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全州二中高一历史期中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83705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全州二中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全州二中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全州二中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全州二中高一历史期中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全州二中高一历史期中 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州二中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测试历 史 试 题学校:_姓名:_班级:_ 一、单选题(60分,每题3分)1. 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这段记载反映了()A.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 B.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缺乏政治隶属关系C.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实行分封制 D.西周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2.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B.郡

2、县制C.三公九卿制D.皇帝制度3.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A.宗法制B.禅让制C.王位世袭制D.分封制4.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5.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说:“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国内战争已使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

3、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这里的“国内战争”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A.B.C.D.7.1912年,塔夫脱在对国会发表最后演讲的时候,主张在外交政策中,美国应该用“美元代替子弹”,希望企业通过和平贸易发展海外市场,认为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大规模的军事介入。这体现了该时期美国的外交思想是( )A.直接抢夺,欺诈性贸易 B.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

4、相结合C.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世界 D.新殖民主义,以跨国公司为支柱8.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大臣办事非常认真仔细9.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避免出现这一弊政,明太祖( )A.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B.废丞相,权分六部C.废行省,设三司D.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顾问10.马

5、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宫把卷看”11.“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12.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

6、最主要的原因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不能世袭13.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14.鸦片战争:一

7、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下层民众 D.清政府已经完全失去了民众支持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要正确认

8、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1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A.辛亥革命胜利B.五四运动爆发C.中国共产党诞生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卅运动D.五四运动1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9、.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9.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表明( )A.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D.行省与郡县无异20.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

10、,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二、材料题(40分)21.(13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 渐渐

11、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2、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2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

13、一变化的影响何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3.(11分)阅读下列有关中日关系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賠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項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