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曲周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69559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曲周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曲周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曲周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曲周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曲周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月考答案1.答案:C解析:宗族关系强调的是血缘,材料中未涉及,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皇宫的位置,不是统治疆域的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到“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说明天子地位的提高,即君臣关系的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皇宫的位置,不是宫殿模式,故D项错误。2.答案:C3.答案:C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远离王畿地区”、“其青铜等器物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却使用与周王朝相似的器物,这说明分封制有利于将青铜文化等中原文化传播至边远地区,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礼乐制度尚未遭到

2、破坏,A项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远离王畿地区的异姓诸侯国所用的青铜器等器物并非都是礼器,也有可能是兵器,B项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华夷观念是不利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D项不符合逻辑,故D项错误。5.答案:B解析:本题材料提到,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这反映了从诸侯争霸到秦国统一六国,完成统一,结合所学知识,秦朝设郡县制以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元代的圆署制度。题干强调的是元代地方政务的处理方式,中书省是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排除A项;元代行省官员既有蒙古人,又有色目人、汉族人,只是比例不同,无法从材料判断是否减少

3、政权的民族色彩,故B项错误;圆署制度的决策方式是集体讨论决策,相互分工合作,彼此牵制,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故C项正确;元代对君主专制有一定制约作用的是中书省,而非圆署制度,排除D项。7.答案:D8.答案:D9.答案:B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说明内阁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这种制度显然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故C项正确;内阁权力取决于皇权,不会形成制约机制,也不取决于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故AD项错误;内阁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中枢机构,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并不是灵活多变,故B项错误。11

4、.答案:D解析:12.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A项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且清朝中央集权强化,故B项错误;当时不存在宰相一职,排除C项;军机处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且为皇帝所直接控制,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项正确。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题干中武则天对三省六部制的调整,分割了宰相的权力,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体现,这有利于皇帝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错误,实际上中书、门下二省的权力被分割;B项不是武则天的主观目的,而是她这一做法的是客观影响。14.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读图获取有效信息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5、,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直接原因,根源在于地方王国势力威胁到中央集权,排除A项。推恩令的根本宗旨是解决王国势力的威胁,不可能中央向地方妥协,只不过方式比较温和,故排除 B 项。汉武帝的政治改革与思想改革根本目的都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此目的具有同向性,从示意图可以直观看出,“推恩令”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体现了当时统治者的政治智慧。故选D项。15.答案:B16.答案:D17.答案:C18.答案:D19.答案:B20.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信息“日夜商贩而南”、“日夜商贩而北”,

6、指的是当时发达的长途贩运贸易,这种贸易促进了南方和北方之间商品流通的活跃,所以应选D。材料中并未提及南北方贸易的活跃是由某地区的商人群体促成的,A错误。材料中仅提及了南北方的贸易,全国性的统一市场从战国以后就出现了,C项错误。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21.答案:C2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农业的发展,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浼亡”可知当时的土地兼并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内容,排除C项;题干说的是操纵物价,而非操纵税收,同时税收是由政府部门管理征收,而非富商,排除D项。2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清初的“更

7、名田”及其实质。本题解题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更名 田”的规定内容可以看出清朝政府对原来明朝藩王因为战乱荒废或者已经有人耕种土地明令为现有耕种之人所有,这是对土地所有权的变更,所以本质上是封建生产关系领域的局部调整。故正确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都是该项政策的积极作用。24.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决策机关,依据材料,五百人议事会成为最高的行政机关;雅典法律对外公布并公开;陪审法庭是司法和监察机构。体现雅典权力机构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分离倾向,故选A项。2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将法律进行细致的科学分类,体现了罗马法的科学、理性精神,故B项正确。A项,

8、材料并未体现罗马法的自然法精神,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罗马法的法治理念,故排除。D项,材料主要体现罗马法的科学分类方式,与契约精神无关,排除。26.答案:D27.答案:C28.答案:A解析:题干的主要观点是雅典民主制是古希腊灭亡的真正原因,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可知,B、C、D三项都是雅典民主制的弊端,可以证明题干观点。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有利于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29.答案:D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到贵族,更没有偏袒贵族、随意曲解法律之嫌,故A项错误;乙本人可能对甲的房子倒塌负有责任,但是犯罪是否成立,必须经过法庭辩论环节;而乙没有到庭,所以也无法给乙定罪,体现了判案的慎重,

9、故B项错误;“在乙到庭自辩之前,暂定无罪”体现审判程序合法,故C项错误;结合前面分析及材料“不管乙有没有犯罪,不应该由乙的儿子承担,因此乙的儿子理所应当被无罪释放”,充分体现了罗马法审判程序和司法判决的公平公正性原则,故D项正确。30.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的描述可知,对雅典的政治文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这是观点认识上的偏差。共同的错误在于都是站在当代的角度、按照当代人对民主政治的理解出发去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即过分美化和过分贬低。材料中的前一种观点承认了有点民主的阶级性,排除D;BC叙述错误。所以答案选A。二、材料题31.答案:1.趋势:相权不断被分割和削弱;相权由

10、实到虚,地位下降;由合法独立权力变为皇权附庸。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8分)2.积极影响:行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和完善,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完善具有重大意义;一定程度上牵制皇权,平衡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有利于国家政局稳定,政治清明;辅佐皇帝决策机要,对提高行政效率以及减少决策失误具有重大作用。(6分)消极影响: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造成政治动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解析:第(1)问第小问根据材料提炼相关信息概括得出;第小问根据所学历代封建王朝皇帝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不断通过分化事权或者另立机构的方式削弱相权得出。第(2)问

11、要一分为二进行作答。一是积极性,根据所学宰相制度作为君主专制制度的组成部分,在官僚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隋唐之后特別是宋朝以来,宰相多出身科举,本身具有较高的素养,且是文官集团的首领,对皇帝的怠政和独裁存一定的制约作用,以及材料一“秦统一全冈后.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即宰相,是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百宫,内与皇帝参决军国大书,外则总领朝政百官,综理朝政”得出。二是消极性,根据材料二“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分析概括。32.答案:1.变化: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民出现了阶层分化;租佃关系普遍。(任三点6分)2.现象:江浙成为全国市场的中心;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江浙成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原因: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10分)3.依据: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政策原因: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6分)解析: -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