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贵于“读”.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4819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贵于“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教学贵于“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贵于“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贵于“读”.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贵于“读”“小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讲到学堂,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朗朗的读书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是校园里特有的情景。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文学大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须美读。”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人人皆知的千古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正因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读,因为唯有读才能把躺着的文本读鲜活,把复杂的文本读简单,唯有读才能认识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1/view-12417718.htm自古以来,有多少学者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对“读”

2、肯定、推崇。“读是知识的感知过程,是训练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也是创新的最初阶段。”没有“读”这一感性知识积累也就不会有能文擅言者。有哪个高考“状元”不得益于“读”?只有老老实实地去读、去抄、去默,一篇一篇地、一本一本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那么头脑中这个知识宝库才会不断丰富,自悟能力才会潜移默化地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现在语文教学中,忽视“读”的状况较严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少,而切磋语言材料灌注给学生的多,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少,而含辛茹苦地讲解“精妙”的知识点的多;教师激发学生读语文情趣的少,而自得其乐地支离破碎地分析的多。这就好比吃饭,难得给孩子们几粒米饭,然后就

3、是天天分析这几粒米饭有哪些葡萄糖,维生素营养如何如何的丰富,价值怎么怎么的高,但就是不让孩子吃个饱,吃个够,这样势必造成孩子营养不良,脸黄肌瘦。要让孩子们“吃个够、吃个饱”,那就得“读”。语文教材是行家、专家筛选的精粹之作,是“大家手笔”,是读之使人“甘之如饴”的美文。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去指导学生去“读”,去咀嚼,去品味,去体味文章的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思想,美的艺术。(一) 课前,每上一篇新课之前,都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要在家长的指导之下逐字逐句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勾画生字生词,在生字表上注音,并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

4、词义;去勾画重点词句,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熟悉课文基本内容,理解文章大概意思;去发现疑难问题,待上课求教于教师。(二) 课上,更要加强“读”的训练。教师范读是阅读教学中任何方式都无法取代的。教师的适时范读能激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水平。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的朗读。学生的朗读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才能逐步提高朗读水平,收到好的效果。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觉得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启发引导学生自觉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纠正读音,当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缺点和错误

5、时,教师千万不能简单地说:“错了,听我读。”然后给学生示范一遍,应当仔细研究错误的原因,错误的性质,然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地纠正错误。2.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结构;让学生去把握主题,领会语感;让学生感情融化,进入文章的角色。尤其是文情并茂的散文、诗歌一类的文章,富有表情的吟诵、朗读,则如一根奇妙的指挥棒,调动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诵于口,入于目,闻于耳,铭于心,为作品的意境所陶醉。这能充分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突显出来了。这比教师含辛茹苦地讲解、支离破碎地分析,效果不知要强多少倍。当然,学生的读,必须在教师

6、的精心指导下,做到有的放矢。3. 注重朗读训练的多种形式。要读懂一篇课文,必然要求反复读,但单调的读书方法,只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教师一定要设计好读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要根据课文内容变换不同的读书形式。如可以指读、分组读、分男女生读、开火车读、齐读、引读等。也可以利用班队活动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配乐散文朗诵等形式,丰富学生生活,提高朗读水平。4. 注意朗读技巧的指导。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语调、重音、停顿、节奏之间的关系才能读得正确、流利、富有感情,达到朗读的目的。在教学中要交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以使朗读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三)课后,要求学生再“读”,让学生回味巩固,让学生对课文的

7、理解进一步深化,课文知识学得更扎实。对文质兼美的课文,精美的片断,优美的语句,利用课余时间去读,一定要朗读成诵,直至背得滚瓜烂熟。这样,把“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口、眼、脑等器官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调动了各感官的作用,使学生们进入了“角色”,而不再是被老师牵着的“木偶人”了。这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点拨、解疑。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样,就能慢慢地将学生引上“不教自通”的征途。语文像浩瀚的大海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几本语文教材上的文章,只不过是几滴水珠,海边上的几颗贝壳,因此单读语文教材上的几篇文章还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语文知识面,必须涉猎课外的

8、知识海洋,加强课外阅读,“所谓阅读总得读”。对此,教师要组织指导,要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活动,如朗读表演,读书读报竞赛、讲故事、演讲等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生机勃勃,让学生感到读书是“乐事”,趣味无穷,尝到“读”的甜头,心中涌起愉悦感,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另外,教师还要把难能可贵的寒暑假充分利用起来,给孩子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书籍、报刊、杂志让孩子涉猎各方面的知识,这样,读书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课上课外用心地读,强烈的读书欲望,良好的读书习惯,其头脑中的知识必将日益充实起来,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会因此而提高。“读”是打开语文知识,也是各门知识宝库的钥匙,我们应该把这把钥匙授予学生,让他们登上知识的大雅之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