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考体现特点 .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83570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模拟考体现特点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模拟考体现特点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模拟考体现特点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模拟考体现特点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模拟考体现特点 .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2006年上学期高考历史模拟考试卷体现新课程特点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也2.西汉初年刘邦大封同姓王,铲除异姓王,欲借此确保刘家天下。但后来却出现了“七国之乱”,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分封制违背历史潮流B.休养生息政策使诸侯国经济实力增强C.封建经济自身的分散性D.中央放松了对诸侯国的控制3、下列作

2、品最能体现出盛唐气度的是: A.严真卿作品 B.王羲之作品 C.柳公权作品 D.怀素作品 4、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的书房场景,其中符合情理的是: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墙角放着一把管型火器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墙上挂着一幅宋金议和后形势图A. B. C. D. 5以下诗句能反映出外来文化对我国古代建筑有重要影响的是 A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C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D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6.变法通议中写到,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

3、游欧洲者,询某人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在此乎?”材料意在:A.批评洋务派的活动B.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C.寻找中国积弱的根源D.强调中国有实行社会政治发展的必要7.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8.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

4、的改革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D列强将加紧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9.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当为: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政府统治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之初10. 下列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近代西方思想

5、的传播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A. B. C. D. 11.某中学几位学生在暑假的社会调查中,在江西与湖南交界的一个山村,发现一座十分破烂的无人居住的土墙房子,墙上有几个暗红大字,班驳模糊,第一、第二字笔画残缺,第六个字已辨认不清:“丁十豪,分田”。正当大伙为这些文字的含义与书写年代而争论不休时,有一个同学又发现墙缝中夹着的一张发黄的照片(右图),由此他们得到一致的结论是:A.红军斗争的见证B.太平军的战斗檄文C.北伐军留下的标语D.抗战留下的历史痕迹12.右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

6、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当时的教学中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但不是普遍现象电话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A. B. C. D. 13. 观察右边的图片, 经历了一个甲子的轮回,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再次聚首。国共上一次的聚首是指 A. 重庆谈判,签定双十协定B. 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国民党制宪国大的召开14.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这反映当时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资

7、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A、 B、 C、 D、15.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街头的宣传画和标语,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次政治运动:A.“三反”运动B.“五反”运动C.镇压反革命运动D.反右派斗争16.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下列三位中国领导人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 A一个中国 B三个世界 C一国两制 D四项原则17.我国第一艘“神舟五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其意义是A.我国由此跨入核大国行列 B.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C.标志着我国火箭技术达到新水平 D.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18、19世纪中期有一位伟

8、大的政治家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这位政治家是AOtto von Bismarck BCamillo Benso CavourCAbraham Lincom DGoerge Washington19.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有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的失望情绪 比较注意人的本能和感情 提倡厚古薄今 偏重于表现主观思想A. B. C. D.20.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

9、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 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21. 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

10、论错误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22.1939年6月30日,美国国会讨论修改中立法时发生激烈的辩论,众议院以二百票对一百八十八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其说明当时的美国A.“孤立主义”仍占优势 B.国会支持法西斯主义C.人民厌恶战争 D.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缓和23.右为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左为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右为美国总统肯尼迪),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要维护二战成果,抵制美国的扩张政策B.赫鲁晓夫满头大汗,可见战略优势在美国一边C.两人都试图按下手中的核按钮,摧毁对方D.两人的较量难分胜负,于是都放弃了敌对立场24.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

11、“多数暴政”,并于1983年表示愿意看到联合国会址从美国搬走。近年来又拖欠联合国会费达十多亿美元。上述材料未能反映出A.联合国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B.美国准备退出联合国C.强权政治在联合国内受到挑战 D.第三世界已经崛起25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潮流,世界上出现了“经济联合国”。“经济联合国”是指A.WTO B.the Europe Union C.APEC D.North America Free Region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题:(共3题,26题15分,27题13分,28题10分,共38分)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庄子天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姓端木,名

12、赐)在路过汉阴时,看见一位老农用水浇菜,“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费了很多力气而收效很少。子贡建议他改用桔槔汲水,这样可以“一日浸百畦,用力寡而建功多”。老菜农对此不以为然,说道:“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指诡诈不善的机巧之心)”。子贡听了颇觉羞愧,无话可说。北宋时王安石读到这段故事后写了一首诗:赐也能言未识真,误将心许汉阴人。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瓮区区老此身。 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桔槔作为灌溉工具在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是在什么时候? (2分)(2)材料中汉阴老菜农的思想观点与春秋时期哪个学派的主张相近?(2分)(3)从老菜农否定子贡建议所持的论据看,你如何评价老菜农的观点?

13、(3分)(4)请联系所学知识的有关背景,结合材料中王安石的诗判断他对汉阴老菜农“抱瓮汲水”做法的态度,并简要说明他写这首诗主要是想宣传何种主张? (4分)(5)现在看来,桔槔的使用是当时生产工具进步的表现之一,而生产工具的进步又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请举出世界近现代史史上的两个事例来论证这一观点。(4分)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及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14、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材料二: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材料三: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调查结果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军阀宰制、外国共管、国民革命)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制10票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俄国497票,美国107票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