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6417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 1.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1.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A. 年龄长幼B. 贤良优次C. 才能学识D. 血缘亲疏【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立子以贵不以长”,可排除A项;依据材料中的“立嫡以长不以贤”,可排除B项;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周代王位继承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其依据的标准就是“血缘亲疏”,所以排除C项,选择D项。2.

2、秦始皇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的核心是A.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 中央设三公九卿C.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这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由此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地方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其核心正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因此A选项正确。B、C选项

3、都是在皇权至上的基础上建立的该制度的具体体现;D选项不是该制度的核心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 实行察举制度B. 独尊儒家学说C. 实行郡国并行制D. 全面推行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可知汉代出现了诸侯威胁中央的状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的,故选C项;察举制度属于选官制度,不会造成此类现象,故A项排除;独尊儒家学说有助于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B项;全面推行郡县制度不符合汉

4、初的实际情况,故排除D项。4.北宋宰相出缺时,皇帝经常让某类官员代宰相之职。北宋宰相经常空缺,该类官员往往成为北宋亊实上的宰相。该类官员最有可能是A. 枢密使B. 参知政事C. 刺史D. 三司使【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宰相出缺时,参知政事代行宰相之职,参知政事往往是北宋事实上的宰相,B项正确。枢密使负责军事,与题干不符,排除A。刺史制度是汉武帝设立,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宋朝刺史一般作为虚衔,任者并不赴任,排除C。盐铁户部度支等三司使,总管国家财政,分割相权,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5.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

5、,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A. 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 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C. 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 促成了国家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结合所学可知,无论出身高贵还是低微,科举应试者都需要进行同等严格的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依据,与应试者的身份地位无关,不是实现了王公子弟与百姓的完全平等;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科举考试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科举考试促进国家统一的作用。故正确答

6、案为C选项。6.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为解决这样一问题,明太祖A. 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C. 设立内阁分理政务D. 设立宰相分理政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与材料中“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相符,故A项正确;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与材料中

7、“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为解决这样一问题”不符,故B项错误;明成祖时“内阁”出现,与材料中“为解决这样一问题,明太祖”不符,故C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才出现“这样一问题”,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7.北京故宮太和殿旁有一处不起眼的“偏房”,它曾是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的权力中心。这个“偏房”的出现说明A. 君主专制高度加强B. 相权被大大削弱C. 内阁掌握了票拟权D. 皇权被宦官架空【答案】A【解析】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材料中“偏房”就是军机处办公场所,这一机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故A项正确;丞相在明朝就给废除了,故B项错误;内阁

8、在清朝权力下降,故C项错误;皇权被宦官架空是明朝后期,故D项错误。 8.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是A. 间接民主B. 直接民主C. 人人平等D. 机会至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通过题干中的“雅典所有的官职(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可知是直接民主,所以B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9.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

9、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A. 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B. 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C.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然法原则D. 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可以联系万民法出现的原因,即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矛盾,为了处理罗马帝国境内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万民法应运而生,故D项正确。A项是十二铜表法的作用;B项是公民法的特点,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

10、事纠纷;体现自然法原则不是万民法取代公民法的原因;故ABC三项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万民法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结合所学公民法与万民法的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10.1711年,英国下院通过对法停战法案,但被在上院占据多数辉格党贵族所阻挠。为此,安妮女王于当年年底一次将12名托利党人封为贵族,改变了上院党派力量对比,使英国退出了战争。这说明当时英国A. 国王仍拥有一定权力B.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C. 上院的权力大于下院D. 国王权力高于议会权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女王通过封脱利党人为贵族改变上院党派力量对比的方式,使英国退出战争,这说明了

11、英国国王仍拥有一定权力,A正确。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不代表国王无权,B错误。此题不涉及上院与下院权力大小的对比,C错误。权利法案颁布时,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军事权和征税权等权力,但国王依然保留行政权。本题即考查此点,学生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1.英国史的作者指出,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作者认为“光荣革命”的“光荣”在于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流血冲突B.

12、 解决了英国国王和议会间的矛盾C. 国家实际权力转移到了议会手中D. 议会通过和平方式掌控国家政权【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及关键词“是不流血的”可知,作者认为“光荣革命”的“光荣”在于议会通过和平方式掌控国家政权,D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了流血冲突,光荣革命只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A错误。光荣革命并未解决英国国王和议会间的矛盾,B错误。材料中作者的意思是指光荣革命的手段方式“光荣”,并非指权力的转移,C错误。12.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和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规定两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但两国国情不同,具体制度上也有所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是A. 国家元首是否拥有实权B. 是

13、否实行责任内阁制C. 是否采用权力制衡体制D. 参众两院是否选举产生【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都是国家元首,都拥有实权,A错误。法国实行了责任内阁制,美国没有,B正确。两国都有权力的制衡体制,C错误。两国的参众两院都是由选举产生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美国和法国的共和政体。本题较为简单,学生只需识记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3.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反映出A. 总统行政权受到议会干涉B. 法国不适

14、合采用共和政体C.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D. 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较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含蓄地通过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材料中总统与议会的身份和职衔被承认,故A项错误;1875年,从法律上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材料中也表明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法国议会只以一票的优势确立共和政体及“戏称”等,充分说明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的中心国家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对法国影响最深刻,故D项错误。14.史学界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模式划分为三种:英国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与法国“政局动荡,曲折复杂”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特点相比,德国的政治民

15、主化进程呈现的特点是A. 王朝战争,君实宪虚B. 捍卫统一,平定内乱C. 政局稳定,和平斗争D. 相互妥协,渐进改革【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但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B项是美国的特点,排除;CD项是英国的特点,排除。15.“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拒不承认劣势和衰退”、“继续沉睡了二十年”等信息体现了中国国门初被打开,清朝统治者仍然没能认清形势,符合材料所述的是鸦片战争,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开始,不符合“继续沉睡”的意思,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不符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开始“新政”,不符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