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第八中学高一历史期中理.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9144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腾冲第八中学高一历史期中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腾冲第八中学高一历史期中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腾冲第八中学高一历史期中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腾冲第八中学高一历史期中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腾冲第八中学高一历史期中理.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历史试卷(理科)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A 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 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 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 宗法制度雏形初具2.樊树志说:“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表明分封制()A 分土分民 B 维系亲情C 家国情怀 D 贵族专权3.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 宗法制渐趋强化 B

2、 分封制趋于瓦解C 边疆诸侯争霸中原 D 中央集权制建立4.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这种现象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A禅让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5.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秦灭六国的主要条件有()秦国实力的强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各民族的初步融合A B C D6.下图是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

3、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C人民的生活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7.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官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C郡县官员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D郡县官员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8.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反腐的力度,“既打苍蝇,又打老虎”,我国古代与反腐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 ) A西汉:刺史制度 B唐代:御史台C宋代:提点刑御史 D元代:中书省9.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10.某

4、学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想了解江西省和浙江省的省份名称的来历。研究发现,这两省在古代分别隶属于“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这两个行政设置,最早应该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1.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D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12.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

5、重用身边人参与军国大事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D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13.因处理军务而产生,进而辅佐皇帝全面处理政务的机构是()A内阁 B军机处 C礼部 D尚书省14.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共议1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年分封王国,郡国并行C唐朝实行行省制 D元朝时全国最高的

6、行政机构是中书省16.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7.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推翻清朝统治C掀起民主革命 D寻求救国之路18.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除了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经济掠夺等方式之外,西方列强还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侵略。传教、创办报刊、兴办学校医院等都是其文化侵略的主要方式。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西方的文化侵略( )A助长西方侵略中国的气焰 B冲击了中华传统文化C传播西方先进的技

7、术和思想文化 D奴役中国人民的精神19.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 )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实现了中国的完全统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A B C D20.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的主张。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21.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

8、潮流的是(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D“国家以法制为先有法制而后有国家。”22.多数史学家认为,就历史任务而言,辛亥革命是“未完成的自由民主革命”。“未完成”是指()A未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未能彻底结束君主专制制度C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D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3.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公民”一词是泊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取代了“臣民”,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

9、展 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C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 D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24.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此话针对的是()A北伐战争的失误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C军阀纷争 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25.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的首要问题是( )A中国革命必须走工农相结合道路 B中国革命中心应从城市转向农村C应以独立武装斗争挽救中国革命 D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26.“北京天安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象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它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它没有见证的是( )A1900年西方列强的野蛮 B1853年

10、太平天国前期的辉煌C1919年中国人民的觉醒 D1949年的秋天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27.1980年8月,著名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的回答可能是(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加强现代化建设C加强国防建设 D加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建设28.1982年2月,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个观点表明( )A统一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中国政府一定要实现祖国统一29.“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一“原则”后来发展成为(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30.20世纪70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