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4.8 解放战争教案8 必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67801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4.8 解放战争教案8 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4.8 解放战争教案8 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4.8 解放战争教案8 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4.8 解放战争教案8 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4.8 解放战争教案8 必修1.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 解放战争 教案(新人教必修1)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引言描述了较场口血案的具体情形,一方面反映了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心向和平,争取和平建国的愿望。另一方面对照出国民党反人民、打内战的反动本质。 重点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 1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2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思考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共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内战的爆发”,分两个阶段讲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阶段是实行国民党

2、“假和平、真内战”策略之时,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形式是和平的,斗争方式是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尽一切努力争取民主、避免内战。第二个阶段是国民党发动内战,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建议老师先补充抗日战争以后,中国国内阶级矛盾变化的情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发展或解决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2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就当时局势,从国共两个方面分析谈判的原因。国民党方面,一来由于国际国内的舆论给蒋介石一定的压力;第二,也是最关键的,即蒋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

3、因此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中共方面,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陪同下,由延安飞抵重庆。毛泽东抵达重庆,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欢迎。经过43天的谈判,国民党当局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经过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课本列举了四点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合法地位问题,虽然中共做出了巨大让步但仍未达成协议,体现了蒋介石消灭中共的根本意图。重庆谈判的意义:第一,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第二,

4、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第三,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3政协会议。经过激烈讨论,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4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国民党很快撕毁了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1946年夏,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在防御作战阶段中,执行了毛泽东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及地方为主要目标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依靠上述作战方针,逐步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

5、争取了力量对比和战略形势的根本改变。至1947年 2月,解放军歼敌七十多万,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由于力量不足,改为重点进攻。解放军仍然在毛泽东“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思想指导下,采取运动战方式,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进行的重点进攻。 第二个子目“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也讲了两个阶段:一是战略反攻阶段,二是战略决战阶段。 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经过一年作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的原因可以结合学思之窗的内容,引

6、导学生思考,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支援战争。这一切都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2战略决战。课本介绍了中共中央决定进行决战的原因,因为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教师可补充力量变化的具体表现在于:国民党军队的数量迅速下降,士气低落,尤其是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处境十分孤立。与之相对应的是人民解放军的数量迅速增加,装备有了很大改善。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7、,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建议通过放映纪录片或讲解地图,使学生了解三大战役的概况。 第三个子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国共北平和谈。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后,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所提八项条件为基础进行谈判,企图以谈判为手段,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划江而治,以便卷土重来。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其奸,但仍从尽快结束战争,实现和平的愿望出发,同意谈判。谈判中,中共代表团明确表示,无论谈判成功与否,人民解放军都必须渡江,“长江在历史上从来没有阻止过中国的统一”。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谈判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其假和

8、谈的骗局彻底暴露,美蒋“守江谋和”的图谋终成泡影。 2渡江战役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中、东、西三路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23日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从国内、国际和思想三个方面来概括:其中,国内意义强调实现了中国的独立、统一;国际意义强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鼓舞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思想意义强调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从五个方面加以概括:由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9、有广大群众的支持;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其中“理论指导”是灵魂,革命“道路”是方向,“群众支持”是基础,“革命军队”是中坚,“统一战线”是保障。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内战的爆发”一目建议:教师在讲此目之前,与学生明确解放战争时期指的是1945年8月到1949年10月。在此期间,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对抗。由争取民主和平走向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进行了两种命运和前途的激烈斗争。 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主要以和平方式争取民主和平的阶段:1945年8月

10、至1946年夏,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三年战争阶段。三年战争阶段又可分为三小段:从1946年夏至1947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进攻;1947年6月至1949年1月,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1949年1月至1949年4月,解放战争胜利。 在讲述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策略时,教师可对比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与的行动,突出的反动本质。在讲述重庆谈判时,可引导学生讨论毛泽东该不该去重庆谈判?认识中共争取和平、揭露阴谋的策略;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的气概。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一目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看资料回放,要解释清楚什么是“内线作战”“外线作战”?“内线作战”是指解放区军民在解

11、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属于战略防御性质的作战;“外线作战”是指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攻,属于战略进攻性质的作战。教师可提醒学生关注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的时间为1947年6月,即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还未结束之时。提问:“为什么此时提出了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的任务?原因在于:如不主动打出去,“敌人吃我们的小米”“烧我们的房子”的状况就会时时发生。只有打出去,才能减轻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力,减轻解放区财力、物力的消耗。教师在分析完战略反攻的必要性后,可引导学生分析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的可能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较量和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国民党反动派和人民革命力量

12、对比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具备了向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的条件。 关于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可引导学生思考“中共中央为什么选定中原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你对这种选择作如何评价?”选择的原因之一,此地是国民党军队兵力空虚之地,联系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说明国民党军队主力集中在陕北和山东;原因之二,此地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可西扼武汉,东下南京,所以,出击中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大战役 建议教师运用地图或制作多媒体课件,反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形势。教师可对学生指出三大战役是一次伟大的战略决战,需要贯彻分批歼敌的方针。然后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依次讲授三大战役的过程。在讲授过

13、程中,引导学生“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淮海战役的首战突破口选择在何处?”“在平津战役中,解放军是怎样截断敌军西窜南逃退路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一目建议教师在此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思考: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可通过总结本单元中介绍的近代以来,中国各个阶级和阶层抗争、探索的失败教训得出这一结论。 为什么说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可总结:1840年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社会向何处去,当时有几种前途命运可供中国人民选择:一是帝国主义千方百计要变中国为他们的

14、殖民地,这是中国人民所不能允许的。中国人民奋起抗争,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二是旧式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表明此路不能。三是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近代史中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曾经选择的道路,但是一个接一个的救国方案伴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而流产。因为帝国主义强大,封建势力强大,中国资产阶级软弱,使中国没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百年代历史所证明了的。四是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为中国提供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率领中国人民选择了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千方百计阻挠、破坏、残酷镇压,甚至相互勾结,共同阻止中国人民走这条道

15、路,但最后都没有得逞。这是因为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对中国人民110年拼搏、抗争、探索所作的最后裁决,是符合历史进步的正确选择。 2教学案例 案例一导入 出示图片 2005年“胡连会”(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 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实现其破冰之旅时提到:“当年走得不容易,现在回来也不容易”。为何他说当初走得不容易?为什么回来后的连战提到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现实和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也许同学们通过今天对解放战争的学习,能对今天的胡连会有更深的理解。 案例二导入 请同学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指出中国在抗战中付出巨大民族牺牲、作出的巨大贡献,为中国在二战后期赢得了四大国的地位,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面临民族复兴的极好机遇。然而接踵而来的内战又使中国与这次绝好的机遇失之交臂。由此导入新课。 案例三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及中共的对策 出示材料: 师: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和我国的同胞,相信这个战争是世界上文明国家所参加的最后一次战争。我们所受到的凌辱和耻辱,非笔墨和语言所能罄述。但是,如果这个战争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后战争,那么对于凌辱和耻辱的代价的大小和收获和迟早,是无须加以比较的。 我相信今后地无分东西,人不论肤色,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