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3862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巢湖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巢湖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巢湖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巢湖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巢湖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巢湖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共24题,计48分)1、下表是根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编制的北宋某一时期部分州县商税数额统计表,该表反映了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 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C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落后 D北宋政府不再农抑商2、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这表明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因为A科举制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 B.察举制下的官员无真才实学C科举制能扩大封建社会统治基础 D察举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3、.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

2、。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A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贞节旌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C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妇女的地位 D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4、“廷寄”就是皇帝写给人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C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5、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乡议事会在本

3、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材料反映了A自治带有较强的欺骗性 B自治受西方民主宪政影响C清政府对地方失击控制 D. 清政府已经放弃专制统治6、革命党人朱执信说:“社会主义”这个词是日本翻译的,若按中国的说法,社会主义本译民生主义”。 1907年,孙中山在接受法国时代杂志记者访谈时明确说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和欧洲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别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革命指导思想发生改变 B革命内部发生分歧C革命策略发生改变 D革命核心仍是民权7、“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毛泽东诗词反映的事件背景是A工农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 B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到来C“八

4、七会议”总方针的确立 D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8、中共中央1961年发出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到年底,全国职工减少800万,城镇人口减少1000万左右,减少供应城镇商品粮二四十亿斤,生活用煤二二百万吨。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冈是A“八字方针”的调整 B中苏关系的恶化C知识分子上山下乡 D右倾思潮的影响 9、“雅典国家与法律是在氏族内部斗争中形成的,因此,政治与法律构成了同一事物的两面,从而法律获得了等同于国家的概念和效力。如果说国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还不如说法律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段话可以用来说明A西方法律权威性的历史根源 B雅典是西方民主与法治的典范C雅典通过法

5、律来确立民主政治 D雅典社会的法律等同于国家10、英国的新贵族自然是获得爵位的人,虽然他们对于国王滥封爵位有所不满,但是至少他们已经获得这一显荣的尊号,自然对国王也怀有感激之情,不愿意废弃国王使自己的尊号受损,使这一美好的制度消失。这从侧面主要说明A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B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必然C资产阶级革命的渐进性 D.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曲折11、 英国 18 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 1816 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 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7.2,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

6、染严重C.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D.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12、在欧洲一体化中是建立“邦联主义”还是“联邦主义”,戴高乐在这个问题上前后不一。二战后期,他几次说过要建立一个欧洲联邦,但50年代初他却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欧洲邦联。戴高乐态度变化主要是因为A苏联对西欧威胁的加强 B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C联邦德国经济实力增长 D英国政府的政治施压13、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14、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

7、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海外殖民掠夺A BCD15、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印度、加勒比海以及北美都在17561763年发生战事,欧洲人、亚洲人和美洲土著人都卷入了这一场“七年战争”。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一场帝国大战。这场战争A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开拓市场的表现B直接导致西班牙丧失海上霸主地位C与中国反抗英国统治的战争同步进行D为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形成打下了基础16、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

8、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理解准确的是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17、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农耕区域年人均耕田数平均亩产量粮食总收入量南方农耕区23小亩137石32石中原农耕区30小亩15石45石西北屯垦区74小亩04石29石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18、“宋朝开

9、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B土地兼并这一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19、据史料记载:嘉靖时,国势日衰,海防废坏,倭寇“剽掠辄得志,益无所忌”。明政府认为“倭患起于市舶”,于是撤销了市舶司,海禁更加严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巨商和海盗便和倭寇相勾结,亦商亦盗,兼行劫掠。导致倭患日重的直接原因是A明朝国势日益衰落B小农经济

10、大量存在C东南海防逐渐废弛D政府厉行“海禁”政策20、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B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C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2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性市场雏形的形成新动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殖民主义活动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电信工具的创制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A B C D22、 科技史

11、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以下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蒸汽机车 内燃机。发电机 珍妮纺纱机。 A.B.C.D.23、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1849年英国废除针对荷兰的航海条例,1860年,英国与法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材料主要呈现的是A近代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建立 B近代国际经济交流道德标准的规范C晚晴与民国被纳入国际市场的背景 D关税条约逐渐在欧美以及亚洲扩展24、到1900年前后,

12、“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的表明A欧洲正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B当时亚洲国家普遍的富有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题,计52分)25、(19分)不同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一定程度上了反映社会发展的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宋辽夏金时期,几个政权并立,政府在边疆上设立的收税市场叫榷场。)(1)从

13、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社会现象。(6分)材料二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2)依据材料二,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4分)材料三 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

14、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例如广东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四十三处,福建的厦门、汀州、台北等三十多处,以及浙江、江苏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且对丝绸、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材料一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又称“富室”“富家”“富户”,还可称“大姓”“望族”“豪族”“兼并之家”等。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作为一个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富民阶层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显著特征,即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富和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属于“民”的范畴。作为富民家庭,维持其家业不败,一是靠财富,二是靠文化教育。明代影响较大的富民大姓,大多是发迹于宋,壮大于元。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事手工业、商业的富户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