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8528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摘 要: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紧张,前两年需要修习九门学科,后一年虽然只有六门学科但是学习深度较大。所以,音乐作为一门“副科”经常被学生们所忽略,教育体制对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的考核决定了学生们对待学科的态度,在这个音乐课程经常被忽略的大背景下,如何上好音乐课,让同学们度过幽默有趣的课堂的同时学到音乐知识是每个音乐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鼓励探究;提问技巧;实用有效音乐虽然是一门在此背景下不被重视的学科,但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对自己的课堂不能敷衍了事,随便播放一些视频或者音乐。音乐教师应该担负起传承中国民族音乐,介绍西方音乐的重任,在短暂的课时里让同

2、学们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在此,笔者介绍一些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一、导入要实用、有效对所教学的新曲目,教师可以通过亲自弹奏、演唱,或请有特长的学生表演等方式导入,因为对学生而言,新的曲目?m然陌生,但表演者都是自己身边熟识的人,通过表演不但能缩短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发挥,更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一下子集中到所要学的曲目上。运用故事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欣赏欲望。欣赏作品一八一二年序曲时,不能不提及俄法战争的故事;欣赏欢乐颂时,不能不了解乐圣贝多芬这位音乐大师的生平,音乐故事可涉及作者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作品表现内容以及社会、艺

3、术价值等内容,围绕这些内容进行的故事导入,最终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与作曲家产生共鸣。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不可主次颠倒。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回答问题大多缺乏兴趣,然而在授课之初留下一个悬念,或者埋下一个巧妙的伏笔,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时常记起这个悬念。这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也活跃。情境包括各种让人产生无限联想的道具,如画面、音乐、舞蹈、大自然风景等。情境的美感,易引起学生的喜悦、惊叹和思考。如在欣赏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时,出示优美与壮美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优美与壮美的音乐特点。用情境进行导入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的联想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音乐欣

4、赏中获得更多美的感受。另外还有“直接导入法”、“温故导入法”等多种方法,运用好的导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堂提问要有技巧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既不要太难,也不能太容易,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反之,则会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所提问题要恰是重点、难点;还要富于思考,即紧扣教材,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1)导入式提问:在导入新课时提问,目的是吸引学生对新课的兴趣。(2)讲解式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提问,目的

5、是引导学生对所欣赏音乐的深入思考。(3)复习式提问:在最后总结处提问,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提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个别回答和集体讨论相结合。提问时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作短暂的停顿,再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2)逆问和顺问相结合。顺问指按正常的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提问。多次顺问,会形成对学生思维的暂时性抑制。逆问,是从相反视角切入问题,利用事物之间的相反相承的矛盾关系,以反推正,回答问题。(3)大问题和小问题相结合。提问要有层次。人的思维总是从

6、问题开始,又深入到问题之中,它始终和一定的问题相联系。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层层递进,步步拓展,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最终达到“自己跳起来摘到桃子”的理想境界。如在欣赏一个华沙幸存者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这首作品的悲剧美的特征和悲剧美的现实意义。三、鼓励学生探究学生在活动中有三种层次水平的学习表现,即被动应答,自觉适应和自动创造。很显然,活动自主水平越高,对学生主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但在教学中学生常处在第一、二种活动水平,即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地停留在看、听、观察、记住、模仿、认同等层面上。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追求第三种活动水平,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参与、感知、操作、体验、讨论等活动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主动完成学习过程中发展自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探究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会学音乐”,“会学音乐”远比“学会音乐”重要,应尽量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发,进而给他们提供运用这些方法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兴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参考文献:1刘依依,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0年1期.2邵海燕,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合理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2年2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