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工程师考试备考辅导咨询:浅析对中国博物馆文化建设的思考.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78434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咨询工程师考试备考辅导咨询:浅析对中国博物馆文化建设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咨询工程师考试备考辅导咨询:浅析对中国博物馆文化建设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咨询工程师考试备考辅导咨询:浅析对中国博物馆文化建设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咨询工程师考试备考辅导咨询:浅析对中国博物馆文化建设的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咨询:浅析对中国博物馆文化建设的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博物馆建设得到空前的发展机遇,各地市纷纷以各种“缘由”来增强自己城市的文化品位,于是就出现了今天盲目建设博物馆的情形,而此举也以势如破竹之势,迅速席卷大半个中国。因此,面对此种境况,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做一系统、冷静的分析。关键字:博物馆;文化;品位一、中国博物馆发展的两次腾飞中国博物馆的历史是短暂的,虽然我们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国人创办的第一个博物馆1.从此开始,中国有了博物馆的历史。把咨询工程师站点加入收藏夹中国博物馆的第一次腾飞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同时这也是世界博物馆迅

2、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各国都将精力放在了城市建设方面,此时,博物馆的数量得到迅猛发展。据美国博物馆协会65年提供的数字2:61年63年美国达到每3.3天出现一座新博物馆。48年,日本只有238个博物馆,60年600个,但是到75年达到个,从60年到75年,短短的是时间,日本博物馆的数量就增加了一倍多。中国的博物馆也在这个时期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58年9月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指出3:“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在毛泽东的指示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在*建立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新址和新建中

3、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之后,各省市都纷纷建立或扩建了各地历史博物馆或地志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建设进入了第一个新高潮,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后的一个时期,而在84年达到高峰。80年至85年,平均每天全国新建一座博物馆,84年,每2.4天全国就有一座新博物馆出现。在49年之前,全国仅有21座博物馆,到八十年代末,中国博物馆的数量就达到一千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博物馆数量在稳步提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94年全国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共计61座。而进入21世纪的这几年,中国的博物馆建设再次出现腾飞。之所以出现在这个阶段,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的经济GDP每年以两位数的发展,使得中国逐渐在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4、因此,地方建设迅猛发展,文化基础设施逐渐成为重点;另一方面,北京获得奥运会的主办权、上海获得世博会的主办权,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因此,文化基础设施得以迅猛发展,而这也基本以国家大剧院建设为先锋,随后,上海音乐剧院、广州音乐剧院的建设掀起了地方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狂潮”。据8月日人民网文章报道:北京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总数达到0家,成为全国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城市,而如今全国博物馆总的数量已经达到20多座。二、中国博物馆现在面临的问题有人会说,美国在79年时博物馆数量就达到2500多所,而我们今天的数量还不及这个数目,更何况我们中国的历史要比美国长很久,因此,为了心理上的平衡,就将目光紧紧的

5、盯在博物馆的数量上,因此,就有了地方政府疯狂建设博物馆的举动,而全然没有考虑建成之后的利用情况。据美国科特勒兄弟的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4,据美国博物馆协会统计,94年美国共有博物馆1.5 万座,其中55是历史博物馆和历史遗址,是艺术博物馆,是自然和科学技术导向的博物馆,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而全美独立博物馆总数应该是 8934座(92年),在这近9000 座博物馆中,有75是小型或微型博物馆。这些小博物馆一般只有2名全职员工,年度预算低于9万美元。这样看来,美国有一定规模的正规博物馆也只有2000多座,与我国大致相当。但我们在建的则几乎全部是大型的项目,更何况,现有的很多博物馆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问

6、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一:内容陈旧,长年失修,更换周期长博物馆按陈列方式分为固定展览、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由于很多博物馆陈列的“内容”有限,而且长时间没有进行必要的维护,使得陈列设施陈旧,内容也失去了对人们的吸引力,从而使得现有博物馆大部分出现门可罗雀的窘况。内容是一个博物馆的价值所在,也是一个博物馆的“灵魂”所在,正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教授所说:“博物馆的魅力决不仅在它的建筑形态,更重要的是对文化和艺术活动的策划和经营,一个空间,它可以是客厅,也可能是仓库,关键看怎么用”,因此,这是很多旧有博物馆需要改进和新建博物馆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临时展览对于一个博物馆的活力有着最

