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85276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陕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题高二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2 O6 Na23 S32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 52分)1、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天然气、石油、流水、风力、氢气为一级能源B 无论是风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 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D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2、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 H1

2、=+571.6 kJmol1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CO(g)+H2(g) H2=+131.3 kJmol1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 H3=+206.1 kJmol1A 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反应为放热反应C 反应使用催化剂,H3减小 D 反应CH4(g)=C(s)+2H2(g)的H=+74.8 kJmol13、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AC2H4和C3H6 B1mol碳和3mol碳 C白磷和红磷 D淀粉和纤维素4、已知723 K时,2SO2(g)+O2(g)2SO3(g)H=QkJmol-1,在相同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

3、中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kJ;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SO2和0.5 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2kJ则Q1、Q2、Q满足的关系是AQ2= Q12 BQ2Q12 CQ2Q1Q DQ=Q1Q25、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H2(g)I2(g)2HI(g)HakJmol1。已知:(a、b、c均大于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C 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约为(abc) kJD 向密闭容器中

4、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 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C 在1 L的容器中发生反应,10 min内 N2减少了1 mol,因此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O)=0.1 molL-1min-1D 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

5、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7、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 mol Cl,(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e是 B ba+c反应的活化能为60 kJmol1 C a,b,c,d,e中c最稳定D 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aq)+2Cl(aq)H=116 kJmol1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跟B反应生成C,反应速率v(A)、v(B)、v(C)之间存在以下关系:v(B)3v(A),v(C)2v(A),3v(C)2v(B),则该反应可以表示为AABC B2A2B3C C3AB2C DA3B2C 9、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

6、定量的N2和O2,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反应N2O2=2NO,经测定前3 s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s),则6 s末NO的浓度为()A1.2 mol/L B大于1.2 mol/L C小于1.2 mol/L D不能确定10、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反应开始时NH3的浓度是1.0 mol/L,经过20 s后,它的浓度变成了0.2 mol/L,容器体积不变,在这20 s内H2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0.04 mol/(Ls) B0.06 mol/(Ls) C0.6 mol(Ls) D0.8 mol(Ls)11、已知298K

7、时,合成氨反应:N2 (g ) + 3H2 ( g ) 2NH3 ( g ) H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 和3 mol H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A. 一定大于92.0 kJ B. 一定小于92.0 kJ C 一定等于92.0 kJ D. 不能确定 12、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条件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加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一定使用了催化剂AB CD13、已知 3A

8、(g)+2B(g) C(s)+4D(g) H 0。 图中a、b表示在一定条件下,A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A.增大A的浓度 B.升高温度 C.加催化剂 D.缩小容器体积14、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 图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图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剂效率比乙高D 图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15、对可逆反应4NH3

9、(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 NO的同时,消耗x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2v正(NH3)3v正(H2O)16、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Aab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D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7、下列事实或操作不符合平衡移动原理的是A开启啤酒有泡沫逸出B向F

10、eCl3溶液中加KSCN,有FeCl3+3KSCN3KCl+Fe(SCN)3(血红色)反应,平衡后向体系中加入KCl固体使体系红色变浅C装有NO2的烧瓶置于热水中颜色加深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18、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p1) B温度对反应的影响C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D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19、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g) 3Y(g)2Z(g)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 应选择的条件是升高温度降低温度增大压强降低压强加入正催化剂分离出ZA B C D20、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HIn(红色)H+In

11、(黄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浓度为0.4 molL1的下列各溶液:盐酸 石灰水 NaCl溶液 NaHSO4溶液 硝酸钾溶液 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A B C D 21、在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8 mol的A2气体和0.6 mol B2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2(g)B2(g)2AB(g)H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上述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kJ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12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mol/

12、(Lmin)D反应吸收0.025QkJ热量时,生成的HCl通入100mL1mol/L的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25、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已知为了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消耗50mL 8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则无水乙醇的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可能是A10Q B5Q10Q C大于10Q或小于5Q D小于8Q26、将a L NH3通入某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让其分解,达到平衡后气体体积增大到b L(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衡后氨气的分解率为100% B平衡混合气体中H2的体积分数为100%C反应前后气体的密度比为 D平衡后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g二、填空题(48分)27、(10分)在一定条件下,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将2 mol L气体和3 mol M气体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L(g)3M(g) xQ(g)3R(g),10s末,生成2.4 mol 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