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武胜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77874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武胜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武胜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武胜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武胜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武胜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U64第卷(选择题,共 54 分)本卷共 18 题,每题 3 分,共 5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核素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 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B.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C.该核素的中子数为8 D.该核素用于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2、浓硫酸是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下列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强腐蚀性 B.能用于干燥氨气 C.能使蔗糖变黑 D.加热时能与铜发生反应3. 在下图所表示的微粒中,氧化性最强的是(B )4、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 PM2.5 纳入强制监测指标,迄今为止,中国空气污染物监测指标应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 上述 5种检测物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A. B. C. D. 5、化学与生活、环境、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雾霾天气”“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的氧化物无关C、燃煤中加入 CaO 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D、氨很容易液化,故氨常用作制冷剂6、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实验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颜色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蔗糖中加入浓硫

3、酸搅拌白色SO2 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氨气通入无色酚酞溶液中红色A. B. C.D.7、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熔点:Li Na K Rb Cs B、碱性:LiOH NaOH KOH RbOH CsOHC、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Li Na K Rb Cs D、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R2O2(R 表示碱金属)8、下列除杂(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NH4Cl 固体(碘)加热 B. SO2 (HCl) 饱和 Na2SO3 溶液C. SiO2(H2SiO3)加热D. Al2O3(SiO2)NaOH 溶液9、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4 g 14CO

4、2中氧原子数目为2NA B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电子转移数目为2NAC32 g硫在足量的纯氧中燃烧,生成NA个SO2分子D1 mol的铁分别于足量的氧气、氯气和硫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均为2NA10、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 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a 中的液体b 中的物质c 中收集的气体d 中的液体A浓氨水生石灰NH3H2OB浓硝酸铜片NO2H2OC稀硝酸铜片NONaOH 溶液D浓硫酸亚硫酸钠SO2NaOH 溶液11、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

5、、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YXZW B离子半径:XYZW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WYX D还原性:XY,W2Z12、下列关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则一定有 CO3 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一定有 SO 42-4C、加入烧碱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一定有 NH 4+23D、加入 Na2 C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一定有 Ba2+13、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正确的是( )A氯水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

6、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B氯水溶液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存在C氯水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D氯水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存在14、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少量SO2通入Ca(OH)2溶液中:SO2+OHHSO3B稀氨水中通入少量CO2:2NH3H2O+CO22NH4+CO32- +H2OC用稀HNO3溶液FeS固体:FeS+2H+Fe2+H2SDCl2与烧碱溶液反应:Cl2+OH-Cl- +ClO-+H2O15、将SO2和少量NO2混合气体通入足量BaCl2溶液中,其结果是( )A两种气体都被吸收,并有白色沉淀

7、BaSO3析出B生成BaSO4和BaSO3两种沉淀C有BaSO4白色沉淀析出,还有无色气体从溶液中逸出,遇空气变红棕色D生成BaSO3沉淀,NO2与水反应转化为NO从溶液中逸出16、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Y的气态氢化物比X的稳定 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CY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 DX与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17、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已知某元素的阴离子Rn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为Ax+n,其中A为原子的质量数,则m g Rn中电子总数为()ABCD18、某同学进行有关铜、硝酸、硫

8、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 、均观察到实验现象: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原因是硝酸被还原为 NO2B、由的现象可得出结论:Cu 可与稀硫酸反应32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2NO -+8H+ = 3Cu2+2NO4H2 OD、中可能产生 SO2第卷(非选择题,每空2分 共 46分)19 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半径最小的原子,Y、Z 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 Y、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 元素的氢化物分子的化学式为 YH3 ,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3 倍。试

9、推断:1、X、Y、Z、W 四种元素的符号:X:_ Y:_ _ Z:_ W:_ _ 。2、由以上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易溶于水,且该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请 写出显碱性物质的电离方程式:_ _ _ 。3、由 X、Y、Z 所形成的一种盐,该盐中 X、Y、Z 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4:2:3,该盐的化学式是_ _ _ 。4、写出 Y 和 W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 。2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周期AAAAAAA0234(1)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 ;(2)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_ (用元素符号表示),写

10、出该元素的单质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3)三种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顺序为: _;单质的水溶液呈_色;(4)、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_(填物质化学式) ;(5)元素与元素两者核电荷数之差是 _ ;第六周期A族元素与元素核电荷数之差是_ 2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环保部门监测有害气体常用的一种药品,硫代硫酸钠在生产过程中常混入少量的亚硫酸钠(Na2SO3)。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来测定硫代硫酸钠样品中亚硫酸钠的含量。(已知:Na2S2O3+H2SO4 = Na2SO4+SO2+S+H2O 本题不考虑空气中O 参与反应 ) 乙同学称取

11、m1 g 硫代硫酸钠样品进行实验。组装好上述仪器后,应首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为了较准确地测得实验结果,装置 A、C 中应分别盛有 和 。装置 B 中滴入过量稀硫酸且充分反应后,需关闭活塞 b,打开活塞 a,缓缓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22、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1)NO的体积为_L(保留一位小数,下同),NO2的体积为_L。(2)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_。(3)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

12、液的浓度为_molL1烈面中学高 2018 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123456789ABBCBCDCC101112131415161718DBCBBCDDC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19、(1)HNONa3242、NH H2 O= NH +OH-(或 NaOH =Na+ + OH- )3、NH4NO3(2 分)4、HNO3 + NaOH = NaNO3 + H2O20、 (2)Al 2Al+2KOH+2H2O=2KAlO2+3H2 (3)F Cl Br(2分) 浅黄绿 (4)HClO4 (2分) (5)26 3721、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3、将装置中的二氧化硫赶入装置 D 中以便被完全吸收22、(1) 5.8 5.4 (2) 1.52mol (3)-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