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8.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必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838819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8.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8.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8.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8.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8.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必修1.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难点 美国单极世界的大国强权思想对自身造成的恶果和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本课主要讲述了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解体后对世界局势的深刻影响,以及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方向问题。第一,原有国际格局的瓦解:美、苏为首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以及该格局解体后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第二,新的国际格局的逐步形成:“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91年12月下旬苏联的骤然消失,标志着两极中的一极自行坍塌,终于导致支配战后世界国际关系四十余年的两极格

2、局最后崩溃。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两极格局的解体所造成的冲击波不仅震撼着欧洲,更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本课设计的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故更易引发学生较为强烈的参与意识。建议教师在教学时适当补充热点问题的新闻背景资料,如时政照片、纪录片、专题片等直观材料,尽量还原真实的历史情境,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收集相关历史、现实资料,展开研究,积极参与对重大历史问题和时事问题的分析,以便多角度深刻理解两极格局解体的本质原因和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各方力量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应该做出的努力。 本课引言概述了苏联解体的原因、情况和最为直接的影响。 “东欧剧变

3、和苏联解体”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关于戈尔巴乔夫的对内改革和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对内改革问题: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经济领域的改革,但由于对原有经济体制触动不大,因此经济改革未见成效。戈尔巴乔夫将其原因归结为政治阻力太大,于是转向政治改革,准备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这种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的“新思维”,反映到政治改革上,便是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结果导致人们思想的严重混乱和党派林立、纷争不休的局面,国内潜伏的民族矛盾也开始爆发出来。 此问题有如下教学建议:第一,教师可补充“苏共二

4、十八大纲领性声明”作为探究性材料,分析其可能给共产党造成的影响以及从中反映出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和平演变”政策给苏联社会带来的思想影响。第二,特别收集有关美国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资料和提供经济援助的相关数据等,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在苏联解体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社会的思想、经济的影响、瓦解作用。第三,收集有关苏联国内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历史材料,丰富学生对此原因的认识。 关于苏联解体问题:教材说明的主要原因在于苏共中央放弃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造成权力的严重削弱和危机的大爆发。教材以“历史纵横”栏目说明了苏联解体过程中的关键性事件“八一九”事件。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

5、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局势的混乱,其导火线是1991年8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这一条约的签署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由统一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对苏联开始瓦解的认可。事件结局所反映了其发起者无力应付事件发生后的国内外局势,最终使扭转事态发展趋势的努力归于失败。“八一九”事件的影响在于国家政权的根本性变化,苏联完全解体。 此处建议教师:利用本课引言中关于苏联解体事件及其他一些反映当年苏联解体过程大事记的影像资料,使学生充分感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的情况及对整个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带来的巨大打击。 第二,

6、东欧剧变及其在波兰、民主德国的体现: 东欧剧变的主要客观原因及剧变的实质:东欧剧变的主要客观原因来自于苏联自身因改革失利造成的社会混乱,导致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发生转变。具体表现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其“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此外,加之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技术和贸易援助,诱使和弹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政干涉,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通过这些手段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这些因素使得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激烈动荡,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

7、亚等六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丧失统治地位。 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东欧剧变在波兰、民主德国的体现:波兰由调整经济措施而引发政治动荡,形成以瓦文萨为首的、得到西方国家支持的政治势力集团团结工会,并最终通过政治改革造成社会制度的剧变。民主德国则因两极对峙造成的民族分裂引发政局动荡,并在政党政治的改革中放弃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行多党制,随之而来的是两德的统一。两德合并完成了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重任,是德国人民的愿望和幸事,但这

8、是以放弃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代价而完成的,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挫折。 此处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并尽可能搜集其他相关历史图片、新闻报道资料、重要人物的代表性观点、各类数据统计等资料,扩充学生的了解范围,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波兰、民主德国局势的动荡和剧变的状况,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同时提高教材结论的说服力。 “和平与动荡并存”一目,教材主要讲述了“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和表现,因此主要体现了两极格局解体之后,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 关于威胁世界和平,导致时局动荡的原因: 第一,两极格局解体后出现的新矛盾和新冲突。长达

9、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峙一直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矛盾存在,而因此被长期掩盖和忽视的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矛盾在“冷战”结束之后显现成为国际热点冲突,特别是解决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民族问题成为世界上很多地区日益紧迫的问题。不断涌现的地区冲突和暴力事件一再表明,和平、公正地解决民族争端已不再是个别国家、个别民族自己的事,它是对日益走向成熟的国际社会的严峻考验。 在此,教师可以列举诸如中东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之间因宗教、领土纷争导致的长期冲突及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因宗教问题造成的地区争端;巴尔干半岛上原有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因内部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穆斯林等诸多民族长期

