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学习方式展开的《物态变化》复习课.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4488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项目学习方式展开的《物态变化》复习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以项目学习方式展开的《物态变化》复习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项目学习方式展开的《物态变化》复习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项目学习方式展开的《物态变化》复习课.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项目学习方式展开的物态变化复习课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是不少教师长期以来存在着的困惑,初中物理复习课也一直没有一种很好的策略和模式。不断的“炒冷饭”、简单的知识罗列、满堂的习题训练,或许对于成绩的提升能起到一些作用,但这样的课堂往往枯燥无味,惹人厌烦,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view-6960987.htm基于打破传统,避免简单重复,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自觉地吸收有趣和需要的知识,在复习课中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尝试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开设了一节物态变化的复习课。(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一、项目导入:由传统节气引出的物理问题在新授课时,笔者发现学生对于“

2、露”和“霜”的形成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对于两者之间产生条件的差别并不是很清楚,而且由于很多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是脱节的,所以对于这两种自然现象的成因往往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于是笔者在导入这节复习课时说道:“天气逐渐转凉了,今天老师在出门前翻看了一下挂历,看到了即将到来的两个节气,一个是寒露,一个是霜降。老师想问一下大家,你们知道哪个节气在前,哪个节气在后吗?”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一下子愣住了,且不说很多同学本来就没弄清楚“霜”和“露”之间的成因差别,就算是学得比较好的同学也很难一下子将所学的知识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看到大家都流露出了疑惑的表情,笔者又接着说道:“根据目前的天气变化趋

3、势,总体来说那个排在后面的节气所对应时段的温度,应该高一些还是低一些呢?”想了一下之后,不少同学回答道:“那肯定是越往后越冷。”于是笔者继续说道:“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要探究一下寒露和霜降这两个节气,到底哪个代表着天气将更冷了。”本节课的导入并不是直接指向课程的学习目标,但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到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个任务的完成,可以加深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这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有效教学提供了保障。二、项目实施:将知识复习穿插于任务活动在引出本节课的任务后,笔者首先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要,来尝试着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很

4、容易就想到了,可以模拟“露”和“霜”的形成,然后分别测出两者产生时的温度,再进行对比就可以了。但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模拟“露”的形成还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镇饮料瓶的外壁会“出汗”,但对于如何模拟“霜”的形成就不是很清楚了。于是笔者指着上课前给每组同学准备的两个小烧杯说道:“老师会在你们的两个烧杯里都放一些冰块,然后在其中一个烧杯里再撒一些盐,过一会儿请大家仔细观察两个烧杯的外壁会出现怎样的不同情况。”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大家瞪大眼睛观察着两个烧杯,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叫道:“化了,化了,杯子里的冰开始融化了。”这时,笔者就以冰块变成水的现象为切入点,和大家一

5、起复习了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在复习完“熔化”和“凝固”的知识点后,让大家继续观察烧杯的外壁。不少同学发现未加盐的烧杯外壁开始出现小水珠了,于是笔者问道:“你们知道这些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吗?”不少同学马上就说出了答案:“水蒸气降温形成的。”这样再复习物质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就水到渠成。当这部分知识复习完之后,加盐的那个烧杯外壁开始出现了一些小冰粒。可能是平常很少见到霜的原因,大家都很兴奋,于是笔者借着“霜”的形成和大家一起复习了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点。其实这一时段的授课并没有加入什么新的知识点,可是因为有了任务的引领,所以这段时间的学习对于学生

6、来说并不枯燥,而且在“冰变水”“露的形成”“霜的形成”三个现象的中间插入相关知识点的复习(教师要在课前多斟酌,把时间安排好),既形象直观,又不会让学生觉得冗长无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三、项目评价:从交流思辨到操作细节大部分同学看到加盐的那个烧杯外壁出现霜后,笔者让他们分别测一测两个烧杯内固液态混合物的温度,以此来比较“露”和“霜”的形成在温度条件上的区别。几组学生在交流自己得到的数据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有的组测得的没有加盐的那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零下1.5左右,而有的组测得温度则为0左右;另一个问题是学校所提供的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零下2,而加了盐的那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学生

7、所用温度计量程的下限,没有办法精确测量。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启发学生思考:“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呢?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一会儿就得出了答案:换一个量程大一些的温度计就可以了。而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在经过了重新测量和讨论之后找到了原因: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的大部分区域碰到的是冰块,所以导致测量结果偏低。接着这两个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复习了温度和温度计使用的相关知识点。复习完相关知识点之后笔者又抛出一个问题:“现在你们知道寒露和霜降哪一个节气之后的天气将更冷了吗?”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之后给出了答案:应该是“霜降”,因为虽然我们没有测出加盐的那杯(外壁出现霜)

8、冰水混合物的确切温度,但它的温度是低于零下2的,肯定比没加盐的那杯(外壁出现露)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也就是“霜”的形成比“露”的形成需要更低的温度。四、项目拓展:把物理学习延伸至生活社会本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是,让大家回家上网查一下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相对应的大致时间,并尝试着在其中寻找与本章联系比较紧密的物理知识,留待下节课进行交流。这样的安排,可以将物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同时也不需要学生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本节课将“比较寒露和霜降到底哪个节气代表着天气将变得更冷”作为任务贯穿整个课堂,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完成了对物态变化这章内容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