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师职称改革方案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881660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教师职称改革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6教师职称改革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6教师职称改革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6教师职称改革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6教师职称改革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教师职称改革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教师职称改革方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6教师职称改革方案2016教师职称改革方案篇一教师职称改革方案2016年最新消息本文导语:8月26日,国务院推出四招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措施,快来看看都有哪些?国务院: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会议认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于优化配置资源、加强基础教育师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几年来的大面积试点,全面实施改革时机已成熟。会议决定,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一是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二是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

2、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三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四是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四招教师职称改革方案详细一览“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落评更灰心”,针对1160万中小学教师过去评职称时的各种糟心事,国务院26日推出了四招改革举措,每条都将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至于红利是哪些,别急,一条条往下看!红利一小学老师也能当“教授”了!【问题】以往,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最高职称是副高,职业发展空间窄,一直为中小学老师所诟病。尤其是一些小学老师,整天围着学生转,工作勤奋努力,但职业生涯却有天花板,评

3、起职称来级别始终低人一等。【政策】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点评】其实,在山东省,早在2011年就已经开始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开启了中小学教师统一的初、中、高级职称的历史。在山东省,三级教师、二级教师被归为初级教师,而一级教师则是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则对应了高级职称。新的改革方案出台后,将普及到全国,小学、中学老师的职业发展通道一下子打通了,小学老师也能评教授级了,老师们的努力更能得到肯定了。更何况,职称突破天花板,也会带来工资待遇的新提升。红利二论文、学历不再一统天下了!乡村教师受重视!【问题】小学老师能当“教授”,如何才能评上?那些身处农村的乡村

4、教师们在职称评聘这件事儿上比较吃亏,和城市老师相比,荣誉少、论文少、信息闭塞,评职称难度太大。另外,以往评定职称过于看重论文等评价指标,让很多课上得好、实操能力强,但是不善于做科研、做论文的老师,在职称评聘中“屡战屡败”。这就导致评上职称的,并非都是教学水平高的老师。【政策】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点评】过去,乡村教师的辛勤付出一直为人们所敬佩,但除了赞美之外,他们应有更多发展环境与机会的支持。可以说,这次职称评聘的改革,淡化论文、学历色彩,将会给乡村老师更多的发展机会,对于师德、实绩的重视,也更利于乡村教师,同时也有利

5、于那些常年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注重教学实操的老师。一句话,乡村教师在职称评审时,不会再“被人遗忘”!红利三有同行专家做评审,评职称更透明了!【问题】过去,中小学教师的评聘权主要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门手里,从考核、名额分配到评审都由他们把控,权力过大。一些教学一线普通教师要想评职称,就得和身在管理岗位的学校各级领导PK,常常败下阵来。【政策】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点评】评审有猫腻,教师怎能不丧气!现在好了,同行评审更“懂行”,“猫腻”没处藏!真正交给了同行进行评价,通过同行评价来淡化行政部门在职称评审的作用,最大受益者就是一线教师。一线教师最苦最累,通过同行评审

6、,靠本事评职称,他们的水平才能得到承认,一些评审的潜规则更能得到规避。职称虽有高低,但评得公平公正,教师们才放心。北京大学中国职业教育所副所长李杰甚至还建议,同行评定应该是一个类别的,比如语文教师职称需要教语文的同行来评,而不能是教其他的同行,比如数学教师。要是如此,中小学教师参评时就没那么心累了!红利四评审聘用相结合,工资待遇能兑现!【问题】过去,一些教师虽然符合评审条件,也能够参与评审,但评上了也不代表就能享受相应的待遇,只能等有职位空缺出来、被聘用之后,才能拿到职称工资、享受待遇。结果,有的教师虽获得了高一级的职称,却多年享受不到相应待遇。【政策】新政策规定: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

7、,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点评】评上职称没职位,工资待遇跟不上,这曾是很多教师心中的痛。但评聘结合之后,就不会再出现目前这种“高评低聘”的状况,评上的职称不会因学校未聘任而成为“空头支票”。这样一来,职称真正影响工资待遇,将让老师的职称评得更放心,工作干劲儿更足。2016年中央财政下拨10.8亿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近日,中央财政下拨2016年特殊教育补助经费预算4.1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地方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建设、特殊教育学校设备设施配备和“医教结合”区域实验等,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此外,中央财政今年还通过“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安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含随班就读学生学校公用

8、经费补助资金6.7亿元,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达到年生均4000元,约为普通中学的5倍。以上两项2016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预算10.8亿元。同时,要求各地重点支持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向残疾儿童相对较多地区倾斜,推动各地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支持我国特殊教育发展,从1989年起,中央财政设立特殊教育补助专项资金,支持特殊教育薄弱学校购置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康复训练设施和图书资料等。为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有关精神,从2016年起,中央财政加大对特殊教育投入力度,单列并

9、大幅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满足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需求。 2016教师职称改革方案篇二2016-2017年湖北教师职称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湖北教师职称评定条件【细则】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记者昨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我省将出台相关落地政策,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将实行新标准。目前,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最高职称是副高级,评起职称来级别低人一等,意见指出,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

10、务。今后,小学教师也能评高级职称。课讲得好,没有写论文,再优秀再努力也评不上职称?意见修订了评价标准,要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长期以来,普通教师想评职称,就得搞好与校长的关系,甚至会有一些暗箱操作。意见指出,将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同行评价淡化行政部门的作用,一线教师将最受益。此外,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省教育厅介绍,我省将按照要求全面推开中小学职称改革,为配合国家改革,湖北省还将出台相关的落地政策。专业技术高级岗位设置要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学校高级岗位比例一般不低于

11、城区。乡村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坚持“重师德、重师能、重奉献”,制定符合乡村教师特点的评价标准,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也不要求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水平能力测试,在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等评审和遴选工作中,将乡村教师进行单列。据悉,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适用于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工读学校等。民办中小学教师可参照意见参加职称评审。 2016教师职称改革方案篇三2016年教师职称改革方案:2016年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2016年教师职称改革方案:2016年教师职 称评定标准 2016中小学教师职称统一为三级 8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

12、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会议决定,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 一、是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 二、是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三、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 四、是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016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相关细则 健全制度体系 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将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后职称(职务)等级 和名称为: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小学小 中高)对应高级教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