10、存在的民族、宗教冲突,导致新独立的一系列民族国家内在的矛盾纠葛和为争夺领土而进行的战争等等,以此说明地区冲突已成为“冷战”后国际关注的热点矛盾。 第二,美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教材对此主要讲述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插手南联盟内部的科索沃危机问题,实施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导致地区动荡局面更加严重。 关于动荡局面的具体体现: 第一,南联盟内部潜在的危机及北约为首的大国干预。 对于南联盟内部矛盾引发的科索沃危机的认识:“冷战”结束之后,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势力开始抬头,民族矛盾激化。20世纪90年代初,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和波黑四个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后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也宣布联

11、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易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教材所讲述的科索沃危机是指位于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南部的科索沃自治省内,占人口90%的阿尔巴尼亚族人要求脱离塞尔维亚独立而引发的塞族与阿族之间激烈的民族矛盾。在这场争斗之中,双方互不妥协,因此矛盾冲突日益升级,酿成流血事件,这为外部势力的强行干预提供了借口。 对于北约轰炸南联盟的认识:科索沃危机爆发后,在美国要求下,北约最终以此危机会造成大批难民和危及地区稳定制订了空中打击的行动方案,并称行动目的是迫使冲突双方实现停火,迫使南联盟执行联合国决议,保护难民重返家园等。北约对南联盟长达78天的轰炸,是在并无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独自决

12、定军事干预非成员国内政的事实,这是北约对现行国际政治安全格局和国际关系准则和秩序的冲击和破坏。 在分析上述地区动荡问题时,建议教师:可重点依托教材主要叙述的南联盟内部矛盾及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的主要事实,从而将威胁和平,导致地区动荡的两类原因均涉及在内。 第二,国际恐怖主义行动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的威胁。 对于“国际恐怖主义”的认识:它是非国家组织为取得某种国际政治目的,以他国平民、政府和武装人员为对象,以造成敌国的普遍社会恐惧为手段而采取的暴力行动。其特征体现为:采用高科技作为恐怖袭击的手段;通过对无辜民众的大规模袭击来达到其政治目的;充分利用当代的传媒技术使袭击的后果在人们心理上产生普

13、遍的、巨大的震撼。当今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恐怖主义国际化或全球化;目的政治性和思想狂热性;恐怖手段的高科技化;恐怖方式的暴力性、残酷性;以美国为目标的恐怖主义袭击愈演愈烈;现代大众传播系统对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起到了刺激作用。 在当今世界上,国际恐怖主义的触角已经伸向世界各地。其动机带有鲜明的政治性,主要目的是在消灭和摧毁行动目标的过程中制造公众恐慌和特定的恐怖气氛与政治压力,从而对政府和特定的社会团体形成压力和威慑,以便达到政治报复、破坏统治秩序或影响政府内外政策的目的。恐怖分子有着强烈的信仰支撑和精神动力,其思想顽固,精神狂热,行为极端,根本不受法律、道德、传统和舆论的约束,具有反人

14、类的特点。 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袭击范围和对象不断扩大,而且无辜民众成为恐怖分子大规模袭击的目标。“冷战”结束以后,将美国当作袭击目标的恐怖活动呈上升趋势。据统计,近年来美国遭到恐怖主义袭击的事件占世界此类事件的比重连年上升(1996年为25%,1997年为30%,1998年为35%)。2001年9月11日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发动的“911”事件是有史以来针对美国的空前严重的恐怖袭击。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三个问题: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一超多强”格局的形成及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关于“一超多强”局面的认识: 第一,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苏联的消失,使美国成为世界上

15、唯一的超级大国,他们力图领导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美国布什总统的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第二,其他国家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对于美国单极世界的主张,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发展中国家深受旧国际格局之害,认为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格局是旧格局的翻版;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世界格局;即使是美国的盟国,也不赞同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格局。而美国自身正面临西欧、日本等国的激烈竞争,高科技领域的某些优势正在丧失,外贸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加之当代国际事务日益复杂,人类面临诸多公共问题,如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恶化、艾滋病、恐怖主义威胁等,这些问题单靠一个国家是解决不了的,而有待于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因此,美国尽管实力强大,但借此建立单极格局,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局面是不可能的。其他国际力量正在对美国形成制约。 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第一,当今世界呈现出的多极力量: 欧盟:20世纪90年代初期正式诞生的欧盟,由于其经济实力强大(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而成为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个因素,正力图以整体形象出现于国际舞台,与美国竞争。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日本提出了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 俄罗斯:目前仍处于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