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井研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12594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井研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井研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井研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井研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井研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井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选择题部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炫丽,可见是吉祥卜。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据此可知()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 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2周朝时所封郑、晋、鲁、卫、蔡等同姓诸侯封地大都在富庶或战略要地。而异姓诸侯,除了宋、陈、许、杞、邾等小国处于内地外,

2、其余多在偏远地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维护周王室的利益 B开疆拓土的需要 C诸侯等级的不同 D强化中央集权的考虑3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文献 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记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4小明同学阅读了秦朝与唐朝中央机构权力运行图,他得到

3、的几个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唐朝中央机构运行复杂导致皇权有所弱化B相权有随社会发展扩大的趋势C九卿变为六部,行政机构专业化程度降低D唐朝中央机构纠错功能增强5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史实 结论 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6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

4、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制度是()A西周推行的分封制B隋唐三省六部制C明朝八股取士制度D清朝设立军机处7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 朝代 丞相(宰相、副相)人数 朝代 丞相(宰相、副相)人数 秦 6位 两宋 121位 西汉 47位 明 4位 唐 182位 清 0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8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活动公开后,仅到1913年底,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682个,其中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这反映

5、出()A中国出现政党政治局面B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C中国政局陷人混乱状态D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9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10东汉时,南方有些地方百姓还不知道牛耕,到了两晋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政府由此也很重视牛耕,一再下令禁止杀牛。这反映了()A古代政府重视农业的传统B政府政策影响民间风俗变化C魏晋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府政策11据文献记载两宋时期,“士

6、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复以医药弗便,饮膳难得,自村幢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又如奉化李雄飞之父,“隆于教子,其徙城市,便二子之从师也”。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A城市职能呈现多元化特征B工商业市镇吸引大量人口C科举考试促进重学风气形成D土地兼并导致农村经济萧条12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这反映出唐代 A门阀士族的衰落 B重农抑商政策的调适 C人地矛盾的缓解 D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13宋代商税和田税截然分离,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地方政府定期公布商税则例

7、及其变动情况,各地州、县、墟镇广置税务机构。这反映了宋代()A商人缴纳税收有所减轻B近代商税制度确立C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D商品经济空前发展14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置银数(单位:万两),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库存银数 新收银数 支出银数 实存银数 咸丰元年(1851) 8440962 8508529 9569910 7379581 咸丰二年 7379581 8361837 10326172 5415246 咸丰三年 5415246 4753397 8471746 1696897 A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B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15有历史研究

8、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16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B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17古代中国某思想家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列属于

9、该思想家观点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C兼相爱交相利D事异则备变18战国时期,荀子宣扬“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南面而听天下,生民制属莫不振动服从以化顺之”。庄子也主张“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这反映了当时()A道家放弃了任性无为 B儒家与道家趋于合一C君主专制成社会共识 D重建社会秩序的诉求19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侧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借此阐发()A知行合一的行为准则 B发明本心的方法论C理生万物的宇宙观 D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20章太

10、炎曾说:“船山(王夫之)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其原因是王夫之的学说()A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B为民主革命思想提供启示C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D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21清代艺术家郑板桥,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由上述材料可知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包括()A风俗画为画坛亮点 B江南社会的世俗化C“经世”思想的发展 D江南

11、商品经济的发展22梁启超说:“舍西学而言中学者,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者,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由此看,他主张()A变法才是治国之本 B西学乃为强国之路C中西文化地位平等 D中体西用缺一不可231877年,马建忠写信给李鸿章说:“窃念忠此次来欧,一载有余,初到之时,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这反映了其()A主张推广西方法律 B对洋务运动的反思C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D实现富国强兵愿望24“中国固有的精神其实并未被共和二字所埋没,只有满人已经退席,和先前稍不同。”为冲破“固有的精神”,先

12、进中国人采取的对策是()A开展戊戌变法B发动辛亥革命C掀起新文化运动D传播马克思主义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1861年京师同文馆设立之初只是一个单纯地培养西方语言人才的机构。此后随着其不断发展,先后添设了撰修馆、天文算学馆和格致馆京师同文馆对学生的升迁制度为:“大考绩优,可授七、八、九品官。在馆绩优学生,固有随时派充总署翻译,或赴有关街门差委,或分赴各省任职,或随使出洋,或担任教职,出路不一而定,其七品官大考两次,可以投为主事”。同文馆选送的官员分派到各衙门,尽管为数很少,但由于其知识的实用性,无疑会对传统的官员形成一定的冲击,给传统的衙门补充了新鲜血液。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逯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选官制的特征和影响。(12分) (2)根据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