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帅部拖慢闪击战.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2505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帅部拖慢闪击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统帅部拖慢闪击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帅部拖慢闪击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帅部拖慢闪击战.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帅部拖慢闪击战二战期间,世人对于德国军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凶狠迅捷的“闪击战”。“闪击战”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是攻击发起的时机正确、攻击的目标出乎敌人的意料、成功的欺骗行动以及全新的飞机与坦克结合的战术。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高效的指挥模式同样不容忽视。 “闪击战”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一个“快”字,如果指挥方式不能适应快速的作战行动,那么,“闪击战”是快不起来的。战争开始时,德军较好地运用了老毛奇所创立的委托式指挥,因而指挥系统运转顺畅、反应灵敏,有力地支撑了“闪击战”的实施。在“闪击战”实施的过程中,德国指挥官通常只是给下级指挥官提出作战行动要达到的目标、明确总的作战意图,并提供完成任务所需

2、要的资源。而下级指挥官在明确了上级的意图之后,就以此为依据,自行采取作战行动。二战初期,德军前线指挥官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往往只受作战条令的约束,不会受到上级命令的过多制约。希特勒也坚持了这一指挥方式。例如,在1940年的西部战局中,古德里安受领的任务是越过卢森堡国界,经过比利时南部,一直到达色当,渡过缪斯河,在那里建立一个桥头堡阵地。对于之后的攻击方向,希特勒征求了古德里安的意见,古德里安说应该通过阿敏斯,直向英吉利海峡进发。希特勒表示同意。而随后的作战,古德里安再没有接到过任何命令,一切都由他自己决定。对于这一时期德军高效的指挥方式,很多那场战争的亲历者给予了高度评价。曾经担任德军副参谋长的

3、瓦尔特?瓦利蒙特就认为,二战初期,德军内部上级指挥官给下级的“指令”,通常都不是死板而详细的“命令”,而只是概略的任务规定,给下级指挥官留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当时,统帅部也很少越级、过细地干预下级的作战指挥。高效的指挥方式加上“闪击战”的运用,使德国在二战初期就像一辆无坚不摧的战车,以惊人的速度轰然前进。德军在二战前期,将传统的高效指挥方式与“闪击战”相结合,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然而,随着战争的发展,德军统帅部被胜利冲昏头脑,抛弃委托式指挥方式,采用“官僚气”浓厚的指挥方式,将指挥职权高度集中,导致下级指挥官不得不就作战指挥问题反复向上级请示,甚至为了等待上级的指示而错失战机。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

4、就与希特勒本人对前线指挥官不适当的干预有着直接关系。当战役进行到关键环节时,德军前线指挥官曼施坦因的手里,有整整三十万的战略预备队还没有使用,而苏军此时已经无兵可调。同时,一线德军虽然历经激战,但依然拥有较强的作战实力,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相当可观的进展,并包围苏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苏联似乎已经无力挽回即将失败的颓势。就在曼施坦因认为德军已经到了胜利的边缘时,希特勒却对他的指挥进行了很不合适的干预。由于对战局形势判断错误,希特勒决定放弃库尔斯克,将本来能决定战役胜负的预备队调离,而把库尔斯克战役最初的全部构想和曼施坦因利用近乎完美的战术苦战的成果,完全丢弃。除了

5、对于战略与战役指挥经常进行错误的干预,希特勒甚至还频繁地越级指挥战术级的作战行动。据相关文献透露,希特勒甚至对陆军营级作战单位的调动都要进行直接干预。德军指挥官的才华由于希特勒的干预而无从施展。除了希特勒以外,德军的指挥部门也开始趋向于过细干预下级的指挥与作战行动。根据瓦尔特?瓦利蒙特的描述,“1939年,国防军统帅部的指令只下达给陆、海、空三军总司令部,后来,统帅部开始将指令下达给下属单位,数量与日俱增,同时也逐渐失去它原来的特性”。由于德军的作战指挥方式日渐死板,严重扼制了下级指挥官的主观能动性与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加之整体战场环境的变化,使德军的“闪击战”渐渐失去原来的锋芒,德军开始由胜利走向失败。 (摘自军事文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