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列模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4557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数列模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用数列模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数列模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数列模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数列模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生活中频频出?F的存款利息、分期付款、环境保护、增长率和贷款等热点问题,常需要用数列的知识来解答.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特征,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将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将为我们提供更科学的优化决策. /1/view-13065334.htm例题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家用电器一件,价格为1150元.购买当天先支付150元,以后每月的这一天都支付50元,并加付欠款的利息,月利率为1%.若支付150元以后的第一个月开始算分期付款的第一月,则分期付款的第10个月该支付多少钱?全部货款付清后,实际花了多少钱?分析 由每月都付50元,可知剩余欠款在均匀减少.由于剩

2、余欠款的月利率固定为1%,所以剩余欠款的利息呈线性减少,则每月的还款额度与月份之间呈线性变化规律,故可建立等差数列模型.解 由题意可知全部贷款分20次付清.设每次所付金额顺次构成数列an,则a1=50+10000.01=60,an=50+0.011000-50(n-1)=60-0.5(n-1),于是可知数列an是以60为首项、-0.5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a10=60-(10-1)0.5=55.5,S20=2060+20(20-1)/2(-0.5)=1105.所以,分期付款的第10个月该支付55.5元,全部货款付清后,实际花了1105+150=1255元.解后反思等差数列模型常用于变化规律呈线性

3、的实际问题的求解,或应用于前n项和与n成二次函数关系的实际问题的求解.例1中的还款方式实际是等额本金方式的具体体现,利息是按单利进行计算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利息常按复利进行计算,这种还款方式称为等额本息的方式.变式1 某房地产开发商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向社会出售商品住房,具体事宜如下:每套商品住房售价为400 000元;购房者必须在一年内将款全部付清;购房者可分3次或4次付款,月利率为5%,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计划分4次付款购买一套商品住房:每期应付款多少元?总计应付多少元?与一次性付款的差额为多少元?分析上述问题是典型的分期付款问题,利息是按复利进行计算的,故可建立还贷模型进行求解.还款方式采用

4、复利形式,复利即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做本金,再计算下一期的利息.设本金为a,每期利率为r,本利和为y,存期为t,则复利函数式为y=a(1+r)t.一般地,购买一件售价为a元的商品,采用分期付款方式付款,要求在m个月内分n次将款全部付清,月利率为p,则m个月后本息和为a(1+p)m.第1次还款额为x,则在m-m/n个月后本息和为x(1+p);第2次还款额为x,则在m-2m/n个月后本息和为x(1+p);第i次还款额为x,则在m-im/n个月后本息和为x(1+p);第n次还款额为x,本息和为x.于是所有的还款额产生的本息和为x+x(1+p)n+x(1+p)=根据总售价本息和等于还款额的本息

5、和,付款总额为nx.与一次性付款的差额为nx-a.此模型常用于分期付款问题中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的求解与决策,以及与其他购买方式的优化选择中.解 由已知有a=400 000,p=5%=0.05,m=12,n=4,将这些数据代人,可得x=142 272,则nx=4142 272=569 088,nx-a=169088.所以,分4次付款购买一套商品住房,每期应付款142 272元,总计应付款569 088元,与一次性付款差额为169088兀.解后反思 变式1中的利率计算方式与例1是不同的,因此还款方式与例1也有所区别.由于等额本息中的利率按复利计算,所以第n期还款后的欠款数与第n-1期还款后的欠款数存

6、在一定关系.设贷款总额为a,每期付款为x,每期利率为r,按复递推数列模型常用于已知前后两项关系的数列问题的求解.变式2 甲、乙、丙、丁4人做相互传球练习,第一次由甲任意传给除甲外的其他三个人中的一个人,第二次由接球者再将球任意传给其他三个人中的一人,依此类推,这样共传了4次后,球仍回到甲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式有多少种?分析对这类问题,当人数、次数较少时,常用树状图法或排列组合的知识进行求解.当人数、次数较多时,树状图法显得力不从心,排列组合的讨论也比较繁琐,容易重复或者遗漏.注意到第4次将球传回到甲手中,则在第3次传球结束后球一定不在甲的手中,所以第4次将球传回到甲手中的传球方式的种数,应等于

7、在第3次传球结束后球不在甲手中的传球方式的种数.根据这一特点,可建立递推数列模型解决这类问题.每次传球过程中不会出现失误,即不会出现球落在地上的情形.一次传球活动,只能是一个传球者和一个接球者,即不能出现两个人同时接球.每次传球活动开始时,传球者选择接球者具有随机性.为使问题更具一般性,特进行如下符号说明:共有A1,A2,Ak等k个人进行传球练习;经过n(n2,nN*)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第一个发球人手中,模型重述:第一次由A1任意传给除A1外的其他k-1个人中的一个人,第二次由接球者再将球任意传给其他k-1个人中的一个人,依此类推,这样共传了n次后,球仍回到A1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式有多少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