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一中、金山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66410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珠海一中、金山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珠海一中、金山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珠海一中、金山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珠海一中、金山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珠海一中、金山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年5月本试卷共页,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

2、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对于大禹的传位过程,战国时期儒家的说法是伯益主动让位于启,法家则说是启在与伯益的武力争夺中获胜而即位的。这种差异源于二者A对占有史料考证的不同B应对社会变革的主张不同C对诸侯争霸的态度不同D在各国受到的重视度不同2 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这些做法有助于A纪传体例的推广 B君主权威的神化C宗法观念的强化 D华夏文化的传承3

3、 汉武帝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为中朝之主。从此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这种做法A使相权受到了制约 B导致武将专权局面C致使行政机构膨胀 D推动决策权的转移4 汉朝建立初期,封瓯越、闽越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承认原秦朝南海郡尉赵佗自立的南越国;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这些做法表明统治者A大体承接了秦朝政制 B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C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 D大力简化地方行政层级5 汉初,根据军功大小选任官吏,“吏多军功”;但汉武帝时,明文规定可经丞相、列侯、郡守推举人才,经考核后任以官职。这一改变旨在A削弱丞相的人事任免权 B提高官员群体的素质C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

4、胁 D打击军功地主的权势6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组织屯田A解决了北方的饥荒问题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D推进了北方的统一进程7 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A提升民族认同 B化解民族矛盾 C继承华夏传统 D促进民族融合8 右图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示意图,图中所示局面的出现A推动了国家政治中心的东移B加速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有利于阻止北方民族的南下D瓦解了唐中

5、央在北方的统治9 右图是唐朝贞观年间人口密度分布图。据图可知,当时A黄河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长江流域B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南方各地经济水平较为接近D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比较突出10唐代科考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同时也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称为“公荐”。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选官方式有察举的痕迹 B科考中腐败现象较严重C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 D选官制度缺乏客观标准11韩愈依据公羊春秋的“尊王攘夷”斥佛教为“夷狄之教”,提出拆毁寺观为民居并让僧尼还俗的主张,但皇帝并未采纳。后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而被贬谪。据此推断,当时A崇佛抑儒成为国策B儒学复兴运动兴

6、起C儒释交融不断增强D佛教世俗化的完成12关于赵匡义(宋太宗)在陈桥兵变时是否建议太祖“禁剽劫”,宋太宗时第一次修订太祖实录,“禁剽劫都城实为太祖自行约束”。宋真宗时重修太祖实录,“遂相与扶太祖上马,拥逼南行。匡义立于马前,请以剽劫为戒”。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A史著编撰体例 B史著编撰意图C史学家的学识 D史料运用方式13史书记载,宋仁宗自己曾经对臣子表示:“措置(处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这表明A理性思考影响君主施政 B丞相制可以消除决策失误C宋代君主权力有所削弱 D宋仁宗无意加强君主专制14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

7、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A重视人的内在完美 B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C强调对物理的探究 D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15北宋政府允许儒家经典大量刻印,而对于天文图谶、明教经像、边机时务、法令、历书、会要、实录等图书则明令禁止出版。北宋政府此举旨在A引导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 B垄断印刷行业的新技C完善科举考试的内容体系 D使出版业贯彻国家意志16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并追封朱熹为“太师”,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宋理宗的言行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C扩

8、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D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17明清著名文人学士的文集中有许多商人的墓志铭、传记、寿序等,如王阳明的节庵方公墓表的传主就是富商方节庵。这反映出当时A弃儒从商风尚的盛行 B传统四民秩序的瓦解C工商皆本思想的形成 D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18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减免土地税成为惯例。常常“一年蠲及数省”或“一省连蠲数年”,全部免征当年的应纳钱粮。这一做法旨在A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为推行新税制创造条件C推动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 D增强民众对朝廷的认同19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鸦片的蔓延已经引起了大清帝国的警觉,大清帝国试图取缔鸦片贸易,但却遭遇了大英帝国的强烈抵抗,于是第一次

9、中英战争在1840年爆发了。“材料表明A鸦片输入威胁到大清的统治 B禁烟运动是战争的诱发因素C战争是鸦片贸易偶然导致的 D商业纠纷是战争爆发的根源20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骞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据此可知耆英A肯定了自由贸易理论 B主张对英国实行贸易制裁C主张以贸易笼络英国 D逐步调整了天朝上国心态21据史载:1873年,列强使节要求参加同治帝亲政典礼,并要求觐见时采用西礼“折要者三”,廷臣尤为反对。几经交涉,清廷谕令照西礼执行。这表明A.列强试图干涉中国内政 B.清廷竭力维护国家主权C.中国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D.

10、传统外交机制难以维系22“这些年来,正是这个叛逆集团把大清帝国的统治推到了被颠覆的边缘”。然而,“这两兄弟”却“扮演了希腊战神阿伽门农和斯巴达王的角色”,“各种荣誉和官职像流星雨般落到他们头上”,“如此高贵的爵位一直是属于满族独享的荣耀,在满族人征服汉人以后,还没有把这种称号授给汉人的任何先例”。这段材料可以佐证A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B选官制度发生重大改变C“民族主义”的巨大作用 D晚清中央集权危机出现23“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面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中国乃不国矣。”直接造成中国出现上述危局的战争是A甲午中日战争 B鸦

11、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 D第二次鸦片战争24甲午战争的结果,在中国近代相当长时期内导致人们对洋务运动全盘否定,对明治维新则无限拔高。这主要因为A.甲午战争重挫了民族自信心 B.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迫切性C.历史评价受到留日学生影响 D.中国综合国力发生巨大逆转25按照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惩治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一百多人,包括郡王、亲王等皇室成员,大学士、六部尚书、地方督抚等高官。这一行为客观上A.加剧了统治阶级排外情绪 B.减少了清朝上层阶级改革阻力 C.扑灭了中国人民反帝运动 D.反映了列强反封建专制的态度26关于清末新政的总体研究,可以把20世纪80年代末

12、90年代初作为分界线。此前的研究主要是作为辛亥革命的背景来叙述;此后则把新政作为转型现象进行专题研究。分界线前后对新政的研究分别基于A.全球史观 现代化史观 B.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C.革命史观 现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27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有宣战、媾和和缔结条约”,“制订官制、官规,兼任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审判所”等权力。据此推断,修正“组织大纲”意在A.制约袁世凯专权 B.贯彻主权在民原则 C.建立责任内阁制 D.迅速稳定国内局势28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也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

13、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一评价主要针对的是临时约法的规定A.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B.实行责任内阁制 C.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D.总统为国家元首29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和被贬往新疆期间都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派胡言”。据此可知当时A.林则徐因其建议不合潮流而遭贬黜 B.夷夏有别的传统心态受到挑战C.中体西用的主张未引起统治集团重视 D.朝野尚未感到西方的冲击30“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的历史人物是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康有为31据1913年独立周报的记者曾在农村宣讲代议制的好处,好找农民积极投票选举,但农民们却说自己困于匪患,对他事并不关心。这反映了当时A.生存压力影响民主思想传播 B.政治氛围使得选举不能进行 C.上层与下层政治理念迥异 D.城市选举的投票率高于农村32陈独秀指出:“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曰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这表明陈独秀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