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教案资料教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2873279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文化比较教案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西文化比较教案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西文化比较教案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西文化比较教案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西文化比较教案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比较教案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文化比较教案资料教程(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文化比较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周易彖传 主讲教师:熊斌第一章 导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西方对“文化”的界定,并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和联系;领会大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中中西文化比较的现实意义。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文明的区分;大学生需要人文精神的熏陶。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为主五、作业:1、试述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2、概要说明文化的主要特征。六、参考书目:1、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导论部分2、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第一章七、教学内容:一、文化释义(一)中国对文化的界定 1、文化的原意:“人文化成”,“以文教化”

2、,“文治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应。 “文”的本意,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等;又由纹理之一导出装饰、人为加工、经纬天地,与“质”相对称;进一步推衍为美、善、文德教化,以及文辞、文章,与“野”对称,或与武事对称。 论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化”则有变、改、化生、造化、化育等意。归纳起来,“化”的含义是,二物相接,其中一方或双方改变性质形态,引申为教行、迁善、告谕使人回心、化而成之等。两者连用,最早见于周易彖传: 刚柔相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指天道自然规律,“人文”指人伦社会规律

3、 中华之“华”,意指具有文化的民族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指用体现道德政治伦序的诗书礼乐教化世人,与武力征服相对应。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以化成天下也。(二)西方对文化的界定Culture源出于拉丁文,有耕作、加工、修养、练习、留心、教育、礼貌等多种含义,包含着通过人为努力摆脱自然状态的意味。Cultivate:耕作、栽培、建立、发展Cultivated :耕种的、有教养的Cultured: 有教养的英国文化学者泰勒: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文化、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

4、力和习惯。(三)文化与文明的区分civization来自拉丁文civitas(城邦),法国的启蒙学者最早使用这个词,指对技术进步、知识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朦胧向往。文明与野蛮相对应,用来指一种社会进步的过程。德国人则用文化来指宗教、艺术、思想等精神方面的事物,而文明者用来指政治、经济等社会中的现实事物。一般来说,文明是人类创造的伟大成果,它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我们大致把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类。而文化则较多的指人类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二、当代大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的迫切性人文学科(humanities)与科学(science)的区别 humanitie

5、s:the subjects of study that concerned with the way people think and behave,for example,literature,language,history and philosophy. science: knowledge about the structure and behaviour of natural and physical world,based on facts that you can prove,foe example by experiments.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科学能解决人生的问题吗?当代

6、大学教育人文教育的缺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学生们培养成独立、自由并向善的人。也就是说,将学生们培养成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在今天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掌握了大量的书本上的知识,但是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缺乏追求自由和正义的精神。这使得学生们成为知识上的巨人、精神上的侏儒。科学昌明、实利主义的时代需要人文关怀科学的进步离不开人文精神何兆武先生回忆六七十年前的西南联大时,发现教学自由和学术自由是其辉煌的重要原因。他说:“联大老师讲课是绝对自由的,讲什么、怎么讲全由教师自己掌握。”何先生还指出,今天的教育处处讲求统一的模式、标准教科书,甚至标准答案,可是,“如

7、果大家都按一个思路想,科学怎么进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凸显人文教育的重要性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复兴 GDP数量的增长并不表示综合国力的增长,奥运金牌的第一也并不表示中国已经是体育强国。2、对青年一代来说,我们更需要的是独立而灵动创造性思维、深厚的文化底蕴、健康向上的自由意志 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不应当教育孩子只去适应当下的社会,为了适应而被迫改变自己,甚至放弃高远的目标和理想。康德曾经指出,对孩子们的教育不应以人类的当前状况,而应以人类将来可能的更佳状况-即合乎人性的理念。他告诫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通常但实际上他们应该把孩子教育得更好,这样才可能在将来出现一个更佳的状态

8、。” 三、中西文化比较的当代意义(一)中国在近代遭遇“两千年未有”之变局“:”同化相承“的古老文明遇到了挑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就是中国被动学习西方、融和西方文化的过程。西方文化的特点是”融合更新“。 1、太平天国运动标志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衰落 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红楼梦 2、器物引进:洋务运动(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失败3、制度引进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效仿日本明治维新 辛亥革命(章太炎、孙中山) -形式上成功、实质上失败 4、国民性改造-五四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鲁迅:什么是中国文化?就是奴才侍奉主

9、子的文化。胡适:在一个遍地都是奴才的国度,是无法建立起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共和国的。(二)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五四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完成启蒙的任务 主体性原则与民主、科学观念(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中国文化:同化相承(米亚得现象)-循环、轮回 西方文化:融和更新-进步、直进 2、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反差 法制观念的缺失 价值观体系的重建(三)中西文化差异举例赵承熙与马家爵的不同境遇第二章 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雅斯贝尔斯关于文化的“轴心时代”说;了解中西文化形成的地理基础以及由于这种基础而形成的农业文

10、明与工商业文明的差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中西方的自然差异地理;由于地理差异而导致文化类型的差异;农业文明与工商业文明的本质差别。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为主五、作业: 1、试析自然条件对中西方文化形态形成的影响。六、参考书目:1、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第一章“文化生态”解说。七、教学内容:一、人类文化的起源-“轴心时代”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

11、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虽规模

12、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二、中西文化形成的地理基础黑格尔:助成民族精神的产生的那种自然的联系,就是地理的基础。我们把它(自然的联系)看作是“精神”所从而表演的场地,它也就是一种主要的、而且必要的基础。我们要知道各民族所占据的土地的自然类型和生长在这土地上的人民的类型和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不应该把大自然估量得太高或太低:爱奥尼亚明媚的天空固然大大地有助于荷马诗的优美,但是这个明媚的天空决不能单独产生荷马。而且事实上,它也并没有继续产生其他的

13、荷马,在土耳其的统治下,就没有出过诗人了。(黑格尔历史哲学)马克思: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元谋猿人、北京人、蓝田人、柳江人等原始人类化石告诉我们,早在数万年前,我国的广阔疆域内就出现了人类的身影;而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河姆渡文化、三星堆文化等历史遗迹更向人们昭示数千年前华夏文明就已经在东亚大陆上崛起。古老的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大多分布在江河流域的河谷地带或冲积平原上。东北: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流域中原:渭河、黄河流域南方:江汉、江淮、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1、 古老的华夏大地的地理

14、特点(1) 幅员辽阔、腹地纵深:纵横5000余公里,面积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79条,仅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及大水系的流域面积就达数百万平方公里,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希腊等世界古老文明的发祥地都无法与之相比-土地肥沃、物种繁多,从而有着丰饶的生存资源和广阔的回旋余地,使得中华文化始终能保持延续与完整,不像世界其它古老文明那样遭到毁灭或中断。(2) 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不仅有大川大河,也有绵延的崇山峻岭,海拔4500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面积就达200万平方公里。而塞外的沙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的黄土高原、东部高原、西南部的大盆地以及1.8万公里的海岸线表明了中华大地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为中国多民族、多源流的文化系统创造了条件。(3) 气候温暖湿润: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南北跨热带和温带两大气候带, 而温带区域最广(90%以上),其中有一亚热带和暖温带所占面积最大。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