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曲艺悲剧美学的建构.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3575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曲艺悲剧美学的建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曲艺悲剧美学的建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曲艺悲剧美学的建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曲艺悲剧美学的建构.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曲艺悲剧美学的建构提到曲艺作品,很多观众都熟悉相声、评书、二人转、河南坠子、快板、道情、评弹、琴?这些耳熟能详的南北方的大曲种,也有一些不太熟悉曲艺的观众会认为曲艺就是“笑”的艺术,殊不知曲艺中也有很多以悲为美的曲目。悲剧美学作为曲艺审美价值的一部分,有着独特的美学特质,那么,到底什么是曲艺的悲剧美学呢? /1/view-13080990.htm看到悲剧两个字,更容易联想到中国窦娥冤赵氏孤儿琵琶记桃花扇雷雨和西方经典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俄狄浦斯王等。所以,在探讨曲艺的悲剧美学之前,首先要明晰悲剧的含义。悲剧包涵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戏剧影视类型中的悲剧题材作品,这是一

2、种浮于外层的悲剧概念,如上面提到的均属于悲剧作品。二是指美学范畴中的悲剧性,这是敛于内层的悲剧概念,简单说,这是一种带有悲剧性的悲剧元素。从第一个层面来说,无论是戏剧还是曲艺,二者的文学样式存在着共性,其悲剧元素也都是以文学脚本为依托。戏剧是“现身中说法”,而曲艺作为一种与戏剧相区别的艺术类别,则是“说法中现身”,二者的区别在于其表现方式不同,戏剧是“剧”,是通过“现身中说法”,即通过多人分饰不同角色的表演,通过在舞台上演绎,向审美主体直观地传达某种中心情感,审美过程是通过具象的表达来实现的。而曲艺是“说法中现身”的“讲述”和“摹拟”,是通过“述评”的形式向审美主体传递情感信号,进而让审美主体

3、在自我的主观意识中完成情感体验,审美过程是通过意象的表达来实现的。所以,曲艺艺术的悲剧并不等同于第一层面中戏剧的悲剧,而是指带有悲剧性元素的曲艺作品。由此可见,要讨论曲艺艺术的悲剧美学建构,自然要从悲剧内涵层面进行分析,既要从美学层面厘清其审美价值中美的特质,又不能完全依赖于美学原理,同时还要根据曲艺艺术的独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此来探讨其悲剧美学的建构。一、曲艺悲剧型作品的要素和类型曲艺审美价值中的悲剧型作品,虽然不如其他审美类型作品的数量多,但也相当可观。曲艺悲剧作品要兼备几个要素:第一,作品内容中有特定的对象存在。这种存在可以只有一个人物,也可以具备多个人物,人物是完成曲艺悲剧的一个

4、重要前提。如京韵大鼓剑阁闻铃只有唐玄宗一个主要人物出现,也可以完成曲艺悲剧的建构。又如三国中出现了一千多个人物,其中的许多“坨子”同样也构成了曲艺悲剧。但是,一些内容单纯以摹景状物为主的曲艺作品并不具备其悲剧属性。第二,悲剧性作品要能让审美主体获得审美情感体验。美是审美主体在感知客观世界时所反映出来的主观情感。这种主观情感不仅仅是指“美”这一字面含义,它包涵了更多的情感体验,如悲伤、忧思、愤怒、恐慌、怜悯、绝望等,从这里可以看出美的范畴很广。一部曲艺作品只有让审美主体产生此类的情感体验,才具备其悲剧属性。第三,作品可以不具备故事性,但是一定要存在矛盾冲突。矛盾包括了直接矛盾和间接矛盾、必然矛盾

5、和偶然矛盾、内在矛盾和外在矛盾等,如内心矛盾、事件冲突、情感冲突、伦理冲突等。同时,矛盾一定要基于现实生活,具备必然的合理性,否则很难引发审美主体的共鸣。根据作品中特定的悲剧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英雄式人物的悲剧。英雄人物的牺牲或者死亡式的悲剧大多出现在曲艺长篇作品中。作为艺术作品中英雄式的悲剧元素,由英雄生前的熠熠光辉与牺牲时惨烈情境的强烈反差来构成。如评书大隋唐里面“斩雄信”中的单雄信、“罗成叫关”中的罗成、“断密涧”中的王伯当;岳飞传里面“风波亭”中的岳飞;三侠五义里面“铜网阵”中的白玉堂;杨家将里面“碰碑”中的杨继业;三国里面“走麦城”中的关羽;西楚霸王中“十面埋伏”的项羽等。二是典型

6、环境中特定人物的悲剧。与英雄人物不同,这些人物或为生活窘困所累、或为社会制度所迫,他们是在所处的典型环境中所折射出来的典型的悲剧形象。如民国时许多民间小曲小调妓女自叹秦楼悲秋等,选材于红楼梦中的曲艺作品黛玉悲秋哭黛玉黛玉焚稿等,京韵大鼓红梅阁中的李慧娘、马鞍山中的钟子期、和氏璧中的卞和、孟姜女中的孟姜等。二、曲艺悲剧美学的意境建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画都非常注重意境的构建,其美都是通过意境来表达的。应该说,意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也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传统艺术,曲艺中的许多作品也是通过意境来表现艺术美。如陆机文赋中有“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

7、秋,喜柔条于芳春”的论述,便形象地阐明了意与境的关系。京韵大鼓传统曲目剑阁闻铃,是根据子弟书忆真妃的书词编曲而成。这首忆真妃又是根据白居易的长恨歌、洪?N的长生殿等文学作品编写的。作品讲述了唐玄宗李隆基为避安史之乱入蜀,行至剑阁,宿于行宫。正值雨夜,风曳铃动,玄宗闻铃,触动心弦,情乱不寐。于是,在冷雨凄风的孤寂之夜想起已逝的杨贵妃,念及二人阴阳两隔,卿不能随君入梦,欲哭无泪;思及在马嵬坡下,被迫赐死杨玉环,愧悔万分;忆及二人种种缱绻恩爱,山盟海誓,肝肠寸断。不觉至晓,无奈再次登程。这个作品形式是一个典型的曲艺样式,整个内容都是围绕唐玄宗李隆基的所思所想而构建的,剧情只有一个人物,并且这个人物没有过多的肢体动作表演,只有外部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之间的契合,来凸显作品的意境,从而为整个作品渲染上浓浓的悲剧色彩,再从这些悲剧元素中彰显出自身的“美”感。该篇鼓词正是通过意境之美,运用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的手法,描绘了唐玄宗的心理活动。所谓“意”就是主观情感活动,“境”则是客观的外部环境。剑阁闻铃正是通过“意境”的表达来反映其悲剧美。如:“洒窗棂点点敲人心欲碎,摇落木声声使我梦难成,当啷啷惊魂响自檐前起,冰凉凉彻骨寒从背底生。”这里的“雨打、风摇、铃响、寒生” 层层递进,由景生情,情随景生,作者将情融入到“境”中,表达了悲“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