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评价报告书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763334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铜山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评价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徐州铜山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评价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徐州铜山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评价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徐州铜山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评价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徐州铜山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评价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铜山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评价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铜山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评价报告书(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7-2030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一九年七月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目录21 总则31.1 任务由来31.2 评价目的32 规划方案概述与分析42.1 规划方案概述42.2 规划分析153 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63.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63.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73.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73.4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73.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84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184.1 环境影响识别184.2 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20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15.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215.2 水环境影响预

2、测与评价215.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215.4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225.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225.6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225.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36 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236.1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236.2 水环境保护措施236.3 声环境保护措施246.4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246.5 土壤污染防止措施246.6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57 评价结论25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总则1.1 任务由来为了进一步完善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规划中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并有效指导开发区的建设,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走一条高科技、低污染、生态型、园林化的开发区发

3、展道路,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本着规划环评全程互动的原则,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于 2019 年委托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本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随即组成项目课题组开展工作。课题组认真研读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广泛搜集开发区相关文件资料,多次前往开发区及周边地区进行现场踏勘,并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接触交流,了解开发区开发建设的有关情况,对规划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规划范围内及周边环境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环评内容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探讨。课题组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开展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工

4、作。本着全程互动的原则,在本次规划环评编制过程中,项目组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编制单位进行了充分交流,在规划范围及规划内容、园区产业定位、企业准入条件、环境发展目标完善以及高压线走向调整等方面提出了相关修改或完善建议,均被开发区管委会、规划编制单位予以采纳。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课题组通过数据分析、类比调查、预测计算等方法,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的要求编制了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呈报审查。1.2 评价目的本次规划环评的目的及意义在于:识别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确定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结合现状调查、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分析现状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识别规划

5、实施的主要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预测与评价规划实施对区域、流域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分析规划实施后能否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论证规划方案19的环境合理性和环境效益,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明确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提出分区环境管控要求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规划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1) 根据徐州市及铜山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要求,调查开发区已开发建设地块的发展状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以及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开发区现有的环境问题和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为镇政府了解开发建设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提供可靠的信息,为

6、环境管理提出建议和要求,建立开发区环境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标。(2) 依据对开发区现有污染源的监测、调查资料以及产业规划布局,对开发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诸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对大气、水污染物排放量进行预测,研究开发区的环境承载力,明确区域污染防治重点,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开发区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依据。(3) 分析规划实施后能否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环境效益, 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明确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提出分区环境管控要求

7、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4) 评价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能源结构、道路交通、公建配套、绿化布局等方面的合理性,分析基础设施与开发区发展的适应性;通过对可能受到开发区建设影响、关注开发区建设的公众调查,分析不同人群关心的问题以及区域的环境问题,由此为开发区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并对进入开发区的项目提出相应环保要求。2 规划方案概述与分析2.1 规划方案概述2.1.1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东至 104 国道、京沪铁路,南至规划建设路、西至规划环湖大道,北至规划康庄路、工业路、环湖大道(经开区批复划示),总用地面积约为 6.25 平方公里。2.1.2 规划期限近期:2017-2020 年;远期:2021-2

8、030 年。2.1.3 发展规模(1) 人口规模开发区范围内至规划期末就业人口约 9 万人。(2) 建设用地规模至规划期末,规划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 609.80 公顷,占总用地的 97.49%; 水域等非建设用地面积约 15.72 公顷,占总用地的 2.51%。(3) 建筑规模至规划期末,开发区新增建筑规模约 714 万 m2,主要承担新兴产业、研发以及产业园区综合配套等功能,其中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开发量约 33.41 万 m2,工业、研发、物流仓储等建筑开发量约 675.20 万 m2。此外保留建筑主要是东南钢铁等重要企业。2.1.4 总体空间布局一、空间结构规划区形成“一心一带二轴