7、直接的影响。首都博物馆之所以能够吸引那么多的人,关键是其临时展览的安排更合理:2月日至3月31日,展出“意大利遗产与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世界遗产体验展”;3月日至3月29日,展出“感受希腊丽塔摄影艺术展”;3月20日至5月日,展出“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 90”;6月1日至8月2日,展出“高迪的世界建筑、几何和设计”;8月日至月9日,展出“卢浮宫珍藏展”,而这些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展览内容,难怪会出现首博每到周末就会出现大量人流的原因,但全国那么多的博物馆能有几家能够做到如此高频率的转换展览内容、如此高规格的转换展览内容呢?恐怕没有!因此,这就需要现在野心勃勃建设博物馆的决策者们好好考虑将来博物

8、馆的命运会如何?问题二:管理人员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多年来,我们博物馆养成了一种“衙门作风”,是高高在上的“教官”,放不下架子去为普通观众服务,而且近两年出现的博物馆文物被盗、馆舍被烧、出卖文物等严重问题,无不于今天博物馆人员水平和素质低下有关,这对于今天的博物馆建设十分不利,因为全面提高博物馆水平的关键是人才。国际博物馆界对人才培训工作就非常重视,他们专门设立了“人才培训委员会”,来对各国的博物馆人才进行培训。三、解决策略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改变的,通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博物馆建设,就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文化水平和市民品位。因此,探询新时期博物馆问题的解决策略一定要与社会紧密相联

9、。策略一:设计博物馆前,一定要明确其主题我国博物馆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社会历史类、自然科学类、文化艺术类和综合类,社会历史类博物馆包括历史考古博物馆、革命史博物馆、纪念类博物馆、民族、民俗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包括自然博物馆和科学技术博物馆,文化艺术类博物馆:包括绘画、书法、工艺美术、文学、戏剧、建筑等,而综合类博物馆:是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双重性质的博物馆,真可谓种类繁多。因此,在设计博物馆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主题。这个主题不是盲目设定或“跟风”而定,而应根据自己地域应有的资源所定。根据此来确定博物馆的规模,这样,就防止了一些盲目建设情况的出现。策略二:加强与学校等教育机构联系体现

10、其教育功能在博物馆的三大职能收藏、研究和教育中,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没有很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作用。而加强与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联系是未来博物馆更普及化、大众化的必由之路。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祖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让他们在博物馆里面学到更多中国古代的知识,使他们对中国古老的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以让他们感到身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和自信,这样就增强了民族团结和向心力。策略三:加强各省市博物馆间互相交流、合作毕竟每个地方的博物馆藏品数量有限,为了经常更新博物馆的内容,为博物馆输入新鲜的“血液”,需要不定期更换临时展览的内容,正如首都博物馆的

11、运营模式。虽然,我们不能够把国外精彩的藏品搬入我们的博物馆内,但我们可以加强与兄弟省份的博物馆的联系,毕竟我们中国号称“地大物博”,省份间不定期交换展品,不仅吸引了人气,还为人们重新认识中国的古老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策略四:加强、普及人们的博物馆意识在很多人认识里,博物馆都是一些高层次文化人的场所,与普通市民没有多大关系。这种原始的观念是在以前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今天,博物馆早已不再仅仅为上层文化人士的所专有,而是与普通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另外,博物馆是提高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一个大课堂。众所周知,兴趣是逐步培养的,高尚情操也是逐步陶冶的,丰富的知识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

12、积累下来的,博物馆就能起到这种“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博物馆意识也是通过实践培养来逐步提高的。从87年开始,中国博物馆学会、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在国家文物局和各省市文物局,省、市博物馆协会支持、配合下,在每年“5.国际博物馆日”都根据“国际博协”规定的主题内容开展了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很好的普及了普通市民的博物馆意识。博物馆是满足人们美的享受和培养生活情趣的场所,因此,大力普及人们的博物馆意识,对于人们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四、结语其实,一个国家的先进与发达,并不仅仅在于你能造多么多、多么大的博物馆,而是在于能否将自己的传统文化保护好,使其发扬光大。大凡对自己传统文化越重视的民族,这个民族就越是充满自信的民族!同样,一个国家的落后与贫穷,也不仅仅体现在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迟缓和物质的匮乏上,而在于历史遗产与传统文化等无形资产的永久流失,而博物馆恰恰是珍藏这些文化的“容器”。参考文献:1 吕济民。博物馆的热潮与忧患 M.中国博物馆史论,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 苏东海。当代世界博物馆大发展的剖析J .中国博物馆,91年第3期3 张文彬。中国博物馆国际化的进程回顾与展望J .中国博物馆,第3期4 马自树。面对博物馆发展热潮,需要一点冷静思考J .中国博物馆,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