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8499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面对世界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心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培养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创造性的先决条件。教师如能适当根据教材中蕴藏着的丰富创新资源,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设计教学,因势利导,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可能取得意

2、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则是一门极富情感性、极具创造性、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笔者就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力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教学要根据课堂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故事情境和游

3、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在教晏子使楚一文时,教学程序上作了如下的安排: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动作和语言,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并告诉学生在动作上可适当发挥。学生开始较为胆怯,但在笔者的鼓励下,一学生上台后将晏子的行为进行了一番变通,他的表演不算出色,却引来了阵阵掌声。这就说明学生对这种“叛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表示赞同或者说至少是不反对。学生们情绪高涨,在台下不断地演示着自己所想象的动作和语言。老师则对学生思维的变通给予了及时的肯定。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全方位感受到了课文的内容,从表演的对话、行动中,感受到了晏子的大智大勇,三次反驳楚王,最后捍卫

4、了国家的尊严。学生们兴趣昂然,整个教室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笔者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楚王再用别的方法侮辱晏子,晏子又该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又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我们如果能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营造氛围,巧设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的兴趣,且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及时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也不遗余力地捕捉,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得创造的心理体验,体味创造的甘苦,激发出新的更高的创造情感和动机,以更

5、大的努力去进行新的具有一定创造意义的活动。二、设计探索机会,激发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依靠创新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创新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创新思维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不怕学生做不到,就怕教师“想”不到。这个“想”,就是给学生设计探索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是使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新时代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此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是创新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

6、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想象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当代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这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古人说:“学启于思,思源于疑。”课堂因势利导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在学生对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因势利导,在教最后三节时,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当列车未开动时,站台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第二,当列车开动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第三,当列车开远了

7、,假如你是一名志愿军战士,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学生都没有经历志愿军战士的生活,要回答这些问题只能通过体会课文内容,大胆想象,而在充分展开想象时,学生必然联想到自己生活中与亲朋好友分别时的类似场面。这样,课堂教学既完成了激发学生想象的任务,又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情感性。果然,在了解了中朝人民之间深情厚谊的基础上,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其答案中蕴藏的真实的感受、深刻的体验完全超出了笔者的意料。总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当成为我们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激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所采用的方法得当,就一定可以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摇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