职工作的完成情况、工作的态度以及员工的绩效。评价的结果:与最后学生的工资与成绩相挂钩。目前各高校模拟企业的构成共包括:实训环境、实训软件、实训课程、实训资源四个部分,这四部分相辅相成,既要保证职业入门实践教学的连贯性,又要有助于实现职业渐进式能力的培养。学生们通过实训环境首先对企业有个基础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围绕一个议题,经过全班学生分步思考和讨论形成的结果可以比较全面、完整。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可以理解和认识相对复杂的关系,从而为解决综合性问题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实现的最终行为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和教师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参考文献:1马必学、王正式著,职场必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2赵志群著,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作者简介:魏元方(1984.11-),男,陕西咸阳人,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李健(1983.11-),男,河北沧州人,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作者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