9、三片区”的空间格局。(1) 一心即以微山湖畔的大型生态绿地形成的生态休闲中心。(2) 一带即以微山湖岸线形成的滨湖魅力景观带。(3) 两轴即沿环湖大道形成的环湖大道发展轴和沿顺河路形成的景观轴。(4) 三片区即以生态景观核心为中心,两条轴线为界面划分成的三大发展片区:综合服务配套区: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将滨水资源通过两轴线引入镇区,沿湖地区和镇总规呼应形成滨水旅游娱乐带,规划会议会展、商业娱乐、康体休闲、花园办公、滨湖公园、星级酒店等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发展区:经济开发区内待开发用地未来发展将以一类工业用地、小尺度街坊为主,为培育新兴企业提供空间基础。并且在老 104 国道以东结合铁路货场

10、布置物流共享用地,提升集散效率,降低环境干扰。结合基地的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规 划设计创业孵化基等科研用地,结合既有工业基础,打造产学研于一体的产学研区,提 升城市形象。循环产业发展示范区:在当地龙头企业引领下,进一步挖掘企业转型潜力,发挥企业引领作用,充分预留相关产业依附空间。2.1.5 主要规划内容2.1.5.1 土地利用规划规划 2030 年,新区用地汇总情况见表 2.1-1。表 2.1-1 规划区用地一览表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大类中类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6.091.0 A1行政设施用地6.091.0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9.541.6 B1商

11、业设施用地0.840.1 B1B2商业商务综合用地7.821.3 B4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0.880.1R 居住用地3.540.6 R2二类居住用地3.540.6M 工业用地407.2866.8 M1一类工业用地217.9935.7 M2二类工业用地159.126.1 Ma生产研发用地30.195.0W 物流仓储用地22.723.7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64.8210.6 S1道路用地61.9910.2 S3交通枢纽用地2.020.3 S4交通场站用地0.810.1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6.962.8 U1供应设施用地8.691.4 U2环境设施用地7.331.2 U3安全设施用地0.940.

12、2G 绿地与广场用地78.8512.9 G1公园绿地15.902.6 G2防护绿地62.9510.3小计城镇建设用地609.80100.0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大类中类E 非建设用地15.72 E1水域15.72总计规划总用地625.522.1.5.2 综合交通规划规划 2030 年,综合交通规划汇总情况见表 2.1-2。道路等级名称宽度(米)断面类型主干路东南路24G- G发展大道40D- D工业路24-40D- D顺河路40D- D矿山路50A- A东亚路30-48B- B利国大道(现 104 国道)44C- C老 104 国道26G- G次干路兴达路24

13、G- G荣辉路30F- F庆荣路24G- G主要支路冶金路20H- H腾飞路16I- I光辉路20H- H学研路16I- I表 2.1-2 规划区主要道路一览表2.1.5.3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一、供水工程1、规划现状规划区主要由利国村水厂、铁路线以东水厂和利国铁矿水厂 3 座水厂供水,水厂水源均取自地下水,部分地区已建设有供水管网。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 3 座水厂已无法满足区域用水需求。同时,区域内给水管网多以枝状网埋设为主,建设年代较长,现状管网未能有机衔接,供水安全性与可靠性不足。2、规划原则1) 合理、有效地综合利用水资源,注重供水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 集约

14、节约用水,构建分质供水系统,满足不同类别用户的不同水质需求。3) 加强供水的统一管理,确保规划区供水安全,保证规划区用水的水质、水压的要求。4) 近远期结合,供水规模的确定和供水设施的建设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水源、地形、城区布局等方面条件。3、用水量预测规划区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工业补充用水等。道路绿化用水采用河道或中水,给水管网中不予以考虑。居民生活日用水量按 180L/人考虑。规划区工业以钢铁产业为主,工业重复利用率按 90%考虑。规划区日变系数取 1.4,未预见水量按 10%计,则预测规划区及周边地区最高日用水量约为 15047m3,其中工业用水3745m3。4、给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